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品读经典>【帝王之诗】唐玄宗李隆基
【帝王之诗】唐玄宗李隆基·行次成途经先圣 擒建德之所缅思功业感而赋诗
来源: 立身国学教育  2014-11-18 13:43:00   责任编辑:罗逍  www.k618.cn
内容提要:玄宗继位后,曾多次视察东都及旧时战地。成皋(今河南荥阳汜水镇)古名虎牢关。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二月,窦建德率夏兵十余万众,号称三十万。

 

【图语:唐玄宗与杨贵妃(资料图)】

  行次成途经先圣

  擒建德之所缅思功业感而赋诗

  有隋政昏虐,群雄已交争。

  先圣按剑起,叱咤风云生。

  饮马河洛竭,作气嵩华惊。

  克敌睿图就,禽俘帝道亨。

  顾惭嗣宝历,恭承天下平。

  幸过翦鲸地,感慕神且英。

  【说明】:玄宗继位后,曾多次视察东都及旧时战地。成皋(今河南荥阳汜水镇)古名虎牢关。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二月,窦建德率夏兵十余万众,号称三十万,欲经虎牢去救援被唐军围困在洛阳的王世充,却被李世民阻夏兵于虎牢三月之久,尺寸未进,且被李世民相机进击:一战击溃夏、郑联军于成皋,窦建德被擒,王世充悉降。经此一战,夏灭郑降,唐基大定。玄宗经先皇战地,缅怀而作。

  【简注】:①行次:一路上巡视。

  ②成皋:古邑名。在今河南荥阳汜水镇。春秋郑国虎牢,后改名成皋。战国属韩,形势险要。公元前249年,秦伐韩,韩献其地。隋开皇间改名汜水。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分汜水县,复置成皋。贞观初又并入汜水。汉初与项羽战争,曾相持于此。

  ③先圣,在此指唐太宗李世民。

  ④建德,即窦建德。(573—621),隋末河北农民起义首领。清河漳南(今山东武城东北)人。农民出身,曾为里长。大业七年(公元611)任二百人长。因助孙安祖起义,家属遭杀害。遂率部起义。投高鸡白起义首领高士达,任司兵。大业十二年为军司马,击杀涿郡通守郭绚。高士达牺牲后,他继为领袖,称将军,拥众十余万。十三年于乐寿(今河北献县)称长乐王,年号丁丑。攻占信都、清河等郡。河间之战,歼灭隋将薛世雄部三万余人,声势大振,随即攻下河北大部郡县。次年称夏王。建都乐寿。改年号为五凤,国号夏。五凤二年(公元619年),迁都洺州(今河北永年东南)。每得战利品,分给将士,自奉甚俭。擒杀宇文化及后,大量任用隋官僚。遣使到洛阳朝见隋越王侗。在战争中“每获士人,必加恩遇。”四年,李世民率军围攻盘据洛阳的王世充,他率军驰援,连下管州、阳翟、荥阳等地,在牛口布阵。因轻敌,兵败被俘。被杀于长安。

  ⑤缅思:怀念、追忆。

  ⑥有隋政昏虐:隋,朝代名。公元581年杨坚(即隋文帝)代北周称帝。国号隋。开皇三年(公元586年)都大兴(今陕西西安)。九年灭陈,统一全国。疆域东、南到海,西到新疆东部、西南到云南、广西和越南北部、北到大漠、东北至辽河。炀帝大业七年(公元611年)起,各地农民相继起义,隋朝土崩瓦解。十四年炀帝被杀于江都(今江苏扬州),隋亡。共历二帝,三十八年。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魏征向唐太宗进谏谓:“昔在有隋,统一寰宇,甲兵强锐,三十余年,风行万里,威动殊俗。一旦举而弃之,尽为他人之有。彼炀帝岂恶天下之治安,不欲社稷之长久,故行桀虐,以就灭亡哉?恃其富强,不虞后患,驱天下以纵欲,磬万物而自奉。采域中之子女,求远方之奇异。宫苑是饰,台榭是崇,徭役无时,干戈不戢。外示严重,内多险忌,谗邪者必受其福,忠正者莫保其生。上下相蒙,君臣道隔,民不堪命,率土分崩。遂以四海之尊,殒于匹夫之手,子孙殄绝,为天下笑,可不痛哉!”在此魏征简述了隋政昏虐之概。

