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蜀大地成都平原之西,背靠举世闻名的龙门山巨脉,直受其支脉青城山及其延伸部分的护卫,其山青而巍峨,其水清而绵绕,面向壤沃富庶的川西平原,环境清雅安宁,极宜人居,近尚有“东方伊甸园”之说,其诞生伟大思想文化的自然和人文氛围不言而喻。由是可知,如此胜地孕育如此神圣的道家思想和诞生中国本土最伟大宗教——道教,便是不足为奇为情理中之必然了。
道家思想受发源于鹤鸣山、圣踮于青城山的道教本身的传承、发展、支持和弘扬。应该说在很早就使本地成为中国乃至世界道教和道家思想的中心即道教文化中心。
所谓道教文化,是指以道家思想为主旨或受道家思想影响的文化,它包括文学、哲学、数术、美术、建筑、乃至人生观、宇宙观等等。
以绘画而论,古有吴道子画风,今有新生的青城画派。吴道子辈的画风,虽力求靠拢并追求道家风范,有些画仍不失仙风道骨,然其本质上追求的是形似而不是神合——画神仙未必掌握道家思想精髓。而青城画派则不然,青城画派的宗旨,是以道家思想为宗旨,青城画派的绘画原则,是以道学思想为原则,青城画派的绘画冲动,是对宇宙、自然、人生的道学感悟的自然流露。这正是青城画派以道教圣地命名之原由所在。
由追求形似到实现神合,这是道家绘画发展的开化和必然。这种必然性之一,是道家绘画艺术由雏形到长成、由不自觉到自觉;这种必然性之二,不仅是李茂槐大师对历代道家绘画的继承、博采众长,更是他从小饱受蜀西圣地的哺育和整个精神生命对于道家绘画事业的全心投入。
据《青城山志》云:“青城画派待洞天福地,灵山圣水之滋溉与道易传统文化之蒙养,经两千余年之历史孕育,适逢神明百年浩劫之后,民族觉醒;改革开放之机,华夏振兴……得天时地利人和之大成,可谓上应天心,下合人意,自然而然,应运而生也。”川西之地,历来在中国文化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无论就书法、文学、历史、医学、易学以及本文所论及的绘画,都是如此。川西地理、人文、历史之得天独厚,“应运而生”的,又岂仅是绘画一脉、大师一人哉!故青城画派的诞生,实为奇中之不奇也。
青城画派的本质
简而言之,青城画派的本质,就是秉承天、地、人和整个宇宙之大道,以最直朴古老的水、墨、纸、笔,以视觉感性的方式再现和传达大道之真谛,而这个真谛,大家可以由《易经》和《道德经》从而领悟之。
在世界走进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由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和融合,必将诞生新的伟大的人类文明,在此过程中,东方文化所扮演的角色是举足轻重的。新的人类文化的诞生,必将是以东方为体,西方为用。而青城画派以其独特的方式,正走在这一世界潮流的前头并作为弄潮者,其对于东方文化的重新崛起和新的人类文明的诞生正起作带头羊和推波助澜的作用——这正是青城画派之价值意义所在。
道家美学的价值
撇开相对较原始的图腾,乡土等美术不谈,世界美术史上不外分为两大支脉,即东方和西方——此正像世界文化可以为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两大支脉一样。正因为共为两大支脉,是因为它们同出一源。这个“源”字究竟是什么?答案就在于“美”的起源中。
在制作使用器皿和工具的过程中,怎样的造型、线条、结构便于方便使用,怎样的符号、图案便于表达和传递思想,那么它就是美的。随着后来的发展,人们逐渐把它从单纯工具使用,即纯粹实用中分离出来而演变为以创造美为主要的时候,这便产生了艺术。因此,艺术的本质即美术,而艺术的价值即取决于所涵载的美学及其价值意义。
而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什么是美学最高的价值意义呢?成答曰美有各色各样不可一概而论,因无最高价值意义之说——此种观念是错误的。一部西方美术史,反映了该时段以来社会动荡变革,人性矛盾斗争要求自由的历史。而后期西方美术的发展,反映出了对上述境界的不满,于是一些具有病态的、偏执的、妄想性的画派如映像派、抽象派等等应运而生并深受推崇和迷恋——根本的原因,是西方传统艺术不甘于走入死亡的自救。何以如此?因为西方美术并非是完美的最高境界,其中充满了许多贪欲、火药味和精神的畸形,它最终不能给西方人带来精神的空宁和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