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家庭教育>孔维克谈家风:诗礼传家世守家学
孔维克谈家风:诗礼传家世守家学
来源: 中国文化报  2015-03-16 10:00:00   责任编辑:陈笠翁  www.k618.cn
内容提要: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画院院长孔维克今年写了9个提案,其中《关于将教师节改为孔子诞辰日的建议》、《关于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注重发挥中华传统文化作用的建议》和《关于在...

  【图语:孔子像】

  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画院院长孔维克今年写了9个提案,其中《关于将教师节改为孔子诞辰日的建议》、《关于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注重发挥中华传统文化作用的建议》和《关于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挖掘其当代价值并向社会传播的建议》这3个提案是关于传统文化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广大民众的灵魂寄托。在今天如何继承并发扬其中的精华部分,以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进而转化为行为非常重要。”孔维克表示,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并未过时,重拾家风,意义重大。

  中国历史上,从未有一个家族像孔氏家族那样历经2500多年而不为朝代更迭或政治变化所动,且世世代代都恪守着“立行辈所以分尊卑,定表字所以别长幼”的族谱,连绵不绝地延续文脉,恪守学诗学礼的祖训,正所谓“家法古礼也,三代以降存者鲜矣,唯我孔氏受封爵之奉祀事,历代相传,积然不紊。”孔氏家族就如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孔氏后裔们分布在世界各个角落,延续圣人遗风,崇儒弘道者代不乏人。

  作为孔子第78代嫡系裔孙,孔维克是目前孔子后裔中唯一活跃在当代中国画坛且成就卓著的人物画家,其成长除了时代因素和个人努力外,亦有家族文脉的传承。

  孔维克提到,台湾职业女性任祥在孩子去美国留学的时候,花5年时间写了一封家书——《传家》,分别以春、夏、秋、冬四册,每册“气氛生活”“岁时节庆”“以食为天”“匠心手艺”“齐家心语”“生活札记”6个单元呈现了中国人的生活智慧。该书未讲大道理,只是从女儿、妻子、母亲的角度,讲述在衣食住行上应该注意什么,并把她们那一代人的理解与做法教给孩子。“她用诚恳的心意为儿女描绘了一张崭新的地图,让他们不论走多远,都为自己所拥有的珍贵血液感到骄傲,为本民族厚实的文化底蕴所叹服,这就是文化。”孔维克说。

  家风是父母双方共同的优良品德,是一个家庭的灵魂。孔维克于1956年生于山东省汶上县,父亲是土生土长的山东人,时常将“四书”“五经”挂在嘴上,而母亲则是一个生在江南的大家闺秀,思想现代。孔维克幼承家学,其名字中既有父亲对儒家文化和血脉的忠守,也包含着母亲革命进步的思想。在父母的影响下,孔维克形成了自己的人生法则,其中包含坚韧、诚信、慎思等内容。

  “你们都回家吧,不要来上学了。”因为早年爷爷被划为地主,孔维克及家里的孩子都被停课了。他母亲一次次写信争取,辗转一年的时间,孔维克才得以重返校园。然而,曲折的经历让孔维克的初中生活基本缺失,学业基本以家教为主。1977年,“文革”后首度恢复高考,孔维克参加了省联合高考济宁考区的考试。据主考官张鹤云等回忆,他的专业成绩在该区名列榜首,在全省美术专业中位居前三名。虽然山东师范学院和曲阜师范学院争相录取,孔维克却因家庭出身问题而名落孙山。幸亏后来政策调整,他才被济宁师专补取入校。当时该校刚由中专改为大专,师资力量非常薄弱,孔维克又在两年近乎自学的环境中,以公认的各门最佳的出色成绩完成了学业并留校任教。“不论环境如何,读书都应是永远的习惯。”孔维克说。

  18岁的时候,母亲拿出一沓照片给孔维克。原来,从他呱呱坠地时起,母亲就决定为他每年拍照留念。在孔维克3岁那年,母亲被下放到县医院做医生。因为工作繁忙,孔维克的母亲于年前才突然想起忘了为孩子拍照,便不顾窗外的鹅毛大雪,抱起他就去找车夫进城。车夫见大夫抱着孩子,认为一定是县医院治不了的病,就赶紧拉车到城里,后来却得知是带孩子去照相,因此非常生气。“这是我母亲的日记里记录的一件小事,在母亲看来,诚信是她内心的法律,身教胜于言传。”孔维克说。

  每年春节,孔维克都坚持回老家曲阜过年。“围在父母身边,和亲戚朋友聚在一起,就会想到许多往事。时常停下来回望一步步走过的岁月,未来的路才能走得扎实、走得长久。”孔维克说,好家风是个人成长、成材的精神动力,而个人则是家族血脉传承的重要基点,一个人先要正心、修身,方能治国、平天下。

 

 

【本文责编:陈笠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