  ⑦群雄已交争: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隋炀帝南游江都,是时,天下盗起。李世民谓“大则专都偶国,小则跨郡连州。末大则危,尾大难掉。”刘武周起马邑,林士弘起豫章,刘元进起晋安,皆称皇帝。朱粲起南阳,号楚帝;李子通起海陵,号楚王;邵江海据岐州,号新平王;薛兴起金城,号西秦霸王;郭子和起榆林,号永乐王;窦建德起河间,号长乐王;王须拢起恒、定,号漫天王;汪华起新安,杜伏威起淮南,皆号吴王;李密起巩,号魏公,王德仁起邺,号太公;左才相起齐郡,号博山公,罗艺据幽州,左难当据泾,冯盎据高、罗,皆号总管;梁师都据朔方,号大丞相,孟海公据曹州,号录事;周文举据淮阳,号柳叶军,高开道据北平,张长慈据五原,周洮据上洛,杨士林据山南,徐圆朗据囗州,杨仲达据豫州,张善相据伊、汝,王要汉据汴州,时德睿据尉氏,李义满据平陵,綦公顺据青、莱,淳于难据文登,徐师顺据任城,蒋弘度据东海,殷恭邃据舒州,周法明据永安,苗海潮据永嘉,梅知岩据宣城,王薄据齐郡,蒋善和据郓州,田智安据章丘,张青恃据济北,臧君相据海州,邓文进据广州,俚酋杨世略据循、潮,冉安昌据巴东,宁长真据郁林。其别号诸盗往往屯聚山泽。这些称王称帝者,互相攻伐并吞,构成了隋末乱象图。

  ⑧先圣按剑起:按剑,用手按捺抚剑。喻起兵。《新唐书·高祖》“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拜(李渊)为太原留守。”“是时,炀帝南游江都,天下盗起。高祖子世民知隋必亡,阴结豪杰,招纳亡命,与晋阳令刘文静谋举大事。”“十三年六月己卯,传檄诸郡,称义兵,开大将军府,置三军。以子建成为陇西公,左领军大都督,左军隶焉;世民为敦煌公,右领军大都督,右军隶焉;元吉为姑臧公,中军隶焉。”“七月壬子,高祖杖白旗,誓众于野,有兵三万。以元吉为太原留守。癸丑,发太原。”

  ⑨叱咤风云生:叱咤。怒斥,呼喝。《韩非子·外储说右下》“使王良操左革而叱咤之。”又《后汉书·皇甫嵩传》“叱咤可以兴雷电。”又骆宾王《代徐敬业讨武氏檄》“喑鸣则山岳崩颓,叱咤则风云变色。”叱咤风云,形容威力之大。李渊父子自隋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六月起兵至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五月,李渊“即皇帝位于太极殿”,尚不足一年就取代隋朝,真可谓“叱咤风云生。”

  ⑩饮马河洛竭:河洛,即黄河和洛水。此句谓唐军势力扩充,兵强马壮。如在河边饮马,可以把黄河和洛水喝干。唐·陈子良《赞德上越国公杨素》诗咏“交河方饮马,潮海盛扬旌。”又唐太宗李世民《饮马长城窟行》咏“饮马出长城。”

  11作气嵩华惊:作气,振起精神而威风貌。《左传·庄公十年》“一鼓作气。”嵩华,嵩即嵩山。古称中岳。在河南省登封县北。高峰有三,东为太室山,高1440米,中为峻极山,西为少室山。《名山记》谓“嵩山中为峻极峰,东曰太室,西曰少室。”《述征记》谓“嵩,其总名也,谓室者,山下各有石室也。”华,即华山。在陕西省东部,北临渭河平原,属秦岭东段。花刚岩断块山,同名主峰一称太华山,古称西岳。在华阴县南,海拔1997米,有壁立千仞之势,有莲花(西峰、海拔2083米),落雁(南峰)、朝阳(东峰)、玉女(中锋)、五云(北峰)等峰。为游览胜地。此句谓先圣所领导的唐军在群雄之中很有威力,使那些群雄争霸者,不经一扫,即唯唐军马首是瞻。这就是叱咤风云生。

  12克敌睿图就:克敌,即克敌致胜。睿图,智慧决策的目标。这里指定鼎中原,建立唐基。《新唐书·高祖》“(武德)四年五月壬戌,秦王世民败窦建德于虎牢,执之。”“戊辰,王世充降”。“七月,秦王世民俘王世充以献。丙寅,窦建德伏诛。”此句谓先圣自擒俘窦建德,王世充之后,群雄中的劲敌已被翦灭,天下属唐已成定局。

