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品读经典 > 【帝王之诗】魏文帝曹丕·寡妇
【帝王之诗】魏文帝曹丕·寡妇
来源: 立身国学教育    2024-09-30 11:53:12   责任编辑: 郝菁   www.k618.cn
内容提要: 友人阮元瑜早亡,伤其妻寡居为作是诗。又陈琳《饮马长城窟行》咏“边城多健少,田舍多寡妇。曹丕此二句意谓阮妻希望能够追随夫君阮元瑜于地下,不然这种愁怀之苦长此以往...

  【释义】:《古诗十九首》之《西北有高楼》咏“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这首古诗所咏的高楼上的哀歌,引起一个楼外人对歌者的同情和知音稀少的感慨。曹丕因阮瑀亡而以其妻口吻悲赋《寡妇》。似乎也是一首哀情所系的挽歌。不论从表现手法或主体思想都借鉴了《西北有高楼》这首古诗。因《西北有高楼》“无乃杞梁妻”句中的杞梁,名殖字梁,是春秋时齐国的大夫,为齐国伐莒,死于莒国城下。他的妻孟姜哭了十天,然后自杀。古琴曲有《杞梁妻叹》、《琴操》,谓杞梁妻作。曹丕在《寡妇》诗中虽然没有明言杞梁故事,但按图索骥,依哀情而推,曹丕籍此而发是确有可能的。阮瑀与曹丕是同时代人,但并非同龄人。因阮王禹 大曹丕二十岁。也就是说当阮瑀四十七岁死时,曹丕方二十七岁。曹丕何以用其妻语气赋《寡妇》而哀挽阮瑀?

  首先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正月汉献帝升任曹丕为五官朗将,并置官属,为副丞相。这实质上是向被将立为魏太子宝座的地位大大往前推进了一步。曹丕受父曹操的影响,不但很注意笼络人才,而且真正爱惜人才。不但平日喜结交时彦,而且留意挖掘父辈俊杰,不但喜奖掖文士进步,而且关心同情其不幸遭遇。曹丕时时处处,滴滴点点,都不忘模仿、学习、效法其父曹操。曹操的所作所为都是借汉室为兴魏打基础,而曹丕心领神会父亲所做一切的内因深机。年方二十的曹丕实深肖其父,这确实也是曹操逐渐培养曹丕为太子的深层原因之一。曹丕赋《寡妇》以悼阮瑀 ,正是他籍此笼络天下士人以备将来为己所用的谋略之筹。曹操帐下猛将如云,智士如雨。曹丕何以如此用心于阮瑀 之亡?并非同龄人,论个人往来,其交谊未必深于曹操父子之情。据《三国志·魏·列传》卷二十一裴松之注引《文士传》谓“太祖雅闻瑀名,辟之,不应,连见逼促,乃逃入山中。太祖使人焚山,得瑀 ,送至,召入。太祖时征长安,大延宾客,怒瑀 不与语,使就技人列。瑀善解音,能鼓琴,遂抚弦而歌。因造歌曲曰‘奕奕天门开,大魏应期运。青盖巡九州,在东西人怨。士为知己死,女为悦者玩。恩义苟敷畅。他人焉能乱?’为曲既捷,音声殊妙,当时冠坐,太祖大悦。”曹操是否曾为得阮瑀而焚山,实难确考。但想召于麾下为用,应是真诚的。

  古来名士都不愿屈就,却宜拜延。阮瑀亦如之,必被曹操、曹丕父子真诚所感动。故乐被为用。阮瑀 擅于军国檄书,特别是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为曹公作书与孙权》檄文,足以使他名垂后世。但他于同年不幸死去。《三国志》未明言死因。现代人李宝均以为是病死。然阮瑀之死尚不无疑处。作为军檄大手笔的一个重要人物正当盛年却突然谢世,这不论是对曹操或曹丕都是一个打击,特别对曹丕来说损失更大。因为曹丕被进封五官中郎将,丞相副之位的时候虽然向太子位靠拢了一步,可曹植竞争依然激烈,曹操亦犹豫未决。作为曹操军谋祭酒之阮瑀 ,必然倾向于曹丕,这样一位富于影响力的心腹骨干文士,未亨高年,本值一悼,何况将可能成为未来之辅弼!且阮瑀有实践自己“士为知己死,女为悦者玩”的明确态度。从“恩义苟敷畅,他人焉能乱?”的诗句中可以猜测或许曹植曾争取过阮瑀也未可知,而阮瑀的诗句其实可能就是拒绝的严词。如果是这样,那么《寡妇》诗则就是曹丕自喻并甘吐其心以悲怀佳人,这样表现既能深隐其私又能体达衷肠。切痛五内,非敷衍所能及。夫亡而妻寡,钟子死而伯牙摔琴,实是将再无知音之意。曹丕在此以《寡妇》为题,可以说是知音的隐语。

  汉末丧乱之际,武夫立朝,文士多隐,坐观兴替。曹操父子深研治道,知非文不足以平天下。故曹丕《寡妇》之诗非同情阮妻之寡,实为汲引文士之殊途。如此用心,不问可知。三国之世,魏蜀吴鼎立,成标于武,成本于文,文武并重,促成三足。然蜀吴虽亦重文,却远不及魏,蜀又次于吴。赤壁之战,吴胜标于武,胜本于文。官渡之战,袁绍非败于武,实败于文。群雄之中,唯曹操父子深谙文武之道。故相机张驰而屡战屡胜。故曹丕此《寡妇》诗实不可以一般哀情为视。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劝谕策进第三十三》谓“人在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苦乐自当,无有代者。善恶变化,追逐所生,道路不同,会见无期。何不于强健时,努力修善,欲何待乎?”又谓“死生之趣,善恶之道,都不之信,谓无有是。更相瞻视,且自见之,或父哭子,或子哭父;兄弟妇夫,更相哭泣。一死一生,迭相顾恋,忧爱结缚,无有解时。思想恩好,不离情欲。不能深思熟计,专精行道,年寿施尽,无可奈何。”阮瑀之妻,倚门而哭,莫惠于死,无益于生。望霜叶而纷下,闻云雁而悲鸣,白日忽颓,徒添惆怅。“爱欲荣华,不可常保,皆当别离,无可乐者。当勤精进,生安乐国,智慧明达,功德殊胜。勿得随心所欲,亏负经戒,在人后也。”此释迦之训,岂独戒于阮瑀之妻而非教导于曹丕哉!然而普天之下,阮妻无数,愁苦无量,岂一悼寡之词所能慰?又《德尊普贤第二》谓“兴大悲,愍有情,演慈辩,授法眼,杜恶趣,开善门。于诸众生,视若自己。拯济负荷,皆度彼岸。”此世饶王所以“弃国捐王,行作沙门”故,亦普贤所以“舍兜率,降王宫,弃位出家,苦行学道”故,作斯示现,顺世间故。如曹丕遵修普贤大士之德,具足无量行愿而入佛法藏,则究竟彼岸,亦不难矣。

 

 

【本文责编: 郝菁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