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师道尊严 > 陈孝河:扎根乡村 书写教育梦想
陈孝河:扎根乡村 书写教育梦想
来源: 立身国学教育    2024-09-30 11:22:16   责任编辑: 沈碧梅   www.k618.cn
内容提要: 人生最美的是梦想,为着美丽的梦想,有许许多多的人不畏艰险,奋然前行,用信念,铸就了多彩多姿的人生篇章,或伟大,或辉煌。

【图语:陈孝河老师给孩子们打饭】

  人生最美的是梦想,为着美丽的梦想,有许许多多的人不畏艰险,奋然前行,用信念,铸就了多彩多姿的人生篇章,或伟大,或辉煌。

  陈孝河是沂城街道松峰小学的一名普通乡村教师,任教32年来,怀着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扎根山村,默默耕耘,用青春、智慧和热血,燃烧着自己,照亮了一茬又一茬孩子前进的道路,使自己平凡的人生,焕发出别样的光彩!

  选择教育, 奉献无悔的青春

  1983年,陈孝河初中毕业后,看到本村(泥峪子村)孩子哇哇待哺的求知场景,便主动放弃担任村团支部书记兼会计的机会,毅然选择了当孩子王。

  当时的泥峪子村是一个不到500人的小山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异常简陋。1至4年级共两个教学班,2名教师一人一个复式班,一个人要教两个年级的全部课程,工作的艰辛可想而知。初为人师的陈孝河,凭着年轻人的热情和豪迈,一头扎在了对他来说还很陌生、艰困的工作中去。不论严寒酷暑,他每天总是第一个到校开门,天不亮领着学生做早操,上早自习。晚上点着小煤油灯还要上晚自习,每个教室40来盏小油灯,一晚下来,鼻孔都成了黑的。下了晚自习,送走学生,他又回到办公室备课、批改作业。

  复式班的备课相当麻烦,不但在时间和教学内容上需要合理穿插,还要照顾学生的年龄特点变换角色进行课堂教学,教师就像织布机的梭子来回一定要穿插好,不能光顾一头,让另一个年级等着看,还要注意学生的动向,适时给学生追加作业,以免学生闲着闹。所以备课要花费很长的时间。他晚上十一二点回家是经常的事。

  民办教师的报酬非常低,年收入不足500元。1991年,亲朋好友都劝他出任村支部书记时,他总是憨厚的笑着说:“我既然选择了教育,我就要把它当作我一辈子的事业,好好干下去!”在泥峪子村小学,他一干就是十五年。

  勤于攀登,追逐心中神圣的梦想

  常言说,教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他深知,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光有热情还不够,还要有真正过硬的本事。他积极参加师德师风建设活动,向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学习,不错过任何提升自身素质的机会。

  1985年,他通过考试参加了县进修学校的函授培训学习。2000年,他又考入沂水师范,2年毕业后转为公办教师。 2003年参加自学考试,经过3年的努力获得了山东师范大学颁发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专文凭。2009年,又报名参加学习了《数学与应用数学》的自学,坚持网上学习,经过3年的勤奋学习,47岁的他获得了齐鲁师范学院颁发的成人高等教育专科起点的本科毕业证书。一路走来,耗费了全家的大部分积蓄,但陈孝河觉得很值。

  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他坚持经常翻阅一些和教学有关的书籍,认真研究教材教法,研究新课程标准,注重多方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学习习惯。备课时,精心设计环节,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资源。课堂上,结合课堂实际运用课件配合教学,向40分钟要质量。他给学生畅所欲言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循循善诱的引导,做好学生的学习合作伙伴,学习效果事半功倍。经过多年的努力探索,他在教学理论、方法、经验等多方面都得到了全面发展,教学成绩在全镇一直名列前茅。他多次代表学校参加镇里县里举行的公开课,在镇里组织的优质课评比中,他连年获得一等奖。他撰写的《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提高家长教育水平》论文被评为山东省中小学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2013年7月,他指导的学生《万能汽车》获创新大赛科学幻想画三等奖。

  大爱无疆,播撒春雨化心田

  1989年9月,作为本村小学负责人和班主任的他任教一、三年级的复式班,38个学生,一年级学生年龄小,自理能力差,有的孩子经常大便在裤子里,他总是帮孩子擦干净。

  有的学生父母到外地打工成了留守儿童,有的父母离异,给孩子的心灵留下了很大的创伤,面对这一些,他都会多一份关注。当时一个叫王伟的四年级男孩,父母离异,学习成绩较差,六一儿童节那天,别的孩子穿的漂漂亮亮的,有的父母在身边,给孩子买这买那,孩子们个个喜气洋洋非常开心,而他却坐在那里四处张望,脸上充满了期盼和绝望,看到这一幕,陈孝河赶紧买了块雪糕送给他,看着孩子小心翼翼地吃起来,吃得那么的香,那么甜,脸上流露出感激之情。在陈老师的帮助下,这个孩子慢慢乐观起来。

  当时,学校收费项目多,每年交保险费,每学期都要缴纳学杂费、教科书及教辅材料费、作业本费、电影费、考试费、校服钱等。每个班里都有几个家庭困难的孩子,他就用自己的工资给这些孩子们垫上。几年下来,花去了近千元。

  对孩子 “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晓之以理、持之以恒”,这是陈孝河的座右铭。学生公培芹是个聪明顽皮的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作业不做,学习成绩一直上不去,陈孝河经常找他谈话,耐心引导他、感化他,终于使他转变了态度,学习进步很快,后来考了青岛科技大学。

  1997年,学校撤并,陈孝河调到了松峰联小教四年级数学和几门副科,并兼班主任。不教复式班,也不负主要责任了,但他的责任心从未减少。他总是每天7:00到校,随时看护着这群活泼可爱的孩子们。

  有一年,陈孝河接了一个55人的一年级,孩子多,又难管理,只好天天跟孩子陪在一起,每天中午还要给孩子分饭、盛菜,菜汤洒到身上是经常的,等侍候好孩子去吃饭,菜都凉了。他负责政教工作本已够繁杂的了,他还不断给自己加码,学校哪里缺人手,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又是图书管理员,又是护送学生过路的组长等,他都乐此不疲。

  32年的日夜操劳,陈老师耳背、眼花,浑身是病。但为了孩子们,他坚持着,就像一匹老马,用炽热的爱心和强烈的事业心去呵护、关心孩子,从未间断。2006年5月3日一次意外车祸妻子当场死亡,陈孝河自己右脚也被撞伤致残,处在巨大悲痛中的陈孝河在家里养伤,没等痊愈,他就拄着拐棍去给孩子上课了。

  桃李芬芳,只为教育美好梦想

  方圆几十里都夸赞泥峪子村出人才,只有四百多口人的小山村,大中专以上毕业的学生高达90多人,有的成了大学教授,有的当上了国家公务员,有的在国外工作……而最让陈孝河感到成功和自豪的是他当时教的一个复式班,全班30个学生中有10名学生成为国家公务员。看到自己的学生们事业有成,陈孝河感到无比的欣慰。

  他9次获得镇级优秀教师,4次获得优秀班主任,2次获得了优秀教研组长、职成教工作先进工作者、和谐学校创建先进工作者和县级优秀少先队辅导员等荣誉称号。

    作为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陈孝河说,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仍将虚心学习,再接再厉,砥砺前行,不断书写教育美好梦想。 
【本文责编: 沈碧梅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