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语:家庭教育需注重尊重和平等】
家长换位思考,才能得到孩子的理解
现在,家长碰到一起,只要一谈起子女的事,都是满肚子的苦水。仔细一推敲,许多家长都经历过这样的心理变化过程:先是望子成龙,因而十分宠爱。但是,时间不长,就发现孩子并不感激父母的好意或苦心,也没有照父母的要求或愿望去做。于是,恨铁不成钢,家长在失望阴影的笼罩下向孩子施加压力,恐吓、威胁、打骂现象不断发生。最后,似乎有所发觉,孩子不是那块料,无可救药,终于一怒之下,随他去吧!
与这种心情相对应,这些家长在教育子女时所采取的方式方法上,起初总是引诱、给钱,而且给很多,接着就是惩罚,最后是放任。
这些家长总是埋怨孩子不争气,埋怨孩子不听话,埋怨孩子不理解自己的一片苦心,亲子关系僵持,对峙严重,但很少反省自己。
是的,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些家长的失败是由于孩子不理解他们的好意,才没有照他们的要求去做。但是孩子为什么不理解父母的好意呢?
寻根究底,还是父母不理解孩子,是父母提出的要求没有从孩子的心理出发,是父母以自己的思路、以自己的标准来理解孩子的言行、来要求孩子。所以,孩子理解不了父母的好意。
那应该怎么办呢?很简单,要孩子理解父母,父母必须首先理解孩子。要理解孩子,一个有效的办法就是来个“返老还童”,换位思考,父母把自己放在孩子的地位上,凡事站在孩子的立场上考虑,想一想自己在孩童时遇到这件事会怎样对待,就可以和孩子说到一块儿去了。
只有换位思考,才能知道孩子在想什么,才会明白孩子为什么会那样说话、为什么那样做事,才能理解孩子的意图,才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和孩子说话。
比如,有一天晚上,东子写作文,一时写不出来,在那里直烦躁。我就过去和东子交谈起来,并给他构想了好几个思路。可是第二天,我发现,前一天晚上讲的好几个思路,东子一个也没有用,他还是照自己的思路,一直写到深夜。
当时,从内心讲,我确实有点不高兴,觉得这孩子也太不听话了。不过,我没有发脾气,也没有批评他不听话。因为我转而又想:孩子好胜心强,认为只有自己想出来的才是自己的东西,这种素质是很重要的,他能做到这一点,我应该感到高兴。想到这里,我立即合上作文本,对孩子说:“卫东,你这个题材选得好,这样写很好!”而对前一天晚上辅导他的事只字不提。
尊重和平等,是最重要的教育关键词
换位思考解决的是如何理解孩子的问题,想解决问题还要“尊重孩子”。因为只有尊重孩子,平等相处,才可能获得孩子的认同,亲子关系才能融洽。
“尊重孩子”并不难。我把它简化成一句话:既不要把孩子看成是孩子,又要把孩子看成是孩子。
这样说,并不矛盾。我说“不要把孩子看成是孩子”,是因为孩子已经长大了,是一个独立的人,自我意识越来越强,心理上强烈要求自作主张、自作安排,尤其是男孩,表现更为突出,对于父母还把他们当成小孩子非常反感。这个时候,父母的打骂、毫无道理的斥责、不容分说的批评,只会造成孩子心理上的反感。久而久之,亲子之间就会越来越对立,以致家庭教育不见效果,或者孩子会养成一种难以挽救的懦弱的性格。所以,家长一定要尊重他的人格,你不能把他还看成是小孩子,而要把他看作大人,这样孩子就会感受到你对他的尊重。
我说“又要把孩子看成是孩子”,是因为他确实是孩子,要从孩子的特有心理出发去理解孩子的言论和行动,而不能以大人的标准来要求他。
我是这样说的,在家里也是这样做的。
首先,我十分注意在和孩子谈话时尊重孩子。比如,我在同孩子谈话时,总是语句简短、亲切,说话时不时停顿一下,让孩子有机会插话,而不是长篇大论,一个人说个没完;孩子在说话时,一时没接上话头,要等一等,让孩子接下去讲完;孩子正在说话时,从不打断孩子的讲话。我讲话时,总是用商量的口吻,不用命令的口气。我想让孩子去买斤盐,就说:“东子,去买斤盐,好不好?”如果孩子确实有事不能去,我就自己去买。
当然,有时候我与孩子之间也有矛盾,在某一个话题上争论起来,相持不下。这个时候,我很少提高嗓门去大声斥责孩子,只要问题不是很急,可以暂时回避争论,再选择适当的时机,和孩子讲清楚。
比如有一次,女儿晓春说老师布置了一个作文,要根据题目给的材料,写一篇既是议论文又是说明文的作文。女儿问我这种作文怎么写。
我说不会的,不可能既是议论文又是说明文。我还找出一本高考复习资料,找到那一年的高考作文题,就是给材料作文,写一篇议论文或者说明文。
女儿坚持说老师布置作业就是那么说的:必须既是议论文又是说明文。
我一看,意见没法统一。我心里很清楚,肯定是孩子在老师布置作业时听错了,但是我没有批评女儿,而是问:“这篇作文明天交不交?”
女儿说:“明天不交,下周一才交。”
我说:“那好办,我们不要争了,反正明天不交,你今晚就不写,明天到学校再问一下老师,看老师究竟是怎么布置的,好不好?”
结果,第二天中午放学时,女儿一进门就说:“爸爸,是我听错了,老师说写一篇议论文,或者是说明文。”
这个时候,我也没有去批评孩子前一天晚上和我争论的事,没有借此机会显示老爸正确,只是淡淡地说:“行,那你就照老师说的去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