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师道尊严>教育工作者应正确对待经验
教育工作者应正确对待经验
来源: 网络  2014-12-25 10:33:00   责任编辑:郝菁  www.k618.cn
内容提要:一个教师,等到在岗位上混出多少年头,就会本能的用经验办事,一旦经验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常常是抱怨声连连,似乎不是自己的经验错了,而是孩子们不听话,否则,自己...

 

【图语:教育工作者应正确对待经验】

  一个教师,等到在岗位上混出多少年头,就会本能的用经验办事,一旦经验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常常是抱怨声连连,似乎不是自己的经验错了,而是孩子们不听话,否则,自己的经验也不会出现达不到效果的尴尬局面。

  我们常常把一个教师的前五年称之为经验积累期,这个时候,许多年轻教师苦于没有经验,还能够谦虚地听听老教师的意见,能够主动调整自己,等到五年之后,就会开始不由自主地凭着经验办事。许多学校管理者也常常把五年作为评价一个人工作终身发展的基本指标,也就是说,经验主义在教育领域占据统治地位。

  一个长年在毕业班教学的人,他们对于每一届学生都会特别挑剔,说什么一代不如一代,实际上,在他们手上的孩子学得特别痛苦,为啥呢,这类老师经验丰富,在学校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往往不会因为孩子的改变而改变,会想尽办法让孩子顺从自己,否则得到的惩罚是非常惨痛的。当然了,家长对于这样的老师也只有服从的份儿,原因很简单,人家的成绩就在那儿,否则怎么会年年教毕业班。

  我觉得一个明智的学校管理者,他不会让一个老师老是在毕业班待着,一旦如此,对孩子的学情了解自然会出现偏差,这一点毋庸置疑。当然了化学这样的学科可以另当别论,毕竟这门学科的学习只能在毕业班才能学到,其他老师都应该在循环教学中度过。

  在学校里,其实,只要你认真工作,仔细研究教学大纲,一个循环教学的老师常常比长期在毕业班的老师所取得的成绩要好,原因是循环带班的老师对于一届学生的性格特点非常熟悉,知道这些孩子到底缺少什么,自然能够驾轻就熟了。我的佩服一些中途接班的老师,他们受命于危难之间,竟然能够干出成绩来,细心的研究者你会发现,凡是中途接班取得成功的老师,往往是想尽办法去了解学生,不会轻易地否定过去老师的一切,等到对孩子们十分熟悉之后,才会根据实情进行调整,从而让一个班级发生改变。

  其实,长期待在一个年级的老师,他常常会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错误,也就是说,他看到的常常是片面、阶段性的东西,这就需要许多老师,无论出于什么样的年级,都得研究《课程标准》和每一年的毕业班考试试卷,不至于受本年级段学科的限制,从而误人子弟。

  事实上,只有让老师在学科年龄段之间循环起来,才能够培养一个真正的教育工作者,这是需要我们的管理者给以勇气去执行,话又说回来,有极个别教师不知是不是素质问题还是工作态度问题,他的工作总是让人放心不下,再说了,毕业班是要面向社会的,任何教育管理者都不敢小视,自然会本能的让一些学校骨干在这里把关。

  我发现,在一所学校里,最最薄弱的恰恰是中间,而不是两头,一方面是为了招生,另一方面是为了升学,殊不知,学校的每个环节都不能出现乱子,比如初中生涯,初一时需要适应,初二恰恰是一个孩子青春期波动最最强烈之时,毕业班那就更加不谈了,这就需要学校管理者科学的进行重组和搭配,让学校的每个环节都能够顺畅的运行起来。

  难怪许多管理者会清醒的认识到,一所学校想要得到质的飞跃,一方面是生源怎么样,另一方面就是教师的素质如何,如果一所学校不试着从这两方面进行改变,想要咸鱼翻身是特别困难的。其实,乡村学校是整个改革的牺牲品,那些城里超大规模的学校才不会担心什么生源呢,每年秋季开学,城里学校人满为患,而乡村学校则冷清异常,这种国家主导的教育发展方向给乡村教育带来的打击是致命的,也害苦了许多家长花了多少冤枉钱。