  13擒俘帝道亨:《新唐书·太宗》“(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二月,窦建德率兵十万以援世充,太宗败建德于虎牢,执之。世充乃降。六月凯旋,太宗被金甲,陈铁骑一万,介士三万,前后鼓吹,献俘于太庙。”窦建德、王世充被翦之后,局势大定,唐基已固,帝王之业已成。故谓“帝道亨。”

  14顾惭嗣宝历:回顾过去先帝创业之艰,而自己继承大位,担荷大唐天下,却深感惭愧。

  15恭承天下平:自己继承先帝遗业,践皇位,坐享太平,未经任何险阻,缅怀先圣之劳,诚惶诚恐。

  16幸过翦鲸地:翦即剪,斩断意。鲸,即鲸鲵。比喻凶恶的人。《左传·宣公十二年》“古者明王伐不敬,取其鲸鲵而封之,以为大戮。”孔颖达疏引裴渊《广州记》“鲸鲵长百尺,雄曰鲸,雌曰鲵。”封,用土筑高坟而埋之。曹《六代论》“扫除凶逆,翦灭鲸鲵。”亦此喻杀戮。唐·陈子良《赞德上越国公杨素》咏“弯弧穿伏石,挥戈斩大鲸。”又唐太宗《宴中山》咏“斩鲸澄碧海。”此句谓巡幸经过当年先帝擒俘窦建德、王世充这些割据首领之地。

  17感慕神且英:回想先帝擒俘群雄的那种神武英雄,确实令人慷慨而神往仰慕。

  【释义】:窦建德乃隋末群雄中佼佼者。其所作为与诸雄大有不同。凡反隋义军首领攻城掠地之后,所虏隋吏及士人多杀讫,以致隋郡县多固守城池以拒。而窦建德每俘获隋僚吏及著名于乡邑士人,必加恩遇。建德义军所至,隋郡县守吏多降者,军容日盛。未几竟拥众十万。于隋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初,自称长乐王于河间之乐寿(今河北献县)。同年七月袭破隋涿郡留守薛世雄,复逼隋河间郡丞王琮卷旌请降。河北内外已非隋有。建德遂有“安百姓,定天下”之志。故于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定国号曰夏,称夏王。

  宇文化及弑隋炀帝之后,惶惶不可终日,四处逃遁。窦建德追击宇文化及于聊城并擒斩之。且为隋炀帝素服尽哀,纳抚隋官,礼谒萧皇后,遣使朝越王侗于洛阳。又任隋黄门侍郎裴矩为尚书左仆射,隋兵部侍郎崔君肃为侍中,隋少府令何稠为工部尚书,隋虞世南为黄门侍郎。大有延揽人才,进取天下之势;复又送萧皇后于突厥以与结好。窦建德以上宏观经营后,乘势统十万精锐之师,攻取唐洺州(河北永年)、相州(河南安阳)、黎阳(河南浚县),俘王世充马尧 将刘黑闼,囗州雄首徐圆朗请降。至于群雄所据之卫州(河南汲县)、殷州(河南获嘉)、新乡(河南新乡)皆破竹而取。武德三年(公元620年)窦建德攻取孟海公所据之济州(今山东茌平西南)、曹戴(今山东曹县,河南兰考)二州相继而收,至于唐之赵州,邢州、洺州、相州、黎阳虽有反复,却牢牢在窦建德把握之中。一时之间,群雄黯然,而建德独耀。窦建德之所以如此威猛而为唐之劲敌,颇有原委。

  《中国历代战争史·平定夏王窦建德,郑王王世充》谓:“窦建德在此数年之中,所以能打开一新之局面者,除有形势可乘外,尚有其成功之基本因素在焉。如其自己俭约,每战所获资财,尽散赏诸将,自己一无所取。食不噉肉,常食菜蔬脱粟之饭。妻曹氏,不衣纨绮,所使婢妾才十数人。破聊城时,得隋宫人千数,并有姿色,皆放散之,此其一。善抚用人才,以收人望,此其二。善于安抚治理地方,如其至洺州时,劝课农桑,境内无盗,商旅野宿,此其三。接纳直言谏诤,明辨忠奸,如徐世绩叛走,不杀其父盖,破赵州、邢州,执其刺史张昂、陈君实及唐大使张道源等,将戮之,以其国子祭酒凌敬谏净,不可诛戮忠贞之士以劝臣下,盛怒之下而纳其言,此其四。善于抚纳新附。用兵善用奇袭。凡此,乃建德之长,所以能造成一方面之局势也。”

