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品读经典 > 【帝王之诗】魏文帝·折杨柳行
【帝王之诗】魏文帝曹丕·相和歌·折杨柳行(魏晋乐)四首
来源: 立身国学教育    2024-09-30 11:53:10   责任编辑: 郝菁   www.k618.cn
内容提要: 西山一何高,高高殊无极。折杨柳行:《折杨柳行》为乐府旧题,属《相和歌·瑟调曲》。西北少数民族习俗,临别时常折杨柳枝以赠,并插于所过之处令活,意在嘱其“顽强的生...

 

  【图语:曹丕画像(资料图)】

  相和歌·折杨柳行(魏晋乐)四首

  西山一何高,高高殊无极。

  上有两仙童,不饮亦不食。

  与我一丸药,光耀有五色。

  服药四五日,身体生羽翼。

  轻举乘浮云,倏忽行万亿。

  流览观四海,茫茫非所识。

  彭祖称七百,悠悠安可原。

  老耳冉 适西戎,于今竟不还。

  王乔假虚辞,赤松垂空言。

  达人识真伪,愚夫好妄传。

  追念往古事,愦愦千万端。

  百家多迂怪,圣道我所观。

  【说明】:自秦汉以来,圣帝名王多好神仙之事,百家愚夫侈谈迂怪之论。秦皇求长生而寿促,汉武饮玉露而速毙。彭祖寿七百而终尽,老耳冉 出函关而不回,至于松乔辈皆虚辞空言,俱为不实之论。前者昏愦,何可效法?要济民安邦,还需修齐治平之术。针对汉家之失,刺贬那些当时徒尚玄秘而空谈误国者,并含蓄委婉而又善意的提出了批评。此诗疑作于黄初。

  【简注】:①折杨柳行:《折杨柳行》为乐府旧题,属《相和歌·瑟调曲》。原出汉人旧调,但歌辞却出于“胡人”。西北少数民族习俗,临别时常折杨柳枝以赠,并插于所过之处令活,意在嘱其“顽强的生存下去”。后人赋予友谊,平安诸义,重大活动之后赠树而植,皆其遗风。

  ②西山:殷义祥注为“山名,在邺城(今河南临漳县)西。”又碧鸡山,亦称西山,在云南省昆明市西南,滇池西岸。石灰岩为主的断裂山地。相传古有凤鸣其上,见者不识,呼为碧鸡,故名。又以其状似卧者,亦名睡佛山。南段峭壁千仞,北段幽奥深邃,东瞰滇池,烟波荡漾。山中有太华寺、华亭寺,始建于元。南山有罗汉寺,亦建于元,为元梁王避暑宫殿,后称三清阁。上为龙门石道,系清乾隆时沿悬崖凿壁而成,为著名盛景。又称“西山”者尚多。窃以为曹丕在此并非确指,泛指虚无缥缈之仙山。

  ③无极:喻西山之高,谁也不知其数几何。

  ④仙童:殷义祥注为“指传说中的桥、顺二子,在相州栖霞谷成仙。他们吃了一丸飞龙仙药,十年不知饥饿。此处泛称仙人。”

  ⑤与我一丸药,光耀有五色:丸药:即指飞龙丸药。窃以为曹丕此两句颇含深意:服下光色晃耀的飞龙丸药,却并不能“飞龙在天”,几乎是口惠而实不至的欺人之谈。当初曹操对丕、植谁可为太子,久久犹豫不绝,左右摇摆,这难道不是一粒“飞龙丸药”吗?曹丕在此实不无蕴含愤郁之意。

  ⑥生羽翼:殷义祥注为“神仙家说人成仙之后,臂膀会生出翅膀可以飞升。”

  ⑦倏忽、极速。

  ⑧流览:浏览。此处意为俯瞰遍观。

  ⑨四海,古以中国四境有海环绕。四海,犹言天下。指全国各处。《书·大禹谟》“文命敷于四海,”亦指全世界各处。如:放之四海而皆谁。

  ⑩彭祖:传说故事人物。姓彭名铿,曾封于彭,颛顼玄孙,陆终氏的第三子,生于夏代,至殷末时已七百六十七岁(一说八百余岁)。殷王以为大夫,托病不问政事。因其寿长,其道可法,故又称彭祖,是长寿的象征。又据《楚辞·天问》“彭铿斟雉帝何乡食 ,受寿永多夫何久长。”王逸注及洪兴祖补注彭祖善调雉羹惟事帝尧,为尧所赞美,封之于彭城(今彭城,即徐州)。事见《神仙传》及《列仙传》。

