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语:《十年磨一剑》,比喻多年刻苦磨练,出自唐·贾岛《剑客》】
罗尔纲早年师从胡适,以考据实证治学。新中国成立后,他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指导自己的研究工作,被史学界誉为“太平天国史研究的一代宗师”。2011年出版的《罗尔纲全集》共22卷,1100万字,分九大类,其中太平天国史占13卷,基本上包括了罗老所有著作。正如夏春涛研究员所说:《全集》是“20世纪史学界的一座高峰和一面镜子”,“折射出20世纪中国太平天国史研究的发展轨迹”,是一份十分珍贵的优秀历史文化遗产。
我与罗老相识近半个世纪,登门拜师求教也有30年,敬佩他“道德文章第一流”。如今,罗老去世已十七载,他做人治学的精神值得后学继承和弘扬。
“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和承认错误的勇气
罗老求真务实的治学精神,就是其“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实证主义精神。他说:“我研究太平天国,首先是做辩伪考信工作,做这种工作,必须忍耐小心,一丝不苟,必须打破砂锅问到底。这些习惯应该说是我一生工作的基本功。”这种“一分证据只可说一分话”的实证主义治学精神,20世纪40年代就得到胡适的高度赞扬,胡适说罗尔纲治学“谨慎勤敏”和“不苟且”,“你有此美德,将来一定有成就”。
研究历史必须从史实出发,详尽地占有资料,去伪存真,弄清其真相,这是做信史的基本要求。罗老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通过摸底排队,从南京图书馆等单位收集和编辑了太平天国史资料1200万字。“文革”前,他除了主编出版《太平天国印书》(二十册)外,还出版了《太平天国文书》、《太平天国文物》、《太平天国艺术》四本、《太平天国史料丛编简辑》六本、《太平天国资料汇编》三本和《吴煦档案选编》七本。改革开放后,罗老和王庆成研究员共同主编出版《影印太平天国文选》八种和《太平天国资料续编》十本。这些所编成出版的资料,约2000万字。详尽占有历史资料,为罗老研究太平天国史取得重大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新中国成立后,太平天国研究之所以能够发展和繁荣,成为近代史中的一门显学,与罗老等老一辈学者掌握并提供第一手史料和实物是分不开的。
为了真实还原太平天国历史本来面目,罗老进行了长期艰辛的探索。从1937年的《太平天国史纲》出版起,中经1951年和1957年的《太平天国史稿》,直到1991年出版的被誉为中国太平天国史的总结性巨著——88卷154万字的《太平天国史》,前后历时54年。1980年,罗老在《李秀成自述原稿注》完稿时,谈到研究中的艰辛探索,他说:“四十九年来,好似乌龟爬行一样一点一滴地作注,有些注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到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找到了,却又自笑无知。”
人常说治学要“十年磨一剑”,要“甘坐冷板凳”。罗老50年磨一剑,他这种勇于追求真理敢于修正错误,反复进行探索以求完善的治学精神,是十分珍贵和值得弘扬的,这对克服当前学术界急功近利的浮躁学风大有裨益。
辩证地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
20世纪20年代,罗老在上海求学期间受五四运动影响,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群众观点。他说,“马克思主义是开启历史奥秘的钥匙,不懂得马克思主义就看不出历史真相”,发现不了历史发展规律。在学习理论过程中罗老的最大收获是,以辩证唯物史观的理论和方法指导自己的学术研究。他将传统考据学和唯物史观相结合,既继承了乾嘉学派考据的精髓,又突破了为考据而考据和“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局限,把自己的学术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罗老多次强调研究历史要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采用阶级分析的方法,“要全面地、联系地看问题”,“从本质看问题,探求得出掩蔽在现象后面的历史真相”,“从矛盾对立中去看问题”、“从发展看问题,才能够考出这件历史事实发生的底蕴”。一句话,要克服“好就是绝对好,坏就是绝对坏”的形而上学方法束缚,树立历史的、阶级的、辩证扬弃的科学态度。这一主张在其新中国成立后的论著中都有体现,尤以《太平天国史》最为显著。
罗老充分肯定“太平天国是中国共产党产生以前,自秦朝以来两千多年的历史上最伟大的一场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是没有无产阶级领导下农民革命所发展到的最高峰”。他肯定农民反封建反侵略斗争的合理性和正义性,是符合历史真实的。另一方面,罗老又指出“太平天国政权里面,产生了一个特权阶层”。“特权是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留下来的毒瘤”,“神权主义加封建主义,便形成了太平天国特权主义,造成了太平天国特权阶层”。这个特权阶层,包括“以天王洪秀全为首的神天家庭及其王亲国戚”,封为“功勋的广西起义功臣”和“同打江山的官员”三部分人组成。“太平天国特权人物的威风,远远超过中国帝王百官的威风。他们地位越高,威风越高。”这也是符合历史真相的。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矛盾现象呢?罗老认为:“太平天国要创立一个大同的人间天国,却沿袭封建制度制定了种种礼法成规,使特权阶层籍以骄奢腐化,争权夺利,为非作歹,腐蚀了革命,给农民政权以至深危害。”
从史实出发,一分为二的科学态度,还表现在他对太平天国领导人洪秀全的评价上。在充分肯定洪秀全领导农民反封建反侵略历史功绩的同时,罗老又指出“洪秀全受着封建思想和封建专制思想的严重影响,他要高踞特权的顶巅”。“洪秀全作为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领袖,如此伟大。到了作为专制独裁的君王堕落到为一家父子公孙江山打算的时候,又何其渺小。在一个人的身上,果存在着如此两级分离吗?真实的洪秀全确实是如此”。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不是抛弃,而是扬弃,包括抛弃、保留、发扬和提高,是肯定一部分基础上的否定。
罗尔纲(1901—1997),广西贵县(今贵港市)人,著名历史学家。罗尔纲在史学上的贡献主要有:将现代科学的假设演绎方法同乾嘉学派的考据方法融合起来,在辩证唯物论指导下,形成了历史研究的新考证方法;改造中国古代纪传体,创造了以叙论、纪年、表、志、传五部分组成的综合体史书新体裁;在太平天国史的研究中,为解决《李秀成自述》真伪的疑案,提出一种用八法鉴定字迹的新方法,以清除太平天国史中的伪史料;建立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发掘、编纂太平天国文献和资料,为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他带领下,新一代史学家开始拓展太平天国史这一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