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师道尊严>赵桂霞:教师的职业幸福源于爱
赵桂霞:教师的职业幸福源于爱
来源: 立身国学教育  2015-07-28 14:00:00   责任编辑:沈碧梅  www.k618.cn
内容提要:好学校的发展必须有一批好教师。如何让教师的幸福指数飙升?在真爱孩子、研究孩子中激活教师的幸福源泉,是不二的法门。

【图语:教师的职业幸福源于爱】

  好学校的发展必须有一批好教师。如何让教师的幸福指数飙升?在真爱孩子、研究孩子中激活教师的幸福源泉,是不二的法门。

  教师幸福吗?在许多学校教师普遍感到不幸福的时候,山东潍坊广文中学的教师平均幸福指数却达到了8.52(10为最高)。以前,我们学校的教师也普遍感觉不幸福,平均幸福指数只有6.38,20年以上教龄的老教师平均幸福指数更是不足6.0。是什么原因让教师的幸福指数飙升?

  真爱孩子带来职业幸福

  我们发现,幸福指数极高的教师会有共同的特征:真爱孩子、课堂生动、语言风趣、深得学生喜欢。一位学生这样说:老师上课从来不发火,当我回答不出问题时,她就用坚定、鼓励的眼神看着我,一直等我回答出问题,露出十分舒心的笑容。由此可见,这位教师的幸福指数为10。

  一个真爱孩子的教师,心里有爱,眼里有孩子。他的眼神里装满了理解,行为里写满了尊重,话语里流淌着暖意。他知道,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有感情、有思想、有内在生长力的生命,教师的职责就是唤醒、激发、帮助每一个生命的成长。因此,当学生没有完成作业时,教师理解学生:是不舒服还是遇到了难题?教师张杰遇到这种情况总是走到学生面前,摸摸他的额头,询问有无需要帮助的地方。一次,两次……终于,班里不完成作业的现象没有了!张杰赢得了孩子,每个学期学生对教师的满意度调查,她总能得满分。于是,张杰也成为最幸福的教师。

  一个真爱孩子的教师,懂孩子,善用孩子接受的方式完成教育内容。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成人的说教作用是相当有限的,这时对他们问题的处理更需要一种恰当的方式。教师于露创造了“纸条”交流法,与学生巧妙地进行沟通。一次处理学生间的纠纷,一个学生争执不休,于露悄悄地递去一张纸条“常有理奖”,这个学生不开口了。一张纸条,带着诙谐的语气传递了教师的期望,改变着学生的行为,保护着孩子的自尊,师生关系越来越和谐。

  一个真爱孩子的教师,善于传递正能量,甚至能把负能量转化为正能量。教师宫述娟永远相信,没有坏孩子,只有犯错误的孩子;她给孩子试错的机会,也给孩子改错的机会。当班长收来的2000多元生活费在大课间丢失时,她知道立即找一定能找到,但也毁了一个孩子。利用自己的一节化学课,她给孩子们上了“自觉抵制不良诱惑”的班会课,放学时发给每人一张报纸,再上学时都要把报纸团成团放到纸箱里。钱,被包在纸团里回来了!那一刻,她幸福得泪流满面。孩子在试错中长大,她也收获着孩子成长带来的幸福。

  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来自学生。幸福的背后,源于教师对学生的爱。

  专业的爱奠基职业幸福

  激发教师爱的能量,是提升教师幸福指数的根本。教师有了爱,就有了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热爱每一个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师生关系和谐,班级风气正,学风浓,学生积极向上,“问题学生”不再有问题,教师也从中体验到莫大的职业幸福。于是,我们评选“学生最喜爱的老师”,调研其共有的特征,使之成为教师文化;不断发现教师爱的故事,通过“月度闪光人物”“教师明星会馆”在校内外传播,让爱在教师之间传递;每年度的课堂教学研讨月,演讲“我的学生我的爱”,汇集每个教师爱的故事,使之成为年度《广文记忆》。

  教师的爱必须是专业的爱,他要懂得孩子的发展规律,知道怎样表达爱,爱中有严,严中有爱,用专业的爱激发学生走向自我教育。无论对“不可救药”的学生,还是看上去“没有希望”的学生,有专业之爱的教师总是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优点,并从中给予激发。这种专业的爱的能力,需要不间断地培育。于是,我们实施“读书工程”,开列必读书目、选读书目,对必读书目进行测试,推动教师走向阅读;开展“好书漂流”,馆内图书定期配送到教师办公室,好书在教师之间漂流;提倡教师个人自我购书,撰写推荐辞在图书馆漂流,读书成为教师成长的基础工程。

  我们坚定地相信,自尊心与自信心是学生健康发展的两翼,自尊感是一个人的荣誉感、名誉感、健康的心理最强大的源泉之一,而自信心是自我教育之母。因此,教师的爱必须是博大的、宽容的,他要善于保护孩子的自尊,激发孩子的自信。于是,我们开设“周四沙龙”,让对同一问题感兴趣的教师走到一起,分享故事,交流做法。教师自主参与,任何教师都可以发起话题开设“自由沙龙”。如今,教师沙龙的方式从过去的围坐走向了微信群、QQ群,而且每周话题不同,参与人员各异。沙龙成为教师发展的助力工程。

  研究孩子助长职业幸福

  教师工作就其本质来说就是研究。研究学生和课程,才能有效地完成教学;研究学生成长规律,才能更好地施教。尤其是教师面对的每一个个体,都是具有自己的思想、知识基础、情感和兴趣的独一无二的世界。研究孩子,发现每个孩子的独特性,找到每个孩子的差异需求,教育才能有的放矢,教育效果才能更加美好。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使教育工作给教师带来欢乐,使每天的上课不致变成单调乏味的义务,那就请你把每个教师引上进行研究的幸福之路吧。”

  于是,学校建构了支持教师开展研究的诸多制度:期中期末考试,以教研组为单位的诊断与分析制度,总结经验,改进不足;每周以学科组为单元的公开课研究制度,透视“精品课堂八个面”,研磨好课;每周,每个教师一节自我研究反思课,人人反思改进;不定期开展教学成果随报随评制度,鼓励教师在实践中研究,将研究成果付诸行动,申报教学成果奖励。

  哲学家罗素认为,“真正令人满意的幸福,总是伴随着充分发挥自身的才能来改变世界”。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特殊活动,而教育的主体——教师通过研究,使自身不断发展,发展学生、推动学生进步的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从而收获着那“真正令人满意的幸福”。

  教师郭晓磊亲身经历了这样的幸福。一次,在讲完《改革开放》这节课后,她发现当堂达标检测获满分的只有20个学生。通过对“课堂教学流程效益网格图”、课堂录像等分析研究,她发现主要原因在讲课的顺序、引用案例和学生原有知识不足上。第二节课,郭晓磊开始自我改进,达标检测显示满分学生达到47人。每节课她都坚持这样的研究,享受着无法言说的幸福。 

【本文责编:沈碧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