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语:汉代,礼器碑(宋拓本)】
【名称】礼器碑
【年代】东汉
【简介】中国东汉重要碑刻。全称“汉鲁相韩敕造孔庙礼器碑”,又称“修孔子庙器碑”、“韩明府孔子庙碑”等。东汉永寿二年(156)立。现存山东曲阜孔庙。碑身高1.5米,宽0.73米,四面皆刻有文字。碑阳16行,满行36字,碑阴 3列,列17行;左侧3列,列4行,右侧4列,列4行。碑文记述鲁相韩敕修饰孔庙、增置各种礼器、吏民共同捐资立石以颂其德事。碑侧及碑阴刊刻捐资立石的官吏姓名及钱数。此碑是汉代隶书的重要代表作之一,金石家评价甚高。碑文字迹清劲秀雅,有一种肃穆而超然的神采。
【图语赏析】
此碑历宋认为是汉隶的极致,精妙峻逸。其笔法大都承接青铜器之特色,有钢筋铁骨之称,为历来书家所陶醉,影响极大。郭宗昌《金石史》称:“其字画之好,非笔非手,古雅无前,若得神助,弗由人造。所谓‘星流电转,纤逾植发,尚未足形容也。汉诸碑结构命意皆可仿佛,独此碑如河汉,可望不可接也。”
此碑的用笔最为瘦硬,纵横的笔画,意如刀刻,尖锋入笔,逆入平出,行笔如锋入骨肉之隙,锋正力强,入骨也深。收笔茫提而复,骨峻气瘪。方圆并用,变化妙在笔端。有的笔画虽细如毫发,但筋骨具备,意如金针横纸,圆润之气,在于微妙之间。波磔之笔,笔毫则尽力开展,先作重按,然从侧面腾跳而起,笔力劲险,其锋不可轻犯。然后帽一千字的骨力全盘托出。转折变化丰富,或提笔暗过,意如折叶,如“龙”字;或提笔反折而下,如“目”字;或用断笔,得凌空直落之势,如“复”字;或提笔向上,然后反折而下,如“沼”字;或折后作向势,如“皇”字;或折后作背势。如“霜”字等。莫不合其惰性。正如清人王朝《虚闻题跋》中说:“隶法双汉为极,每碑备出一奇,莫有同者,而此碑最为奇绝。瘦劲如铁,变化若龙,一字一奇,不可端倪。”从碑的结体上看,以取横势为主,上下精而密,左石疏得垩灵,其中波磔之笔最有特色。结体大都呈梯形状,有的结体甚正,时而峻其一角,平中求奇,纵横开展。沉著明丽,从容正色。其中碑阴碑侧更为疏放欹侧,修短大小,变化更为丰富,与碑阳的气息梢有不同。天性真率.用笔极为放逸,字体时扁时长,情趣生动。王澍《虚舟题跋》:“此碑书有五节,体凡八变,碑文矜练以全力赴之,故力出字外,无美不备。铭文则矜意稍鲜,清超绝尘,几欲笔不著纸。文后九人韩敕大书姓字,文如薤叶,独为矜重;后八人比于铭文,无复矜意,而清圆超妙,动手自然,碑阴与文后八人,风韵略似,而天机浮动。一正一偏,往往于无意之中,触处生妙;至两侧而笔益纵绝矣,左侧逾时复作,别开一境,笔茧栅纵而清圆超妙,员纵不逾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