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学知识 > 传统中国节|闹元宵 舞狮子
传统中国节|闹元宵 舞狮子
来源: 立身国学教育    2024-09-30 11:43:13   责任编辑: 郝菁   www.k618.cn
内容提要: 春节期间,舞狮子是春节社火的一大特色。古人将它当作勇敢和力量的象征,认为它能驱邪镇妖,保佑人畜平安,所以逐渐形成了在元宵节及其他重大活动里舞狮子的习俗。

 

  【图语:舞狮子】

  春节期间,舞狮子是春节社火的一大特色。舞狮起源于何时?历史上有三种说法:

  其一 相传它最早是从西域传人。据《后汉书》记载,是从安息国和月氏国派使者送狮给汉王。中原的华夏先民把狮子看成是威武和祥瑞的象征。

  其二 汉武帝派张骞到西域后,是张骞把狮子与孔雀一同带回国。

  其三 南朝宋文帝时,交州刺史檀和之奉命讨伐林邑。林邑王范阳当时使用了象军应战,这支象军由于持着长矛骑在又高又大的象背上,所以,使前来讨伐的宋军吃了大亏。后来宋文帝让大将军宋悫想办法以制服林邑。宋悫说:“狮子乃兽中之王,百兽都怕狮子,当然大象也不例外。”于是他连夜用布麻等做了许多假狮子,涂成五颜六色.都张大了嘴巴。每个狮子由两个战士披架着,隐伏于草丛中,并在预定的战场周围挖了又深又大的陷阱,当对方驱象攻战时,宋悫即放弓为号放出大批假狮子,这种“雄狮”一个个翻动斗大的血口,张牙舞爪地奔向大象,大象吓得掉头乱窜。宋悫又乘机指挥士兵万弩齐发,受惊的大象顿时似没命一般向四围乱奔,不少跌人陷阱。从此,舞狮首先在军队中流行,后来才传到民间。自居易《西凉使》诗曰:

  假面胡人假面狮,刻木为头丝作尾。

  金镀眼睛银贴齿,奋起毛衣摆双耳。

  由此可见,至晚在唐朝已有了狮子舞。

  舞狮发展到现在,形成南北两大派。北狮的特点是有成狮(或称大狮、太狮)和崽狮(或称少狮、小狮),成狮有时还分文狮和武狮两种。文狮主要表演狮子的温驯神态,如舔毛、抖毛、搔毛、打滚等;武狮主要表演狮子的勇猛性格,如跃扑、爬高、腾跃、踩球等。大狮由两人表演,小狮由一人表演,狮子身上的装饰全由长毛遮住,舞狮时只见狮子不见人。南派的造型要大一些,狮子身的装饰是大片鳞甲状的花纹,每个狮子由两个人来表演,但在做各种动作中可以露出入来。引狮子的人可以是个武士,也可以是个大头佛。无论南派还是北派,舞狮中都伴有锣鼓奏乐,舞时也有程式性的套路,如狮子滚绣球、武士戏狮、兄妹戏狮等。狮子也因各地风俗不同而其舞也有差别,如河北有双狮,安徽有青狮。

  狮子作为百兽之尊,形象雄伟俊武,给人以威严、勇猛之美感。古人将它当作勇敢和力量的象征,认为它能驱邪镇妖,保佑人畜平安,所以逐渐形成了在元宵节及其他重大活动里舞狮子的习俗。

 

【本文责编: 郝菁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