  武德三年(公元620年)八月,秦王李世民(唐太宗)兵分五路,围攻郑王王世充于东都(今洛阳)。王世充以东都困逼,乃遣使求救于夏王窦建德,许以共破唐军之后,夏统东都河洛,北至并汾(今山西),南尽杨越;郑取长安蒲绛以西及蜀汉荆襄之境,长为兄弟之国。窦建德谋士刘斌献计谓“天下大乱,唐得关西,郑得河南,夏得河北,共成鼎足之势。今唐举兵临郑,自秋涉冬,唐兵日增,郑地日蹙,唐强郑弱,势必不支。郑亡,则夏不能独立矣。不如解仇除忿,发兵救之,夏击其外,郑攻于内,破唐必矣。唐师既退,徐观其变,若郑可取则取之,并二国之兵,乘唐师之老,天下可取也。”窦建德从其计。一面许王世充以援,一面遣使通秦王以好。王世充与秦王李世民所率唐军,遂在洛阳城外进行了异常艰苦的拉据战达八月之久后,终于于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三月接到了窦建德亲率十余万众号称三十万精兵西进以救洛阳奏报。且一路攻陷唐之酸枣、管州、荥阳、阳翟等地,水陆并进,泝河西上,安营于成皋(即虎牢)。

  秦王李世民所部,诸将惊惧,皆请避其锋。唯郭孝恪献计谓“世充穷蹙,垂将面缚。建德远来,此天意欲两亡之也。宜据虎牢之险以拒之,伺间而动,破之必矣。”记室薛收亦献策谓“世充保据东都,府库充实,所将之兵,皆江淮精锐,即日之患,但乏粮食尔。以是之故,为我所持,求战不得,守则难久,建德亲率大众,前来救援,亦当极其精锐,若纵之至此,两寇合从,转河北之粟,以馈洛阳,则战争方始,偃兵无日,混一之期,殊未有涯也。今宜分兵守洛阳,深沟高垒,世充出兵,慎勿与战。大王亲帅骁锐,先据成皋,厉兵训士,以待其至,以逸待劳,决可克也。建德即破,世充自下,不过二旬,两主就缚矣。”但萧瑀、屈突通、封德彝诸人皆谓“吾兵被老,世充凭守坚城,未易猝拔,建德席胜而来,锋锐气盛。吾腹背受敌,非完策也。不若退保新安,以承其弊。”

  秦王李世民在权衡了诸人异议之后,谓“世充兵摧食尽,上下离心,不烦力攻,可以坐克。建德新破海公(即孟海公),将骄卒怠;吾据虎牢,扼其咽喉,彼若冒险争锋,吾取之甚易;若狐疑不战,旬月之间,世充自溃。城破兵强,气势自倍。一举两克,在此行矣。若不速进,贼入虎牢,诸城新附,必不能守,两贼并力,其势必强,何弊之承?吾计决矣。”李世民运用孙武“策之而知得失之计,触之而知动静之理”制贼,一面屡屡与建德兵零星试战,一面又以书告谕建德“赵魏之地,久为我有,为足下所侵夺,但以淮安(即唐淮安王李神通曾被窦建德所擒而又遣归唐)见礼,公主(即同安公主是李渊同母妹,曾与李神通等一同被窦建德所擒又一同被遣送归唐)得归,故相与坦怀释怨;世充顷与足下修好,已尝反复,今亡在旦夕,更饰词相诱,足下乃以三军之众,仰哺他人,千金之资,坐供外费,良非上策。今前茅相遇,彼遽崩摧,郊劳未通,而无怀愧。故抑止锋锐,冀闻择善。若不获命,恐虽悔难追。”窦建德被世民拒于虎牢月余,数战不利,将士思归。当此之际,建德谋士国子祭酒凌敬献计“大王悉兵济河,攻取怀州,河阳(今河南孟津西),使重将守之;更鸣鼓建旗,逾太行,入上党(今山西长治),徇汾晋(今山西临汾,安邑等地),趣蒲津(今山西永济)。如此有三利:一则蹈无人之境,取胜可以万全;二则拓地收众,形势益强;三则关中震骇,郑围自解,为今之策,无以易此。”此策如行,夏军可获主动而严重威胁唐军,实为围魏救赵之良谋,但建德诸将皆谓“凌敬书生,安知战事,其言岂可用也。”遂不从凌敬计。但窦建德妻曾氏谓建德“祭酒(凌敬)之言,不可违也。今大王自滏口乘唐国之虚,连营渐进以取山北(并、代、汾、晋)等地,又因突厥西抄关中,唐必还师自救,郑围何忧不解?若顿兵于此,老师费财,欲求成功,在于何日?”窦建亦不从,谓妻“此非女子所知,吾来救郑,郑今倒悬,亡在朝夕,吾乃舍之而去,是畏敌而去信也。不可。

