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二十四节气专题>二十四节气之清明>资讯 > 广东惠州:清明老习俗您知道多少?
广东惠州:清明老习俗您知道多少?
来源: 立身国学教育    2024-09-30 12:15:00   责任编辑: 沈碧梅   www.k618.cn
内容提要: 原标题:惠州清明老习俗您知道多少?邱瑞国在桥西市场秀水湖经营一家卖敛糕、艾角、清明粄等惠州传统清明小吃的小食店,比起往年他清闲了不少,他坐在小食店门口,时不时...

【图语:惠州清明老习俗】

  原标题:惠州清明老习俗您知道多少?

  清明节,在外地人眼里,土生土长的惠州人重视清明节的程度着实不一般,从家家户户挂柳枝保平安到清明拜山聚食,从市场热销艾草到自制清明粄,惠州的清明节传统习俗充满地方韵味。在我市,清明习俗有哪些?岁岁年年,清明习俗历经了哪些变迁,还有哪些在传承?

  挂清明柳,备“三牲”纸钱祭拜先人

  家门前挂一簇清明柳辟邪

  习俗:清明时节,很多地方都有折柳习俗,把柳条编成圈戴在头上、插在房前屋后,或将柳枝插在先人坟头,表达无尽思念。

  源起:清明插柳在惠州民间是一个十分普遍的民俗。在中国古代,柳和桃树、菖蒲、艾蒿等树木花草一样,都有辟邪作用。据记者查阅,家家户户插清明柳源于纪念介子推,介子推在重耳放火烧山之时,是抱着一棵柳树被烧死的,来年晋文公重耳专程上山凭吊介子推时,发现那棵老柳树吐出了嫩芽,惊讶之余,就折了数根柳条编成圈戴在头上。群臣看见,也纷纷折柳枝而归,挂在家门口,以作纪念。这一做法年复一年相延成习,于是便形成了现在的清明插柳风俗。

  传承:在市区桥西市场附近的朱紫巷,不少人家门前都挂着一簇清明柳,旧屋新柳,别有一番滋味。桥西市场多个档口的清明柳也热销。许多市民围在一个销售清明柳的档口前询问价格,挑拣出新绿嫩芽的柳叶捎上一扎带回家。卖清明柳的张姨说,一大早,她就从自家柳树上折了几百扎柳枝,1.5元一扎,一个上午卖得所剩无几。张姨说:“就这几天时间卖,清明节就不卖了,大家都去拜山了。”正在挑选清明柳的刘女士说,她家里清明挂柳的习俗年年都有,清明节前一天就会挂上它用以驱邪,保佑一家人健康。”

  祭品以及祭祖程序都有讲究

  习俗:“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在惠州,除了插柳,清明重头戏当属“拜山”。家住市区下角梅湖七联村的村民老高祖祖辈辈都生活在惠州,熟知清明习俗的他说:“我们惠州人的祭拜有春秋两祭之分,多是选择从农历二月初二到四月初八这段时间祭拜先人,住在惠州的一些客家人则选择在重阳节、中秋节祭拜先人。”

  传承:老高的族人是在清明前后去祭拜的。清明节前一天,从爷爷传下来的堂兄弟以及各自家庭里的人都要祭拜共同的祖先,这天,老高和家人带上“三牲”,即鲜鱼、鸡、猪,有的会带鱿鱼、虾米,捎上茶、酒、蜡烛、香等祭拜用品到祖宗坟前祭拜。

  在老高观念中,拜山有不少讲究,祭拜的时候要注意“茶前酒后、左鱼右肉,水果在后”的摆放顺序。先是在坟头用石头压上一叠福纸,这叠纸被称为“鸡血纸”,鸡血纸是杀鸡时,用鸡血把福纸点红,压在坟头称为“压纸”。这项祭祖程序走完,才开始除草、培土,老高说:“鸡血纸没压上,就不能随便动坟,年年祭拜都如此。”随后,由家族中最年长的一位负责摆上香烛,家族成员按长幼烧香祈祷。

  拜完后要摆几台招待亲戚一起吃顿饭

  习俗:按照惠州当地人习惯,拜山完毕后,族人往往要聚食一餐。惠州人把这个习惯称之为 “食公尝”,意思是,祖宗留下来的家族公产,清明这天的家族祭拜,行族人聚食之礼,都要从家族的公产中支出。旧时族人聚食的费用一般是老祖宗留下的产业 (如房产、铺面、近郊农田等),这些产业归族人公共所有,由各房轮流收租,而轮到收租的这房人,便是这年拜山祭祖的组织策划者。虽然现在并无收租祖先产业可言,但每年拜山祭祖的组织策划者均由家族各个小家庭轮流着来。