  为了应付这种变化,城里学校千方百计到乡村学校选聘优秀教师,这给乡村教育更是雪上加霜。我不知道城乡教育的失衡算不算是教育的不公平,反正,教师的大量流失导致许多学校一些学科缺人,质量老是上不去,甚至一些小学科没办法开课,难道乡村的孩子就应该得到这样的教育资源,不是说教育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那么为什么不让所有的孩子都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下。许多家长为了孩子从早到晚花了许多工夫,吃了许多苦,本来就近入学完成无需如此,然而教育的失衡让许多家庭真的特别受伤。

  明眼人都可以看出,乡村学校的主体教师没有改变,改变的恰恰是生源问题,这就让许多老师没有了成就感,宁愿到城里去逍遥吃苦,也比在乡村没有成绩强,这不是什么待遇所能改变的。

  我觉得教育的对象变了,过去不愁什么生源,无论你怎么教,班上都会出现一些特别优秀的孩子,他们不需要你操多少心,学习照样一流,然而,现在,这样的孩子十之八九都到城里去了,留下的十之八九要么是家庭出现了变故,或者实在没有什么钱,极少数是教师的子女,这样的群体作为教育者不主动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教育理念,你是很难享受到教育成果的。

  也就是说,教育工作者应该正确地看待属于自己的经验,工作的对象的组成发生了变化,如果不调整,还在一味地抱怨孩子怎么样的奇葩,我觉得是需要认真反思的。世界上经验并不代表真理,如果把经验当做真理,常常会在执行过程中带来许许多多的烦恼和无奈。许多老师享受不到成功感,说到底就是在凭着经验办事,不愿意从根本上反省自己的行为,似乎改变的永远是孩子,不是自己,这样的糟糕认识带来的行为自然是很难取得实际效果的。

  古代人用守株待兔来形容一个墨守成规的人在不考虑变化,在一边呆呆的幻想,自然是荒废了庄稼又得不到兔子,事实上,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不也是在啃着经验,不思改变,尽管牢骚满腹,又有什么效果呢?

  经验可能在一定的时间,面对特殊的对象,你可能产生一定的效果,就像那个农民一样,偶然从农田里出来,发现了一只可怜的兔子撞到树上,如果把这种发现固执地在大脑里形成一种理念,那就是只要在大树这里等,迟早会有更多的兔子来干傻事,那就是特别可笑的了。然而,我们的教育行为在对待经验这个问题上恰恰不比农民好多少,甚至还在那儿对着天空抱怨兔子怎么就不知道撞树呢?

  学校的许多角落,我们看得最多的是老师抱怨孩子不听话,不知道自己讲的东西是精华,殊不知,长年累月积累的东西说不定会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发生改变,许多教材体系的调整需要教育工作者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经验,不要不加选择的把经验当宝贝,而不知道进行取舍,这样的行为方式只能给孩子带来许许多多的痛苦。

  一个优秀的教育工作者,他会把教育教学反思作为一种常态,绝不会凭着经验办事,常常会认真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思考这样做成功了,到底是什么原因,这个原因是不是一种偶然,如果不这样做,是不是还有更好地办法来实现自己预期的效果,如此,你就会愈来愈接近真理,真正把握教育规律的人常常会到孩子中间去,了解他们的真实学习处境,而不是坐在办公室里想当然,那种凭着偶然的经验统治学生的老师常常是不得人心的,许多孩子处于压迫才不敢公然反抗。实际上,压迫式教育在我们这个国度从来没有停止过,只要是师生在知识上不对等,在认识上存在经验主义,那么压迫思想就不会改变,这一点,我们不用去回避,应该正确面对。

  真理来自我们的问题解决本身,它需要我们的行为者不断地反思自己,从各种事件中去厘清经验后面的规律,唯有如此,你才会得到真正的教育实质,这就是同样做教师,差距存在的根源。

  也不知从何时起,我们的教育工作者能够认真地对待属于自己的经验,在真理寻找的道路上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认识,让我们的孩子能够在轻松快乐中幸福成长,这就需要我们的教育理念进行不断地更新,那种愿意放下身段去主动学习各种理论,主动与专家学者同行去交流碰撞思想的老师,你一定会在自己的岗位上干出非常幸福的工作来。

 

【本文责编:郝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