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诗话—习近平讲话引用中华古语名句完全读本》270
【一字千金】
【典出】西汉·司马迁《史记·吕不韦列传》
【文稿摘要】调查研究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当前,我们所处的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一个开放的社会、一个各方面转型的阶段。加强调查研究工作,必须积极探索新时期调查研究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努力在提高调查研究对象的广泛性上下功夫,在提高调查研究内容的针对性上下功夫,在提高调查研究方法的科学性上下功夫,在提高调查研究成果的有效性上下功夫,不断提高调查研究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从而真正把调查研究作为我们了解情况的过程,推动工作的过程,联系群众、为民办事的过程和自我学习提高的过程。
一要提高调查研究对象的广泛性。现代社会是一个多样化的社会,由于社会分工日益精细,社会各方面的差异日益突出,不同部门、不同地区的发展情况和重点各自不同。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党委、政府 进行决策所需要的信息量大量增加,另一方面,局部和个体所具有的代表性有所下降,这就要求我们掌握尽可能多的情况,善于从大量的个体情况中找到一般规律,从整体上把握客观事物,从而作出正确的决策。过去有在下面蹲点一周半月的做法,“解剖麻雀”等典型调查的方法曾被广泛运用,这种精神要学习、要弘扬,但现在工作节奏这么快,信息 渠道那么宽,通讯工具那么发达,又要照顾面上的情况,改进方法和手段也是应该的,不宜妄自菲薄。我们既要抓点、搞好典型调查,同时也要注重提高调查研究对象的广泛性,不能以点盖面,以偏概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毛泽东同志很重视典型调查,是进行典型调查的行家里手,但是他也审慎地看到典型调查成果适用范围有限,告诫我们“不要陷于狭隘的经验论”。对于领导干部特别是省级领导干部来说,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即使花再多的时间亲力亲为,也难免有其局限性,难以保证调查研究的对象有足够的广泛性和代表性。要解决这个矛盾,就要充分发挥各地各部门特别是综合调研部门的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研究力量,充分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做到点面结合、上下结合、内外结合,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地了解情况,使决策有更多的事实依据。古语“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二要提高调查研究内容的针对性。最近,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明确要求我们,“要勇于探索、敢于攻坚、善于创新,分析新情况,把握新特点,提出新思路,既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又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贯彻这一要求,必须把有针对性地开展调查研究放在重要位置。实践表明,我们的调查研究要围绕中心工作,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决策,忙在点子上,谋在关键处,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富有成效。如果脱离中心工作,远离决策需要,其调研效果必然会大打折扣。当前的经济社会生活极其复杂,政策研究部门开展调查研究,提出的对策建议不能笼统含糊和空发议论,务必做到符合实际、思路正确、措施具体。特别是要以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为指导,深入研究实施“八八战略”、建设“平安浙江”和文化大省实践中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提出“对症管用”的真知灼见。对多数调研成果而言,提高针对性也就意味着时效性,对热点问题以及领 导关注的重要问题,必须集中力量,快速反应,及时调查,积极为领导谋思路、出点子、想对策、拿建议、解难题,满足领导的决策之需。 “文当其时,一字千金”,“生逢其时”才能“谋当其用”,倘若时过境迁,工作重心转移,才慢腾腾地拿出调研成果,即使写得全面、正确、深刻、也为时已晚,难有大用。
