首页>国学知识>唐代以后流行佩戴玉童子
唐代以后流行佩戴玉童子
来源: 北方网  2015-01-15 16:52:00   责任编辑:郝菁  www.k618.cn
内容提要:如五个童子爬上笑容可掬的弥勒佛身上戏耍的造型名为“五子闹弥勒”,常用于祝愿阖家欢喜。

 

  【图语:白玉童子】

  汉代以后,人物类玉雕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唐代佛教盛行,因而出现了以飞天、佛像为题材的玉雕作品。传世的唐代玉飞天多采用和田白玉和青玉雕琢,均为椎髻、面正视、裸胸、着长裙、跣足、披巾,作凌空飞舞状,下有骨朵云衬托,动态自然,姿势婀娜,令人神往。另外,唐代对外文化交流频繁,在玉雕作品中出现了胡人俑、胡人牵骆驼等雕刻摆件。唐代玉人造型具写实特点,人物神态自然,富于变化,面部及肤体饱满、丰腴,线条简练,不太注重对细部的刻画,这种风格对以后的玉人雕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宋元时期,玉人多了起来,题材也更加广泛,品种有佛像、老人、童子等。其工艺水平和风格和唐代相近,只是人物造型更趋于饱满丰硕,玉雕题材更平民化,有着浓郁的乡土气息。玉童子多为玉饰,一般身体丰满,头大、腿短,发式、服饰刻画真实自然,衣纹线条简洁有力,童子一般手持物件或有嬉戏动作,俗称“婴戏图”。玉雕童子佩至少在唐代已经出现,唐以后越来越盛行,童子佩的盛行表明童子已是幸福和吉祥的象征,反映了中国人对多子多孙的祈盼。

  到了明清时期,玉人以佛像、仙人、民间偶像、历史人物、寿星、童子最为多见,还有老人、妇女等人物。佛像有释迦牟尼像、弥勒像、观音像等,民间偶像和历史人物有关公像、钟馗像、福禄寿像、财神像、姜太公像等。无论是讨人喜欢的童子、开怀大笑的弥勒、庄严威武的关公还是象征智慧的姜太公、代表长寿的老寿星、象征财源滚滚的财神爷等,都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祈福纳祥的精神诉求,至今仍能满足不同阶层人士的不同需要。

  明清时期的玉人更加饱满丰硕,头部渐渐变大、变胖,身材渐渐偏矮,其中以婴戏童子最为典型。明清玉人形态夸张,表情丰满,神态自然。单体人物与多体人物组合雕刻的形式很普遍。如五个童子爬上笑容可掬的弥勒佛身上戏耍的造型名为“五子闹弥勒”,常用于祝愿阖家欢喜。

 

【本文责编:郝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