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徐泉华老师一年前出版的专著《阳明平濠记》,印数不多,市面上难得一见,我与作者素未谋面,辗转托人求得一册。这是“阳明研究丛书”之一,并不稀奇,但我情有独钟之处在于此书是专讲王阳明平定宁王朱宸濠叛乱事迹的。
“阳明心学”可以说是当代的一门显学,书店里随处可见研究阳明学的书籍,稍有国学常识者谁没听过王阳明的大名,这既得益于官方的大力宣传,从大背景来看又迎合了时代的需求。当代人精神压力大、心理问题多,彻夜难眠、午夜梦回是常事,亟须一种能够拯救心灵的学说答疑解惑,这时候以“心学”命名的阳明学自然就有了市场。甚至,阳明心学易被庸俗化视为一种“高级心灵鸡汤”。作为一门哲学理论,除了少数搞研究的专家学者外,大多数读者恐怕很难讲清楚阳明心学到底是什么——王阳明的心学思想体系用文字概括起来倒也简明,即“性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万物一体”。但是就这么几个字总结的大道理,对普通人来说未免过于空洞,况且“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怎么证明阳明心学是真理?《阳明平濠记》无疑从军事实战角度给出了一个绝好的证明。
《阳明平濠记》的独到之处就在于专题研究了王阳明的军事成就,这恰恰是一般的阳明学著作所轻忽的方面。此书用章回体形式写作,看似演义,实为史实,史料皆有出处,将王阳明起兵、擒获宁王、艰难献俘、谨候回宫、获封新建伯等历史事件先后记述,并穿插了王阳明的许多诗文,阐释了其心学思想。
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六月十三日,宁王朱宸濠在江西起兵谋反,当时王阳明正在去福建的路上,得知消息,急返吉安,聚集义兵,征讨叛军。一个多月后,大获全胜,活捉宁王。王阳明是奉命去福建公干,本来与平叛没任何关系,既然先行一步,完全可以置身事外,但王阳明“视人犹己、视国犹家”,毅然决然主动返程平叛,其“舍我其谁”的慨然气度,首先就令人钦佩。在前后一个多月的征战中,王阳明的军事才能又得到充分展现,真正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例如,王阳明为了拖住朱宸濠给朝廷争取准备时间,连夜假写火牌,飞报各处,以动摇朱宸濠亲自出兵的决心。有部下认为朱宸濠看到这些假情报未必会信,但王阳明轻描淡写地解释,不相信没关系,只要他起疑心,事情就好办了。后来朱宸濠果然中计,贻误战机。另外在重大战略部署上,王阳明也展现出超凡的远见卓识。军事重镇安庆被围,情况危急,众人商议,普遍认为应该引兵直趋安庆救援,以保南京无虞。王阳明却提出截然不同的看法,他认为,如果自己的部队直奔安庆,叛贼必回军死战,而安庆的官兵力量又仅够自保,一定支援不了友军。到时候江西后方的叛贼再出兵断己后路,那么腹背受敌,几无胜算。而如果先攻下省城南昌,破了贼兵老巢,叛军势必回兵救援,安庆之围自然可解。最终官军与叛军在赣江和鄱阳湖上大战三天,论实际参战人数,官军一万多人对阵叛军十万多人,生擒宁王,一战定乾坤,堪称军事史上的奇迹。大捷报到中军帐时,王阳明照例在和书生讲学论道,旁人都喜形于色,只有王阳明平静如常,简单表态后便继续谈论学问——这可比《世说新语》里描述东晋谢安听闻捷报假装淡定自若、结果“不觉屐齿之折”的举止潇洒多了。
“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也。”《明史》高度评价王阳明(王守仁)的军功。畅销书《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当年明月”也曾在书中将王阳明排在明朝厉害人物排行榜的榜首,想来亦是以此为主要依据。“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从古至今没有几个人能全部实现,王阳明却是公认的一位。
历史不可能假设,但也不妨天马行空作一“假设”,假设两军对决时输的是王阳明呢?又或如《阳明平濠记》中所写,“王阳明如果早动身几天,在朱宸濠生日那天前来庆贺,或者今天一同参加答谢宴会,那之后明朝的历史可能就要改写了”。历史是偶然性与必然性的辩证统一,王阳明的成功,当然有其偶然性因素,同时也包含必然性,这必然性或许就是其毕生一以贯之的“心学”思想。(车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