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品读经典 > 【帝王之诗】李煜·輓辞二首
【帝王之诗】南唐后主李煜·輓辞二首
来源: 立身国学教育    2024-09-30 11:52:54   责任编辑: 沈碧梅   www.k618.cn
内容提要: 珠碎眼前珍,花凋世外春。又李煜对佛界西方极乐世界略知梗概,在此娑婆世外,或许以为娥皇已魂归其处,亦未可知。

【图语:王若冰绘制的周娥皇(资料图)】

 輓 辞二首

  其一

  珠碎眼前珍,花凋世外春。

  未销心里恨,又失掌中身。

  玉笥犹残药,香奁已染尘。

  前哀将后感,无泪可沾巾。

  其二

  艳质同芳树,浮危道略同。

  正悲春落实,又苦雨伤丛。

  禾农 丽今何在,飘零事已空。

  沉沉无问处,千载谢东风。

  【说明】:昭惠后周娥皇卧疾日重。其年仅四岁的次子仲宣,跪佛像前祷求母愈,不料被猫惊吓致患癫痫,早卒母逝三天。时娥皇疾甚,李煜恐重伤娥皇心,未告爱子仲宣夭事,强忍悲痛,默坐潸然。三日后,娥皇溘然。爱子卒夭,贤妻永诀,茕孑之身,苦情何诉,郁而为之车免 。此二首诗实重在哀挽周娥皇。

  【简注】:①车免 辞:文体名。哀挽死者的词章,包括诗、文、歌、词等形式。古代多用韵文。如晋·陶潜有《輓歌辞》。

  ②珠碎眼前珍:珠,古时闽粤一带称男孩子为“珠儿”,珠碎即指次子仲宣因癫致夭事。珍,喻贵重器物或人才,又多喻贤惠女性。如清时有珍妃。这里指昭惠后周娥皇。

  ③花凋世外春:花凋,指周娥皇溘然谢世。世外春,即世外桃源意。晋·陶潜《桃花源记》描写了一个与世隔绝,没有苦恼的乐园。又李煜对佛界西方极乐世界略知梗概,在此娑婆世外,或许以为娥皇已魂归其处,亦未可知。

  ④未销心里恨,又失掌中身:意为娥皇病重,已使人忧心忡忡,突然又失去了掌上明珠,即次子仲宣。正所谓祸不单行。

  ⑤玉笥犹残药,香奁已染尘:玉笥盛饭食或衣物的玉器。《礼记·曲礼上》:“凡以弓剑苞苴箪笥问人者。”郑玄注“箪笥,盛饭食者。圆曰箪,方曰笥。”汉·班捷亻予 《怨歌行》:“裁成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香奁:盛放香粉,镜子等类的匣子。徐陵《玉台新咏序》:“猗与形管,丽矣香奁。”引申为香艳之意。《沧浪诗话·诗体》:“香奁体,韩亻屋 之诗。皆裾裙脂粉之语,有《香奁集》。”李煜此二句意谓:药罐中的药汁还残存着,可是梳妆台上的镜子等物已经落上了一层厚厚的尘埃。喻昭惠后已谢世有一段时间了,活着的人睹物伤情,无心拾掇。

  ⑥前哀将后感,无泪可沾巾:前哀后感,欲哭无泪。形容悲伤已极。

  ⑦艳质同芳树,浮危道略同:艳质,指美艳的气质。李煜此二句颇费解。娥皇父周宗,曾事烈祖李昇及元宗李璟二主,而娥皇又得父皇李璟及自己欢心。可谓艳芳同根,又都浮沉在这艰危的人生旅途中。感慨实深。

  ⑧正悲春落实,又苦雨伤丛:前句指年仅四岁的次子仲宣夭,后句指年方二十九岁的贤妻亡。哀痛之事相踵,悲苦何堪!

  ⑨禾农 丽今何在,飘零事已空:禾农 丽,艳丽而繁盛之花木。此二句意为,美丽艳禾农 的鲜花丛,今已不复存在,风吹雨打,凋零一空。正所谓爱欲荣华,不可常保,皆当别离者。

  ⑩沉沉无问处,千载谢东风:沉沉,犹深沉,令狐楚《宫中乐》诗:“银台门已闭,仙漏夜沉沉。”李煜此二句意为,天道幽深,沉沉难问,那就得感谢千年后的春风吹拂,再生根开花结果吧。

  【释义】:仲宣虽幼,却知孝母:然天夺其寿;李煜为帝,长于矫饰,实自铸其祸。此二诗,前者言失子丧妻之痛,后者言无可奈何之空。悲春落实,苦雨伤丛,缘聚缘散,飘零归空,乃有情之大苦。叫天天何以应,呼地地终未灵。预谢千载之东风,何愚痴之极也。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劝谕策进第三十三》谓:“或父哭子,或子哭父,兄弟夫妇,更相哭泣,一死一生,迭相顾恋。忧爱结缚,无有解时。思想恩好,不离情欲。不能深思熟计,专精行道,年寿旋尽,无可奈何。”又谓“爱欲荣华,不可常保,皆当别离,无可乐者”纵李煜熟读三乘,而未明色空之理,则五蕴炽盛之苦又岂能免乎!

    【诗话】:《全唐诗》谓:“宣城公仲宣,后主子。小字瑞保。年四岁卒。母昭惠先病。哀苦增剧,遂至于殂。故后主车免 辞,并子母悼之。”

 

【本文责编: 沈碧梅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