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兴趣班> > 【翰墨丹青之风雅书】54乙瑛碑
【翰墨丹青之风雅书】54乙瑛碑
来源: 立身国学教育    2024-09-30 12:11:30   责任编辑: 郝菁   www.k618.cn
内容提要: 乙瑛碑”书风颇谨严,富素朴之趣,是汉隶成熟时期的典型作品,也是后人学习隶书最佳范本之一。翁方纲评论此碑,骨肉匀适,情文流畅。

 

【图语:汉代,乙瑛碑(临摹)】

  【名称】乙瑛碑

  【年代】桓帝永兴元年

  【简介】“乙瑛碑”书风颇谨严,富素朴之趣,是汉隶成熟时期的典型作品,也是后人学习隶书最佳范本之一。清代万经“分隶偶存”中评论此碑称:“字特雄伟,如冠裳佩玉,令人起敬。”翁方纲评论此碑,“骨肉匀适,情文流畅。”何绍基评论此碑,“朴翔捷出,开后来隽丽一门,然肃穆之气自在。”


  【图语赏析】

  《乙瑛碑》,全称《汉鲁相乙瑛请置孔庙百石卒史碑》,又名《孔庙置守庙百石孔龢碑》,东汉永兴元年(公元153年)刻,原石现存山东曲阜孔庙。与《礼器》、《史晨》并称“孔庙三碑”,历为书家所重。

  清杨守敬评:“是碑隶法实佳,翁覃溪(翁方纲)云:‘骨肉匀适,情文流畅。’诚非溢美,但其波磔已开唐人庸俗一路。”这正讲出了该碑的微妙处。临写此碑要特别注意波画的“逆入平出”,尤其是起笔处的逆势不能形迹外露。如“蚕头”的逆势形迹向上作侧锋外露,就流于了唐隶“蚕头”起笔侧露的庸俗风气。

  《乙瑛碑》是汉隶中有数的逸品,字势开展,古朴浑厚,俯仰有致,向背分明。特别是后半段,采取笔杆倒向左侧的逆向行笔,使每一点画入木三分,扣的很紧,尤为高妙。《乙瑛碑》的结字看似规正,实则巧丽,字势向左右拓展。书风谨严素朴,为学汉隶的范本之一。----《古代碑帖鉴赏》费声骞

 

 

【本文责编: 郝菁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