三要提高调查研究方法的多样性。我们党有着丰富的调查研究经验,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许多行之有效的调查研究方法,如召开调查会、研讨会、走访调查、蹲点调查、典型调查、实地考察等,我们要在新时期加以继承和完善。与此同时,我们还必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新情况,善于运用科学的调查方法,综合运用经济学、社会学、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等多学科理论,为正确决策提供全面、翔实、可靠的信息和数据。在具体实践中,我们要根据调查任务和要求的不同,采用不同的调查方法,把微观调查和宏观调查结合起来,把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起来,大胆创新,多管齐下,提高调研工作的效率和调研成果的质量。
四要提高调查研究成果的有效性。一般的调查研究,是为了了解基 层的实情,增进同群众的感情,但政策研究部门要求要更高一点,不仅要重调查,更要重研究,我曾经说过“关键是调查后要善于研究,抓点时要善于管窥全豹,跑面中要能够见微知著,综合提炼”。政策研究部门的同志就是要有抓住重点、找准典型的敏感性,发扬锲而不舍、刨根问底的钻研精神。同时,政策研究部门的调查研究,既不是纯粹的理论研究,也有别于具体的工作部署,而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对策性应用研究,必须强调“研以致用”。正所谓“文可载道,以用为贵”。具体来说,调研的选题必须紧扣现实工作需要,出发点是为党委、政府工作提供所需的对策建议,落脚点是解决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调 研的视野必须宽广开阔,既要预见潮流所在和大势所趋,又能看到“风起于青萍之末”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调研的过程必须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精心分析和研究的过程,要能够抓住事物的本质和症结所在,反映事物的全貌和特征,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 办法和途径,切忌浮光掠影,主观臆断,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观察 事物、研究问题;调研形成的建议必须兼顾需要和可能,提出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有些对策建议看似正确,却因难以实际操作,只能束之高阁。
【稿件背景】摘自2005年11月2日在省委政策研究室调研时的讲话。
【典出原文】《史记·吕不韦列传》
吕不韦者,阳翟大贾人也。往来贩贱卖贵,家累千金。
秦昭王四十年,太子死。其四十二年,以其次子安国君为太子。安国君有子二十馀人。安国君有所甚爱姬,立以为正夫人,号曰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无子。安国君中男名子楚,子楚母曰夏姬,毋爱。子楚为秦质子於赵。秦数攻赵,赵不甚礼子楚。
子楚,秦诸庶孽孙,质於诸侯,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吕不韦贾邯郸,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乃往见子楚,说曰:“吾能大子之门。”子楚笑曰:“且自大君之门,而乃大吾门!”吕不韦曰:“子不知也,吾门待子门而大。”子楚心知所谓,乃引与坐,深语。吕不韦曰:“秦王老矣,安国君得为太子。窃闻安国君爱幸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无子,能立適嗣者独华阳夫人耳。今子兄弟二十馀人,子又居中,不甚见幸,久质诸侯。即大王薨,安国君立为王,则子毋几得与长子及诸子旦暮在前者争为太子矣。”子楚曰:“然。为之奈何?”吕不韦曰:“子贫,客於此,非有以奉献於亲及结宾客也。不韦虽贫,请以千金为子西游,事安国君及华阳夫人,立子为適嗣。”子楚乃顿首曰:“必如君策,请得分秦国与君共之。”