  窦建德恃骄胜之师,与秦王李世民所率唐军于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五月初一日、初二日,在虎牢展开战略决战。窦建德遭擒,五万众被俘,余众皆溃。困守洛阳之王世充见窦建德已为唐囚,知大事已去,遂素服于五月初九日率群僚二千余人诣世民军门请降。前后历十一个月艰苦异常,此役结束。接着窦建德所在僚属于洺 州集议,齐善行等率三十余州降唐,窦建德故地悉被唐平。王世充旧部王世辨等亦以徐、宋等二十八州降唐。王世充故地亦平。秦王李世民于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七月初九日班师,献窦建德、王世充于太庙。

  唐玄宗巡幸途中,路经成皋,看到残垣断壁,回顾先皇当年创业历程,想象力斩鲸鲵场景,其残烈程度定然是惊天地、泣鬼神,在腥风血雨之中扫灭群雄而统一六合。“先圣按剑起,叱咤风云生。饮马河洛竭,作气嵩华惊。”这确实是唐太宗当年亲冒矢石,奋不顾身决战虎牢,擒降窦、王的真实写照,准确描述了唐军将士勇毅果胜的自豪风彩。虽然“克敌睿图就,擒俘帝道亨,”李世民虎牢之役以后,群雄势尽,唐基已固。但玄宗转谓“顾惭嗣宝历,恭承天下平,幸过翦鲸地,感慕神且英。”这几句颇有咀嚼之处。何以故,觉得自己不劳而获,作承平皇帝,深自怀惭,想象当年战争激烈,感慨先皇神勇,自我思忖,愧疚无地。暗含自己也应有所作为效法先皇,使我大唐基业发扬光大之思惟。就这首诗通篇而言,玄宗所要表达的实际只有一个意思,即深刻体会到了创业难,守业不易。

  唐·吴兢《贞观政要·君道》谓“贞观十年(公元636年),太宗谓侍臣曰:‘帝王之业,草创与守成孰难?’尚书左仆射房玄龄对曰:‘天地草昧,群雄竞起,攻破乃降,战胜乃克。由此言之,草创为难。’魏征对曰:‘帝王之起,必承衰乱,覆彼昏狡,百姓乐推,四海归命,天授人与,乃不为难。然既得之后,起趣骄逸,百姓欲静而徭役不休,百姓凋残而侈务不息,国之衰弊,恒由此起。以斯而言。守成则难。’太宗曰:‘玄龄昔从我定天下,备尝艰苦,出万死而遇一生,所以见草创之难也。魏征与我安天下,虑生骄逸之端,必践危亡之地,所以见守成之难也。今草创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者,当思与公等慎之。’”太宗皇帝李世民君臣在贞观十年时就“草创与守成孰难”问题,进行了严肃而深刻的讨论。房玄龄与魏征各抒己见,唐太宗更畅所欲言。总结朝代兴替之由。史如明镜,妍媸尽彻,然人多熟视无睹,未尝深戒。而太宗君臣高屋建瓴,对这一历史重大课题作出了发人深省的结论。但总结历史是为了古为今用,故太宗所言“今草创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者,当思与公等慎之。”太宗的总结,更具现实意义。把现在及未来的事情做好,方不负这番议论。

  唐玄宗巡幸太宗当年斩鲸故地,缅怀先皇草创之难,追忆先皇宝训,反思自己已作承平天子,如不做好守成之事,则非独无颜见先皇于地下,更将何绩留慰于子孙?这首诗就表达了玄宗此时此刻的高度负责心态。诚然这是后继凡为明君者所必备的健康素质条件之一。忘记前辈草创之难,必非守成英主。唐玄宗之所以有开元之功,岂非得益于此思哉?

