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品读经典>中兴诗话89—老子《道德经·第三十六章》
中兴诗话89—老子《道德经·第三十六章》
来源: 立身国学教育  2014-09-27 09:57:00   责任编辑:郝菁  www.k618.cn
内容提要:我们讲增加财政收入,就是说要多开辟财源,财源在哪里?主要在企业,企业发展了,财政收入才有源源不断的活水。老子》全书虽五千多字,但内容实在博大精深,可以说一字一...

  《中兴诗话—习近平讲话引用中华古语名句完全读本》89

 

  【欲取姑予】

  【典出】春秋·老子《道德经·第三十六章》

  【文稿摘要】一谈起搞活企业,有的同志就喊着要“减利让税”;一谈到增加财政收入,有的同志就想到“卡紧企业”。我看不能这样理解。增加财政收入和搞活企业应该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而不是一个面上的两种事物——不能割裂开来。我们讲增加财政收入,就是说要多开辟财源,财源在哪里?主要在企业,企业发展了,财政收入才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水涨船高,泉大水足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从财政的角度说,必须搞活企业。从企业的角度说,搞好企业的目的就是要提高企业生产劳动率,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这实际上又是开辟了财源。所以,搞活企业和增加财政收入从根本上说是一致的。有没有矛盾呢?当然也会有的。但这是统一体内部的矛盾。这主要表现在“给”与“取”上。是先给后取,还是先取后给?给多少、取多少才是适宜的?什么时候给,什么时候取才更合适?如果财政对企业只讲取,或者企业只想财政多给钱,结果会是怎样呢?只能是激化矛盾。正碲的态度应该是:加强国家财政的客观调控能力,在取的时候,一定要以不影响企业的积极性、不妨碍企业的正常发展、不损害企业的合法权益为前提。增强财政收入特别要与搞活大中型国营骨干企业相结合,使两者相互依存相辅相成。要有“先给后取,培植财源”的远见卓识的财政观,讲究的是“欲取姑予”的艺术,而不是做“竭泽而渔”的蠢事。特别是在当前紧缩银根的情况下,财政部门更要通过资产融通,大力支持工农业发展。

  【刊文背景】(1989年3月,《新形势下闽东财政经济的辩证观》。)


  【典出原文】《道德经·第三十六章》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典出作者】

  老子(约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字伯阳,谥号聃,又称李耳(古时“老”和“李”同音;“聃”和“耳”同义),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曾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官”(管理藏书的官员),是中国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被道教尊为教祖,世界文化名人。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老子》全书虽五千多字,但内容实在博大精深,可以说一字一观念,一言就涵盖三玄三妙义。

【本文责编:郝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