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语:古琴学习(资料图)】
常常有人喜欢古琴,想弹古琴,但是首先生起的疑问就是:自己现在的年龄能否学习?是不是年纪太大了?自己没有乐理基础能否学习?是不是需要会看简谱,乃至五线谱?是不是不能五音不全?……诸如此类的疑问是普遍而自然的。因为从近现代以来,我们受到西方音乐文化的影响,往往是下意识地以西方音乐教育体系为标准,而形成一些音乐教育默认的观念,同时又缺乏对真正的中国传统音乐的了解。于是就在面对一门音乐学习之初时,产生了对自我条件是否具足,以及对其技能学习如何高深等诸多问题的担忧与困惑。
那么在此,我们首先想说——作为一种中国传统的音乐文化,古琴的学习是完全开放、无条件的,任何年龄段都可以随时进入。它对于任何人都是完全平等的。
从抚琴的操作而言,它复归了人体结构最自然松弛的状态。从坐姿到每一个指法的操作,都只是顺应人体本身自然的结构,没有任何的造作。年纪轻时,可能身体松软,适应性强;年纪稍大可能偏于僵硬,适应性稍慢。但是不论如何,针对每一个人自身而言,抚琴的过程,都会让我们变得比自己的日常生活状态更加放松。随着学习我们逐渐地调整,关节一点点松软,气脉一点点舒展,让身心逐渐地回到自己最舒适的节律中。因此,这样的过程完全没有对个人肌体训练的强势要求,也没有外在的绝对标准,而只是相对自身而言,一点点放松,然后又继续不断地放松。这就是一条正路,而且它必定会越来越舒展和广阔,每一个过程又始终都是如此圆满。以此为根本,任何一个人,任何年龄段,都可以随时进入,不需要童子功的优势条件,小至五岁的孩童,大至五六十岁的老者,以及所有中间阶段的年龄,都是完全平等、开放地被接纳。
进而,从抚琴的整体心态而言,它也正是自我具足的心性修养。自心安住当下的清净,享用当下的每一个音声,自身一点点地调节顺应身体的自然肌能,获得每一个过程自然而舒畅的体验。从这一点出发,我们不再有向外的希求与恐惧,不再有外在的负担,以及自我给予自我施加的压力。于是,诸如开头所提出的各种疑惑,其实就一荡而尽了。还会有那些分别吗?那些不都是因为我们的不安,向外比较而生出的不必的、无谓的担忧?
另外再说到具体的操作,即关于琴谱的学习以及音律的素质等,这些本应是一种自然的适应过程。古琴具有自身独立的记谱法系统,从你决定学习它时,开始来使用它,自然地去熟悉与认知,渐渐地就非常容易地接受与把握了。就像认识一个新朋友,逐渐与他打交道,了解它的语言系统而已。当然,如果你之前有一定的乐理训练,可以较容易地参照简谱来把握音调与节奏。但是,还要小心,在你所熟知的简谱系统背后,是一个训练有素的西方音乐系统,它并不能完全地来诠释琴乐本身的信息。有时反而会出现,一种很强的西方体系训练的人,当他抚琴时俨然失却了一些传统的韵味。所以,如果你有此训练,不要因为一些成见,而干扰了、或忽视了你对减字谱本身直面的交流。如果你没有,倒也是完全的清澈,可以直心地面对传统的谱式,往往有时还会出现没有任何框架束缚的智慧。而关于音律的培养,正是随着你的学习,自然地熏修陶养而出。
最后,如果要说学琴所需的条件,唯一的条件就是“兴趣”与“放松”。如果你有真正的兴趣,那就是你不断提升前进的最大动力。如果你越是放松,越是有可喜的变化与提升。这种放松其实就是没有目的,没有机心,纯粹地享受过程。其实这不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活方式吗?想想古人弹琴,是像现在作为一种音乐技能来学习吗?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琴乐之妙,可吟咏情性,舒展诗文,拓展内在心性,是文人精神世界的寄托,这本是琴棋书画的生活。今天,我们学习传统文化,如果能够回归到传统文化的本然生活,也才会更加松弛而又丰盈。
所以,不用困惑了,如果你喜欢他,有兴趣,就敞开心地来交流吧,享受你生活中这样一种琴乐的生活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