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语:叶适之墓】
叶适(1150-1223),字正则,原籍处州龙泉,曾祖时移居温州瑞安,至其父光祖,“定为永嘉人”。叶适晚年居住今温州市区三角门外水心村,故又称“水心先生”。他是“南宋的进步思想家、爱国政治家和博洽学者”(注:徐规《略论叶适的学术和事功》,见周梦江《叶适年谱》P1,浙江古籍出版社1996年12版。)。他集永嘉事功学之大成,与朱熹的道学、陆九渊的心学成鼎足之势,主要的著作有《水心文集》、《水心别集》和《习学纪言序目》等。1961年,中华书局将《文集》、《别集》作了校点,合编成《叶适集》,1978年该局又出版了《习学纪言序目》的校点本,叶适的思想体现在上述著作中。
早在1932年,吕振羽先生就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中对叶适的哲学、政治思想作了初步的探讨。进入60年代后,国内有许多专家、学者对叶适的思想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一些专题史著作还对叶适的思想独章论述:如侯外庐先生主编的《中国思想通史》第四卷(下)(人民出版社1960年4月版)第16章“叶适的唯物主义思想及其对哲学遗产的批判”;任继愈先生主编的《中国哲学史》第三册(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八章“陈亮、叶适的唯物主义思想”及张岱年先生的《中国哲学史大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64年版)等。吕振羽先生还特地为中华书局辑刊的《叶适集》写了序言——《论叶适思想》并在《历史研究》(1960年第1-2期)发表。 但由于当时受“以阶级斗争为纲”思想的影响,在80年代以前的研究过程中,有些学者往往比较偏激,对叶适的思想基本持否定态度:1963年浙江省历史学会召开了年会,在讨论叶适思想的评价问题时,有人就提出叶适思想的核心是“克己复礼”、“皇极”、“大学”、“中庸”等三个范畴,则为“克己复礼”思想的目的、态度和方法。80年代以后,随着我们国家提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研究叶适的学者们以更严谨、公正的态度来探索、剖析叶适这个人物,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了许多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论文,并有更多的专题史著作论及叶适:如侯外庐、邱汉生、张岂之主编的《宋明理学史》上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冯友兰先生主编的《中国哲学史新编》第五册(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陈少峰先生的《中国伦理史》上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2月版)及韦政通先生的《中国哲学史》(台北大林出版社1985年版和贾丰臻先生的《中国理学史》(台湾商务印书馆1982年11月版)等都以较为肯定的态度分析叶适的哲学、伦理学思想。还有胡寄窗先生的《中国经济思想史》(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10月版);赵靖先生的《中国经济管理思想史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5月版)等专门对“叶适的经济思想”进行阐述。尤其是温州师院的周梦江先生,他几十年如一日,潜心研究永嘉学派和叶适的生平、思想,先后在《温州师院学报》、《河南大学学报》、《杭州大学学报》等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研究论文20余篇,并撰写了专著《叶适与永嘉学派》(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7月版),《叶适年谱》(浙江古籍出版社1996年12月版)和《叶适评传》(作家出版社1998年2月版),成为全国闻名的叶适研究专家。此外,楼宇烈先生、张义德先生也分别撰写了《叶适评传》(《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评传》续编三,齐鲁书社1982年版;《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12月版)。所有这一些,把叶适思想的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阶段。为了使更多的人了解叶适,研究叶适,拙作主要对80年代以来专家、学者们对叶适思想研究的成果作个概述,以便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