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师道尊严>帝师·清朝·潘仕权
帝师·清朝·潘仕权17
来源: 立身国学教育  2015-03-20 09:25:00   责任编辑:郝菁  www.k618.cn
内容提要:潘仕权,字三英,号龙庵,中方县人,祖上系北宋丞相潘美(潘仁美的原型),生于康熙四十六年,自幼聪明过人,读书过目不忘,尤精象、数、音律、八卦,著有《学庸一得》、...

 

  【图语:潘仕权】

  潘仕权,字三英,号龙庵,中方县人,祖上系北宋丞相潘美(潘仁美的原型),生于康熙四十六年,自幼聪明过人,读书过目不忘,尤精象、数、音律、八卦,著有《学庸一得》、《大乐无音》、《洪范补注》等书,颇得吏部尚书赞赏。在京时为钦天监博士、太常寺博士。潘仕权出生在湘西舞水河畔的荆坪古村,荆坪自古以来就对易经特别信奉,整个荆坪村是一个三面环水一面环山的龙脉。潘三英出生在这样一个风水宝地,当然很早就接触了易经等天文地理学说,所以他十六岁就进京,雍正年间考补天文生,后授予钦天监,为皇宫中的御用风水先生,撑管礼乐。

  在弘历六岁时,潘仕权开始做起了太子爷弘历的启蒙太师。他深知弘历天资聪明,只是因为长期受到不正确教育方式的压制而导致的沉默寡言。潘仕权一开始并没有教弘历学习文化,而是找来一帮子年龄相仿的阿哥、格格们陪他天天玩乡下的一些土游戏。晚上就边弹奏自编的宫庭音乐边给他讲天文星相,讲民间神话故事。说来也怪,过了三天弘历真的开口说话了,而且比以前更活泼聪明。这下可把皇上高兴坏了,文武百官也对潘仕权另眼相看,但其中那些个大学士们却不很服气。潘仕权从此也履行了自己的诺言,教了弘历三年,期限满了后仍回到他的太常寺做钦天监。这以后,潘仕权几次想告老还乡却都得不到皇上的恩准,弘历登基后还是得不到恩准,因为皇宫上下都不愿这么一位才学高深的风水先生离去。直到潘仕权四十二岁那年,从家乡传来噩耗,父亲年老去世了。这才借丁忧三年的机会向皇上恩准其告老还乡,因为乾隆对他这位启蒙恩师感情至深,临走之前把潘仕权传到身边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老师您这一走不知何时才能相见,为使恩师能荣归故里,特为恩师备了七顶官帽,您随便挑一顶吧。”潘仕权沉思许久,回答说:“臣对皇上忠心耿耿,不求高官奉禄。”乾隆感触地说:“恩师真是高风亮节,两袖清风呀,我朝如都能像您这样,那我大清江山定能保万万年。”乾隆感动之余御笔给恩师提写了一封圣谕“见官高三级”。 潘仕权回乡后,在当地的威望很高,也为荆坪村的文化、经济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因为有了皇上赐的这封“见官高三级”的圣谕,在当地的官员和路过此地的文武百官都得敬他三分,所以在荆坪古渡码头边修有一座“下马亭”,上书“文武官员军民人等至此下马” 直到解放后才被拆除。

 

【本文责编:郝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