  传承:祭拜完后,一行人便回到老高家里摆上几台大圆桌,一起吃上一餐饭。老高说,今年轮到他摆台招待亲戚,因为亲戚多,需要6张能够入座10人以上的大圆桌。老高说:“祭完祖后一个家族热热闹闹坐下来聊聊天,还真是一件很开心的事。”

  祭拜人身上带着“吊望饼”

  习俗:此外,祭拜当天,每个前往祭拜的人身上还要带上糖果和饼干,这些糖果饼干被当地人称为“吊望饼”。民间有个说法,从前山里坟茔附近有许多放牛娃在放牛,而前去祭拜时,主人要把吊望饼分发给这些放牛娃,希望放牛娃能够对自家的祖宗坟茔帮忙照看,否则他们就会让牛去吃坟茔附近的草。

  传承:“为了能够分发到所有的放牛娃和附近的乞食者,往往要带上两斤多的糖果饼干。”老高回忆起自己小时候跟随父母去祭拜的情形说道,虽然现在已经没有了打吊望的放牛娃和乞食者,但身上带糖果饼干的习惯却保留了下来。

  清明前后吃艾粄,流行于客家地区已有上千年历史

  清明粄如今不好卖,一些传统小食店今年未接订单

  习俗:都说清明前后吃艾粄,一年四季不生病。这是流行于客家地区上千年的习俗,客家人由于长期生活在青山绿水中,对“青”极富联想和寓意,在清明节以吃清明粄为定俗。在清明节,到野外采摘艾叶,剁烂成浆后与米粉和糖做成粄糕,蒸熟后分给大家吃。由于艾叶有祛湿、健脾胃的功效,所以有了吃清明粄身体强健之说。

  传承:近日,记者来到市区桥西市场。一到市场门口,就看到了3家售卖清明粄、艾角的档口。热气腾腾的艾粄艾角放在青竹叶上,被摆在摊档前显眼位置。绿油油的艾粄是扁圆形,艾角有些像大个饺子。除了无馅料的,还有萝卜、绿豆口味的,其中无馅料和绿豆馅是甜味的,而萝卜馅的则是咸味的。档主说:“清明粄两元一个,艾角3元一个。这几年来清明粄和艾角开始变得不好卖,就清明这几天生意有所好转。”

  邱瑞国在桥西市场秀水湖经营一家卖敛糕、艾角、清明粄等惠州传统清明小吃的小食店,比起往年他清闲了不少,他坐在小食店门口,时不时接待一下前来购买敛糕的市民。去年清明节,一些市民上山祭祖需要用到敛糕,他接了不少订单,今年他不再接订单。邱瑞国说,“如今吃清明粄和敛糕这类传统小食的人不多了,订单越来越少,对于清明节的小食,像清明粄、艾角、敛糕,年轻一辈都已经开始不爱吃了,而老一辈喜爱这些小食的,自己都会做。”

  市民简单自制清明粄

  传承:虽然市场上销售的清明粄越来越少,但不少市民自己买来新鲜艾草在家做起了清明粄。市民温玲在市场上买来新鲜艾草做清明粄。她说,做清明粄主要材料有艾绒或新鲜的艾草、糯米粉。

  清明粄有甜有咸,温玲做的是芝麻花生馅的。她把新鲜的艾草洗净晾干,随后把艾草和煮开了的水和在一起,利用榨果汁的机器绞碎,“传统的办法是将新鲜的艾叶放在干净的畚箕上使劲搓,将艾叶苦涩的汁水搓走,但我比较喜欢艾草最原本的味道,所以就没有去苦。”温玲提醒市民,若不喜欢苦涩的味道,可以先用开水烫一遍艾叶再进行捣碎。随后,用一些糯米粉和在一起揉搓,虽然工序简单,但糯米粉的量要放多少、如何均匀揉搓,都要经验。

  揉搓粉团粘度适中后就可以用来做清明粄的皮了。取一小段粉团揉捻成皮,再把研磨过的芝麻碎和花生粒作为馅料包裹“皮”内,再次揉圆,稍稍压平些就可以了。温玲说:“没有馅料的清明粄,直接用糖和艾绒、糯米团和在一起,压扁后上锅蒸就行了。有馅料的则分为甜味和咸味。甜味的馅料是炒熟的芝麻、糖。咸味的馅料是萝卜丝、葱头、腊味等。”

    除了添加糯米粉外,还可以根据个人口味,适当添加一些米粉。蒸煮20分钟后就可以拿起一个来尝鲜,艾叶的青草香扑鼻而来,咬上一口十分可口,先甘后甜。 
【本文责编: 沈碧梅 】
下一篇: 邮票上的清明节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