吕不韦乃以五百金与子楚,为进用,结宾客;而复以五百金买奇物玩好,自奉而西游秦,求见华阳夫人姊,而皆以其物献华阳夫人。因言子楚贤智,结诸侯宾客遍天下,常曰“楚也以夫人为天,日夜泣思太子及夫人”。夫人大喜。不韦因使其姊说夫人曰:“吾闻之,以色事人者,色衰而爱弛。今夫人事太子,甚爱而无子,不以此时蚤自结於诸子中贤孝者,举立以为適而子之,夫在则重尊,夫百岁之後,所子者为王,终不失势,此所谓一言而万世之利也。不以繁华时树本,即色衰爱弛後,虽欲开一语,尚可得乎?今子楚贤,而自知中男也,次不得为適,其母又不得幸,自附夫人,夫人诚以此时拔以为適,夫人则竟世有宠於秦矣。”华阳夫人以为然,承太子间,从容言子楚质於赵者绝贤,来往者皆称誉之。乃因涕泣曰:“妾幸得充後宫,不幸无子,愿得子楚立以为適嗣,以讬妾身。”安国君许之,乃与夫人刻玉符,约以为適嗣。安国君及夫人因厚馈遗子楚,而请吕不韦傅之,子楚以此名誉益盛於诸侯。
吕不韦取邯郸诸姬绝好善舞者与居,知有身。子楚从不韦饮,见而说之,因起为寿,请之。吕不韦怒,念业已破家为子楚,欲以钓奇,乃遂献其姬。姬自匿有身,至大期时,生子政。子楚遂立姬为夫人。
秦昭王五十年,使王齮围邯郸,急,赵欲杀子楚。子楚与吕不韦谋,行金六百斤予守者吏,得脱,亡赴秦军,遂以得归。赵欲杀子楚妻子,子楚夫人赵豪家女也,得匿,以故母子竟得活。秦昭王五十六年,薨,太子安国君立为王,华阳夫人为王后,子楚为太子。赵亦奉子楚夫人及子政归秦。
秦王立一年,薨,谥为孝文王。太子子楚代立,是为庄襄王。庄襄王所母华阳后为华阳太后,真母夏姬尊以为夏太后。庄襄王元年,以吕不韦为丞相,封为文信侯,食河南雒阳十万户。
庄襄王即位三年,薨,太子政立为王,尊吕不韦为相国,号称“仲父”。秦王年少,太后时时窃私通吕不韦。不韦家僮万人。
当是时,魏有信陵君,楚有春申君,赵有平原君,齐有孟尝君,皆下士喜宾客以相倾。吕不韦以秦之强,羞不如,亦招致士,厚遇之,至食客三千人。是时诸侯多辩士,如荀卿之徒,著书布天下。吕不韦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馀万言。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曰吕氏春秋。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国学始皇帝益壮,太后淫不止。吕不韦恐觉祸及己,乃私求大阴人嫪毐以为舍人,时纵倡乐,使毐以其阴关桐轮而行,令太后闻之,以啗太后。太后闻,果欲私得之。吕不韦乃进嫪毐,诈令人以腐罪告之。不韦又阴谓太后曰:“可事诈腐,则得给事中。”太后乃阴厚赐主腐者吏,诈论之,拔其须眉为宦者,遂得侍太后。太后私与通,绝爱之。有身,太后恐人知之,诈卜当避时,徙宫居雍。嫪毐常从,赏赐甚厚,事皆决於嫪毐。嫪毐家僮数千人,诸客求宦为嫪毐舍人千馀人。
始皇七年,庄襄王母夏太后薨。孝文王后曰华阳太后,与孝文王会葬寿陵。夏太后子庄襄王葬芷阳,故夏太后独别葬杜东,曰“东望吾子,西望吾夫。後百年,旁当有万家邑”。
始皇九年,有告嫪毐实非宦者,常与太后私乱,生子二人,皆匿之。与太后谋曰“王即薨,以子为後”。於是秦王下吏治,具得情实,事连相国吕不韦。九月,夷嫪毐三族,杀太后所生两子,而遂迁太后於雍。诸嫪毐舍人皆没其家而迁之蜀。王欲诛相国,为其奉先王功大,及宾客辩士为游说者众,王不忍致法。
秦王十年十月,免相国吕不韦。及齐人茅焦说秦王,秦王乃迎太后於雍,归复咸阳,而出文信侯就国河南。
岁馀,诸侯宾客使者相望於道,请文信侯。秦王恐其为变,乃赐文信侯书曰:“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於秦?号称仲父。其与家属徙处蜀!”吕不韦自度稍侵,恐诛,乃饮冘而死。秦王所加怒吕不韦、嫪毐皆已死,乃皆复归嫪毐舍人迁蜀者。
始皇十九年,太后薨,谥为帝太后,与庄襄王会葬茝阳。
太史公曰:不韦及嫪毐贵,封号文信侯。人之告嫪毐,毐闻之。秦王验左右,未发。上之雍郊,毐恐祸起,乃与党谋,矫太后玺发卒以反蕲年宫。发吏攻毐,毐败亡走,追斩之好畤,遂灭其宗。而吕不韦由此绌矣。孔子之所谓“闻”者,其吕子乎?
【典出作者】
司马迁(前145—不可考),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中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李陵之事有所辩解,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任太史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