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学知识 > 历史上最炫的民族风
【道南学堂】魏晋风度:历史上最炫的民族风
来源: 立身国学教育    2024-09-30 11:44:41   责任编辑: 施婷   www.k618.cn
内容提要: 中国风的诞生实在是一个奇迹,除了它的自然属性之外,更多的内涵则是社会的、哲学的、文学艺术的,乃至精神人格的。

 

  【图语:魏晋风度】 

  【立身国学教育】(专稿 /张明珠)  中国风的诞生实在是一个奇迹,除了它的自然属性之外,更多的内涵则是社会的、哲学的、文学艺术的,乃至精神人格的。我们常说“风调雨顺”就是指风所产生的正能量,它意味着五谷丰登,天下太平,相反“暴风骤雨”则是指风的负面影响,与天灾人祸是同义词。“风气”“风土”“风物”“风化”“风情”“风尚”“风纪”“风教”“风俗”“世风”“民风”等,这些在“风”字笼罩下的众多词语,千百年来则与我们的道德风尚、文化习俗、民众心态、政府吏治、政治教化等密切关联。风与中国文艺的渊源更加久远,《诗经》中“国风”的命名刘勰说得非常确切:“诗总六艺,风冠其首”。《国风》加上稍后出现的《离骚》,共同构成了“风骚”一词,在中国就是文学才华的代名词。“国风”以降,这股风吹得愈加清新,和煦,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在几百年的时间先后催生了《庄子》《离骚》《史记》这样的惊世之作和不朽篇章,孕育了孔孟老庄这些文化巨人和思想大师,可以这样说:两汉之前的这股风,酝酿了中国文化的春天,带动了文化的第一次大繁荣。斗转星移,沧海桑田,三国战乱,魏晋改朝换代,社会急剧变化,历史又一次进入到战乱无序的黑暗时代,专制强权受到了肯定,阴谋政变屡试不爽,诬告杀戮大行其道。在这场遽变中,中国知识分子群体首当其冲,他们精神和生存状态受到了前世未有的挑战。一方面,由于他们所具有的智力资源优势,从而受到了各个政治集团的重视,特别是那些出类拔萃的优秀人物成了各政治集团争夺的焦点。得人才这得天下,一时之间,地位的诱惑,金钱的拉拢,政治的高压,间谍的策反,花样迭出,无所不至其极,许多人因此愿望达成,左右逢源,出将入相,显贵无比;另一方面,由于儒家文化对中国知识分子的教育熏陶,其中又有一部分人并不愿意在这场“成者为王,败者为寇”的游戏角逐中随波逐流,他们试图远离官场,洁身自好,信丰老庄哲学,主张回归自然,甚至另有少数人离经叛道,桀骜不驯,与统治者采取不合作的态度,越过雷池,踩了红线,如孔融、杨修、祢衡、何晏、张华、潘岳、谢灵运等,这些著名文人先后身首异处,一个一个变成了刀下冤魂。殷红的鲜血让活着的人们既惊悚,又省悟。他们深刻地意识到:生命是高贵的,又是卑微而无可奈何的,生命有时坚如磐石,有时不堪一击,这到底是为什么?因此,重新思索哲学、历史和生命的存在方式就变得现实而可能。既然生命的长度不能随意添加,那就拓展生命的广度和高度吧,于是,一种全新的人生风范在腥风雪雨之中飘然而出。这就是被人们津津乐道的魏晋风度。

  这是中国文化史上空前绝后的一场风,这场风始于“谈玄”,“玄”的本义是深奥,中国古人认为《易经》《老子》《庄子》在所有的经书子书中是最为奥妙神秘的著作,因此被归为一类,称为“三玄”。《易经》被誉为“百经之首,大道之源”,老庄主张虚无,回归自然,同当时文人的心态极其合拍。“玄谈”亦称“清谈”,追求玄远高洁之境。鲁迅先生说何晏是清谈和吃药的祖师,因何晏、王弼、夏侯玄提倡吃散之故,引起服饰、饮食、饮酒等社会风尚的变化,并由此产生了“口谈虚浮,不尊礼法,尸禄耽宠,仕不事事、、、、、、随相仿效,风教凌迟”的一批名士(《晋书 .裴頠传》)。这批名士以清谈为学问,以玄言为高雅,能谈玄即名士,善品评为时尚。虽然是清谈,但要“谈”就难免不走火,不出格,危险依然如影随形,因此,阮籍、嵇康等人更进一步,“不臧否人物”、“不喜愠与色”,与纯粹清谈的人相较,非特青出于蓝,直是蝉蜕与秽。再进一步便是“任诞”中人,以放荡不羁做掩护,以纵酒沉醉忘却痛苦。如此种种,不一而足。历史上还没有哪个时代像魏晋时代这样,各种张扬的个性被兼容并包,那些夸张的生命个体被不断放大,如此重视,如此渲染。在魏晋一百多年的时空中,一股自在闲适的风徐徐吹拂,猎猎作响。风流的人物犹如群星璀璨,曹氏三雄、建安七子、正始秀彦、竹林七贤、兰亭名士,江左英雄、王谢大族等举不胜举;风雅的艺术巨作宛若琼林玉树,王书顾画独步万代,嵇康广陵散千年绝响,大谢小谢彪炳史册;据当代人不太准确地统计,魏晋人物逸闻趣事、诗文章句后来凝练成为成语的在整个中国成语中占了百分之四十。这个时代诗歌追求风骨刚健、风格多样;艺术追求风采焕然,风韵独存;人品追求风操凝峻,风节高奇;这确实是风华绝代,风情万种的时代。

【本文责编: 施婷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