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兴趣班>>古代象棋诗画
古代象棋诗画
来源: 中国文化小百科  2015-02-26 11:32:00   责任编辑:郝菁  www.k618.cn
内容提要:现代象棋定型于北宋,南宋以后家喻户晓,爱好者的人数与围棋相比,相对来说要多得多,而且大都接近下层。这些古代留传下来的象棋诗画,歌颂和阐扬象棋,推动和发展了象...

 

  【图语:象棋】

  现代象棋定型于北宋,南宋以后家喻户晓,爱好者的人数与围棋相比,相对来说要多得多,而且大都接近下层。但在上层人士中间,历史上也有一些文人雅士、诗人墨客爱下象棋。他们曾经以象棋为主题吟诗作画,留传后世。这些古代留传下来的象棋诗画,歌颂和阐扬象棋,推动和发展了象棋,为我国象棋的发展历史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北宋时的文人尹洙、梅尧臣、司马光、程颢和晁补之等都曾撰写过象棋方面的诗文。

  梅尧臣的《象戏》诗里有“象戏本从棋局争,后宫龟背等人情……堂上有奇谁可胜?樽中赌酒令方行。直驱猛兽如寻邑,何似升平不用兵”等句,程颢的《咏象戏》诗有“车马尚存周战法,偏裨兼备汉官名。中军八面将军重,河外尖斜步卒轻”等句,说的都是当时流行过的象棋制度。

  南宋时刘克庄有一首歌咏象棋的五言律诗《象弈》,是赠棋友叶潜仲的。这首《象弈》诗在象棋的演变和发展一节中已有摘录介绍。原诗有48句共240字。这里,刘克庄以诗歌的形式十分完整地描述了当时南宋流行的、而且沿袭至今一直不变的现代象棋棋盘、棋子的形式以及棋子的着法,同时还粗略地提出了象棋的着法规律和简单的理论原则。

  明清时,象棋有了更大的发展,棋风很盛,不仅在民间,而且在宫廷中也有很多爱好者。明成祖时,根据皇上的旨意编辑的大型百科全书《永乐大典》中辑有《象棋》一卷。明太祖的儿子朱权很爱下象棋,并编过棋谱。这说明象棋在宫廷中也逐渐兴盛起来。明太祖的孙子朱高炽在当太子时,不但爱看内侍们下象棋,而且自己也爱下象棋。有趣的是,每当他下象棋感兴之余,即命状元曾子棨〔qǐ启〕赋诗助兴。曾子棨诗云:

  两军对敌立双营,坐运神机决死生。

  千里封疆驰铁马,一川波浪动金兵。

  虞姬歌舞悲垓下,反将旌旗逼楚城。

  兴尽计穷征战罢,松荫花影满棋枰。

  曾诗更加激起了太子的棋兴和诗兴,于是太子也和诗一首:

  二国争强各用兵,摆成队伍定输赢。

  马行曲路当先道,将守深宫戒远征。

  乘险出车收败卒,隔河飞炮下重城。

  等闲识得军情事,一着功成见太平。

  后来,正德间诗人毛伯温也同韵相和一首:

  两国争雄动战争,不劳金鼓便兴兵。

  马行两步鸿沟渡,将守三宫细柳营。

  摆阵出兵挡要路,隔城飞炮破重城。

  帷幄士相多机变,一卒功成见太平。

  以上三首咏象棋诗反映出明太子朱高炽等人都具有一定的象棋技艺水平。

  清朝乾隆初的进士、大才子袁枚非常爱下象棋,尤其喜欢看人下棋。他当过几年知县,40岁时就退休,在今南京小仓山下的“随园”,聚集一些著名的文人墨客在一起赋诗下象棋,至82岁才死。他曾吟咏了一首观棋的诗。虽然只有短短四句,但写得十分有趣。

  拢袖观棋有所思,分明楚汉两军峙。

  非常喜欢非常恼,不着棋人总不知。

  四句诗把袁枚自己作为一个观棋的棋迷心理和情绪的变化刻画得栩栩如生、淋漓尽致。后两句描写观棋时情绪随棋势变化而起伏,时而非常高兴,时而非常气恼。这样的心理,不通象棋的人是无法理解的。

  清乾隆间还有一位进士叫刘墉的也非常爱好象棋,他写得一手好字,是当时名满天下的大书法家。他有《咏象棋》诗一首:

  隔河灿烂火荼分,局势方圆列阵云。

  一去无还惟卒伍,深藏不出是将军。

  冲车驰突诚难御,飞炮凭陵更轶群。

  士也翩翩非汗马,也随彼相录忠勤。

  八句诗把象棋里不同兵种棋子的性能描述得十分清楚。

  以象棋为主题的绘画,要算南宋画待诏萧照创作的《中兴瑞应图》在历史上最负盛名。宋高宗为了表明他做南宋第一任皇帝是“瑞卜昭应异常”,是上感天意的,特地命令翰林院的画待诏萧照做此画。这套画又名祯应图或圣应图,是一种连环形式的历史画,明清时屡见记载。据清初卞永誉的《式古堂书画汇考》著录(见该汇考中的《画考》卷一四),这套画是绢本,长四丈六尺六寸,高一尺一寸,由曹勋赞引。整套画共12幅,着色。其中,第七幅画的是宋徽宗的显仁皇后用象棋占卜的情景:一宫居中,朱碧焜〔hun诨〕耀,显仁皇后掷棋子于盘中,周围有侍妃七人。宫的左有,树木掩映,中间隔以竹栅。

  《中兴瑞应图》绘成于强敌当前的局面下有站在统治阶级立场粉饰太平的作用,对朝廷的屈膝求和的可耻行为存心掩饰。其中的象棋占卜这一幅,无意中却保存了当时文娱活动的社会风貌。它可说是迄今流传的最古的有关象棋的一件珍贵艺术品。

 

【本文责编:郝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