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懺洪是贵州省安顺市安顺一中的学生。安顺被誉为屯堡文化之乡——600多年前,明朝派大军南征讨伐叛军,后为巩固统治,又派出商人、匠人、平民等与官兵一道在安顺一带居住。这些人在语言、服饰、建筑等方面沿袭了明代的文化习俗。地戏作为屯堡文化的特征之一,以特有的装扮、唱腔及戴在脸上的面具(又叫脸子)等闻名于世。
启动仪式现场。新华社记者 罗羽 摄
作为地道的安顺人,陈懺洪小时候就看过地戏演出,但从未了解过地戏文化。24日,在安顺一中、安顺三中等3所安顺中学与坐落在安顺市西秀区刘官乡周官村的秦发忠傩雕博物馆合作举行的“安顺市中学生‘傩雕文化艺术’社会实践活动”启动仪式上,在48岁的博物馆馆长秦发忠的详细介绍下,透过面具,陈懺洪终于初步了解了傩文化和地戏文化的区别。
秦发忠说,傩面具是中国傩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傩仪、傩戏等演出,种类众多,造型各异,具有祛灾纳祥的作用。地戏面具属傩面具一脉,是屯堡文化与当地文化融合的产物。但地戏面具又有自身鲜明特征,其中的武将面具颜色更为鲜艳,其头盔多以星宿、龙凤盔为主,耳朵为组合部分。
秦发忠给学生们做讲解。新华社记者 罗羽 摄
秦发忠的博物馆就建在自家屋里,收藏面具上千件,其中展示出来的有数百件。秦发忠14岁起就跟村里的祖辈学习地戏面具雕刻,近年来因聚焦文化传播,他的身份逐步从“匠人”向“文化传播者”转变。他说:“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基因,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地方民族的基因,我希望把傩文化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了解地方的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是育人的载体,发掘和传播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接触和了解,也是我们学校开展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安顺一中副校长程垚说,作为此次活动的首家参与者,安顺一中将与秦发忠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定期安排学生到博物馆开展学习和实操。
秦发忠给学生们做讲解。新华社记者 罗羽 摄
启动仪式上,首批27名安顺一中的学生还体验了为面具上色等实践内容。学生李雪说,这个活动非常有意义,并希望以后能够更多地参与。
“我们平时对地方传统文化接触不多,即使有接触,更多也是通过网络或他人提供的信息,真正亲身体验的很少。”她说,地方传统文化是一个地方历史和文化的生动展现,只有深入地了解地方传统文化,知道过去的发展脉络,才能更好地面向未来。
两名学生在博物馆参观拍照。新华社记者 罗羽 摄
学生在博物馆参观。新华社记者 罗羽 摄
新华网贵阳5月24日电(记者罗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