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怎样让孩子爱上国学经典?吟诵、舞蹈、歌曲、戏剧纷纷登场,一台由孩子们演绎的国学盛典晚会令人大开眼界。昨日下午,“2015国学盛典晚会暨成都市少年儿童中华经典学习展示系列活动颁奖典礼”在成都电视台一号演播大厅举行,标志着我市2015年少年儿童经典学习展示系列活动圆满落幕。
今年9月-11月,成都市开展了少年儿童经典学习展示系列活动。该活动由成都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语委、市教育局、市广播电视台联合主办,成都电视台少儿频道承办,围绕“孝敬、友善、节俭、诚信”等主题,以阅读、朗诵、书写、绘画、舞台表演等活动为载体,开展经典学习展示系列活动,引导少年儿童热爱经典国粹、热爱传统文化、热爱华夏文明,为少年儿童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良好的传统文化基础。
少年儿童经典学习展示系列活动包括“经典浸润,书香成都”中华经典主题阅读活动;集中表彰一批经典诵读小明星;“文轩教育杯”成都市少年儿童中华经典主题节目大赛;墨香书法展示之写经典活动等。在昨日的颁奖典礼上,成都市2015年少年儿童经典学习展示系列活动优秀组织单位、中华经典主题节目、经典诵读小明星及写经典的获奖代表单位及个人获得证书。
台上诵
用“高腔”吟诵《蜀道难》
宽袖拂长裙,额前梅花妆,11名唐朝仕女装扮的女孩和8名青布书生装束的男孩上场,他们是来自成都市泡桐树小学西区分校的吟诵团队。
“噫嘘呼,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12岁的罗若菲用拔高了几个八度的语调,演绎蜀道的高和险。这是戏曲中的“高腔”,是专门请川剧变脸大师彭登怀指导的。她的18位同伴旋即用四川话吟唱全诗,语调拖得长长的,传达出一种独特的韵律之美。
11岁的刘奕辰最喜欢的诗人是李白,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她和同学们读唐诗宋词都是用“唱”的。
“为什么读得这么奇怪?”他们常常面对这样的疑问。二年级时,他们参加青羊区的朗诵比赛,吟唱的是屈原的《橘颂》,台下笑了起来。“连评委都笑了。”罗若菲说。
刘奕辰和罗若菲都很幸运,她们回家教妈妈吟唱诗歌,妈妈和她们一起学习。“最开始听着她这么读诗也很奇怪,后来慢慢就觉得很美。孩子一遍又一遍地吟唱,直到热泪盈眶。她那么小,居然能体会古诗词中的感情,这是吟唱的作用。”奕辰妈妈说,“就说这首《蜀道难》吧,我们娘俩每次在车上吟唱这首诗,她爸爸都会嘲笑我们拿腔作调,可是昨天我发现她爸爸独自小声在哼。”
这首《蜀道难》的曲调,是语文老师马凡美编写的。马老师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指导学生用吟唱的方法学习古诗词、古文,刚开始同学们闹、说难听,马老师在班上哭,说你们不想学就算了。可是现在,马老师的吟诵课是学校里最热门的选修课,每周五下午,座位上坐满了学生,教室后面站满了家长。
戏
男孩本色出演“顽童闹学”
天府新区华阳实验小学的孩子们表演的情景剧《诚&MIDdot;善·孝》,更像是一出“顽童闹学”:课堂上,每个孩子手里都捧着一本《论语》,摇头晃脑地诵读,坐在最前排个头最小的一个孩子却用《论语》挡着脸偷吃糖葫芦。先生忽然用四川话问“老幺,‘投我以木瓜’的下一句是什么”,这孩子赶忙把糖葫芦和书一扔,站起来结结巴巴地回答“投我以木瓜,报之以……报之以西瓜”,引来全场大笑。
这个以“诚”“善”“孝”为主题的节目,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表情丰富、精灵古怪的“老幺”廖文翰,在演出后接到成都电视台少儿频道知名节目主持人陈岳叔叔的邀请,将参加成都电视台的其它演出。
“他就是本色演出。”华阳实验小学音乐老师刘静秋说,在排练时,作为团里年龄最小的孩子,廖文翰在高年级哥哥姐姐认真排练时竟悄悄偷吃糖葫芦,老师逮住这件事,写进了剧本,“话剧中背错字的情节,还有一些有趣的对话,都是我们课堂上真实发生过的。”
记者打开廖文翰的蓝皮《论语》,发现纸页上一片空白。“《论语》里的句子我们早就背熟了。”四年级的屈暮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