  ?安可原:怎样才能探求得出处。

  ?老耳冉 :即老子。相传春秋时思想家。道家创始人。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厉乡曲里人。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史”(管理藏书的史官)孔子曾向他问礼。后退隐,著《老子》。用“道”来说明宇宙万物的演变。提出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观点,又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传函谷关令尹喜善望气,忽一日见紫气东来,曰有高人至,即见老子骑青牛而来,于是请老子著《道德经》五千言,出关而去,此后莫知所终。

  ?适西戎:西戎,古代对西部少数民族的泛称。适西戎:即到西方去。

  ?王乔、赤松:见《芙蓉池》注。

  ?达人:明达哲理的人。

  ?愦愦:糊涂昏乱的样子。

  ?百家:即诸子百家,这里喻异端邪说,不经之论。

  ?迂怪:愚腐,慌唐,怪诞。

  ?圣道:圣人的大道。这里似指孔子宣扬的周文、周武之道。

  【释义】:曹丕是现实主义者。不喜虚无缥缈不实之说。秦皇汉武皆功高千古,却不免奢求长生之妄。遍观前代史实,多有慌诞误国之说。

  曹氏父子推崇周文、周武,而曹丕一意效法汉文帝,称“汉文之为君,宽仁玄默,务欲以德化民,有贤圣之风”。曾著《太宗论》谓“昔有苗不宾,重华舞以干戚;尉佗称帝,孝文抚以恩德;吴王不朝,锡之几杖以托其意,而天下赖安。乃弘三章之教,慨悌之化,欲使曩时累息之民,得阔步高谈,无危惧之心。若贾谊之才敏,筹画国政,持贤臣之器,管、晏之资,岂若孝文大人之量哉?”三年之中,复颁《太宗论》于天下,明示不愿征伐。后又严肃地说“愿我亦有所不取于文帝者:杀薄昭、幸邓通,慎夫人衣不曳地。集上书囊为帐帷。以为汉文俭而无法,舅后之家,但当养育以恩而不当假借以权,既触罪法,又不得不害矣。”因而《魏书》赞道“其欲秉持中道,以为帝王仪表者如此。”又《魏文帝与王朗书》谓“人生有七尺之形,死为一棺之土。惟立德扬名,可以不朽,其次莫如著篇藉。疫疠数起,士人凋落,余独何人,能全其寿?”

  曹丕对生死大事是很达观的。他所看重的是可以不朽的立德扬名之事。要立德扬名,切不可搞华而不实的花架子,一定要抓住要领,干实事,这才有利于经营社稷。至于仿效习学彭祖、老耳冉 及松乔辈,那是昏愦糊涂的那些愚夫们的事,而达人则不屑为之。故在推崇汉文帝之为君的同时,又告诫自己:一、不可嗜杀;二、节俭如法;三、不宜使外戚揽权;四、不轻征伐;五、人君必须有大度;六、以德化民,追步贤圣。曹丕认为这是当时治平要诀。其本质是简政,与民休息。

  当年若无文景之治,必无汉武之功。故黄初年间,曹丕始终不大用兵,动则辄止,未陷于军事危机。为后来司马氏的晋初一统奠定了社会基础。郭沫若曾评魏文帝是典型的明君形象,“是旧式的明君典型”,此论不虚。

  【诗话】:①殷义祥《三曹诗选译》谓“这是一篇游仙诗。但是曹丕不信神仙,所以在这篇诗中,作者实际是借言神仙事,而说神仙之虚妄,指出所谓神仙长生之事,都不过是愚夫的妄传,实属迂怪之谈。在神话之说盛行的汉魏之际,曹丕不受其影响,并能力斥其妄,是难能可贵的。”

  ②《古今诗话》谓“相州栖霞谷有乔、顺二子服飞龙药。二子十年不饥。魏文帝诗曰‘西山有仙童,不饮亦不食’”

  ③唐·吴竞竞 《乐府古题要解》谓“曹魏改奏文帝所赋‘西山一何高’,言仙道洪濛不可识,如王乔、赤松,皆空言虚辞,迂怪难信,当观圣道而已。”

  ④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二十七谓“解歌瑟调‘西山一何高’、‘彭祖称七百’。辞在瑟调。”“第三十七卷《古今乐录》曰‘王僧虔《技录》云《折杨柳行》歌,文帝《西山》,古辞《默默》二篇,今不歌。’”

 

 

【本文责编: 郝菁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