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语:传统祭灶】
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极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户户的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尊称其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各户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画像,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得特神像直接贴在墙上,两边贴一副“二十三日去,初一五更来”的对联。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画男女二人,女神被称为“灶王奶奶”,这大概是模仿人间的夫妻形象吧!
灶神自上一年的除夕开始,就一直守在家中保护和监察,那为什么到腊月二十三还要回到天上?这就是说送灶的风俗与灶神的任务密切相关。因为灶神是玉帝派他到人间来的,目的是了解人间善行和恶行的情况,腊月二十三日他要回到天宫向玉帝汇报。玉帝听了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福祸的命运交于灶王爷手中。《敬灶全书真君劝善文》中说:“灶君乃东厨司命,受一家香火,保一家康泰,察一家善恶,奏一家功过。每逢庚申日,上奏玉帝,月中则算,功多者,三年之后,天必降福寿。过多者,三年之后,天必降之灾殃。”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前集》记载了“大者夺纪,纪三百日,小者夺算,算一百日”。对于一家人来说,灶王爷的汇报事关重大,因为大错要减岁300天,一般小错也要减100天。因此对每家人来说,此番灶王爷上天汇报利害关系重大,人们为了让灶王爷在玉帝面前多说好话,别说坏话,就形成了民间祭灶和吃糖瓜的习俗。所谓祭灶,就是给灶王爷上天辞行,举行告别宴会吧!所以也叫送灶或辞灶。
送灶,一般都在黄昏入夜之时举行。一家人先到厨房摆好桌子,向设在灶壁神龛中的灶王爷敬香,并供上用饴糖和面粉制做的各种贡品,如糖瓜、粘糕等。然后将用纸扎成的纸马和喂牲口的草料,堆放在灶前,意思是说灶王爷上天坐骑的马和马的草料等都准备好了。灶糖,又称糖瓜、关东糖胶、牙糖等,一般用大麦芽制成,是一种又甜又粘的糖,以封住灶王爷的嘴。灶糖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吃了又香又甜的灶糖,灶王爷必然会感谢宅主,因此就会多说好话,所谓“吃了人家的嘴软”。另一种说法是灶糖由于很粘,它能粘住灶王爷的嘴,使他在玉帝面前讲不出话来,只能点头称“是”或“行”。有的地方,用酒糟涂在灶王爷嘴的四周,边涂边说:“好话多说,别讲坏话。”有的地方用酒糟抹在灶门上使之醉酣,灶王爷如果到玉帝面前还是醉汉,自然也说不出话来。当人们用糖涂了灶王爷嘴和用酒糟涂抹了灶门之后,便将灶王爷神像揭下,和纸马与草料一起放入灶中燃烧,据说灶王爷就从烟筒里爬出来,与烟一起升天了。有的地方则是晚上在院里堆上芝麻秸和松柏枝,再将供奉了一年的灶君从神龛请出,连同纸和草料点火焚烧,院子里被照得很亮,此时一家人围着火堆叩头,边烧边说:“今年又到二十三,敬送老君上西天。有壮马,有草料,一路顺风平安到。供的糖瓜甜又甜,请对玉帝进好言。”
关于用糖封住灶王爷之口的祭品,《北京指南》中讲得比较明确:二十三祭灶供糖饼、糖瓜、黍糕、胡桃等品,又备草料凉水,谓之以抹灶君之口。祭时必使炉火炽盛,以糖饼置炉口,亦有缘丽涂之者。相传,灶君朝天,曰人家善恶于玉帝,以行赏罚,置糖炉口,则粘不复能语,故焚神纸时必曰:“好话多说,不好话少说。”祭毕,以糖果与家人食,自是以后预备过年关。
在今天,我国大多数人家已不再祭灶,但是腊月二十三吃糖瓜的习俗在广大农村仍很盛行。在此值得指出的是:神是人造的,神话世界的形象只不过是现实生活的缩影。在旧社会里,贪官污吏横行霸道,官大一级压死人,一些庶民百姓或者下属如不给其上级嘴上抹点油,腰里塞点钱,或逢年过节送点礼,就会身遭大灾。为了求得平安,人们贿赂官吏的办法,不知是否是从祭灶那里学来的,这无从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