  然则以后人看来,唐玄宗虽能善始,却未能慎终。使太宗当初“守成之难者,当思与公等慎之”之诫徒为遗训,而天宝之乱则又使玄宗留下憾恨无穷。由此观之,则守成实难于草创。噫,魏征之言也,当政者岂可须臾忘哉?宋代史家范祖禹曾谓“自古创业而失之者寡,守成而失之者多。周公曰:‘相小人,厥父母勤劳稼穑,厥子乃不稼穑之艰难。’故祸乱未尝不生于安逸也。然非特创业之君守成为难,其后嗣守成尤难也。”元人戈直对唐太宗、房玄龄、魏征君臣讨论草创与守成孰难大课题研析之后,论谓“自古人君创业,守成,鲜有身兼之者。周武、汉高创业者也,而不及守成;成、康、文、景守成者也,而不及创业。唯神禹在帝位十年,成汤在帝位十三年,兼创业、守成之事者也。然以书传考之,禹不以治水敷土为难,而以本固邦守为难,汤不以升险伐桀为难,而以时忱克终为难。岂创业果易而守成果难乎?盖创业,逆境也,可以进德;守成顺境也,易以丧德。太宗身兼创业守成之事,不以其已能者自满,而以其未能者为惧。其致贞观之治也宜哉!”

  唐玄宗过太宗当年激战成皋生死之地,想象一战擒降窦建德、王世充二寇,当时残烈场面如在目前,喊杀冲天,震撼山岳。隋末无数群雄,在唐基草创中,一一皆翦委实大难。窦建德、王世充事,仅其一例而已。如此无数次战阵,无数次生死才造就大唐基业,而且在各个先帝的努力下趋步治国平天下的元亨利贞之路。玄宗站在高阜,浮想联翩,自己将如之何!“顾惭嗣宝历,恭承天下平,幸过翦鲸地,感慕神且英。”在这里,玄宗隐隐约约体味或意识到了自己的责任重大。“感慕神且英”之句含意未尽。“神且英”不但赞叹先皇神武英睿,克敌制胜而勇毅,更重要的神聪英明,与贤臣共论守成之不易,为后世子孙如何克弘唐业而使帝道常亨,预敲警钟而深诫之,可谓最大的深谋远虑。此诗末句,实深蕴此意,若非仔细体味,其津似难嚼出。玄宗之所以如此含蓄,意在后人不忘先皇之劳。赞先皇草创之难,所以言守成不易也。未明此理,繁文又何益哉!

  唐玄宗曾在开元十年。也就是在大唐开国一百零四年时,亲自注解了孔子所著的《孝经》,并颂敕天下臣民各藏其家。玄宗作此事,实际是为守成不易作了一件宏观意义上的理论大教育。孔子当年之所以著《孝经》,为阐发圣帝明王以孝治天下,欲使君子小人皆能修身而积功累德以成其事业,更为天下后世人君治天下者言。玄宗知先皇草创不易,人君之大孝,首先是务必当好守成之主,使先帝遗业发扬光大,方保帝道常亨。否则,孝无从言起。人君有人君之孝,臣民有臣民之孝,若能恪尽本份之孝,则何愁天下不能长治久安,此所谓真正守成也。玄宗在感慕先皇神且英之后,思悟自己及后来者嗣宝历而守之,必须尽天子之大孝。

  《孝经·开宗明义章第一》谓“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孔子教导后世有道人君治国平天下的秘决,就是一部《孝经》。曾谓“吾志在《春秋》,行在《孝经》也。”自从孔子《孝经》问世以来,注者纷纭,各领风骚。韦昭、王肃、虞翻、刘邵皆一时领袖。

  在自唐世以前为帝王而专注《孝经》又见于经传者,仅唐玄宗一人而已。这确实是唐玄宗的神且英之处。他在《孝经》序中谓“经曰:‘昔者明王之以孝理天下也,不敢遗小国之臣,而况于公侯伯子男乎。’朕常三复斯言,景行先哲,虽无德教加于百姓,庶几广爱形于四海。”玄宗真正领悟到了孔子《孝经》中所蕴含的治平妙义。故于汗牛充栋的史籍经典及千经万论之中,独青睐于《孝经》,并亲注而为之序。岂非慧眼独具而深留意于守成者乎?此所以不语而行之者也。

  【史诗】:唐·柳宗元有《鼓吹铙歌》十二曲,其三曰《战武牢》咏“战武牢,动河朔。逆之助,图掎角。怒囗麋,抗乔岳。翘萌牙,傲霜雹。王谋内定,申掌握。铺施芟夷,二主缚。惮华戎,廓封略。命之懵,卑以昔斤 。归有德,唯先觉。”此赞唐太宗战虎牢,擒窦建德,缚王世充之伟绩。

 

【本文责编:罗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