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校教育 > 【传承】11传统教育背后的思维方式
【传承】11传统文化教育背后的思维方式
来源: 立身国学教育    2024-09-30 11:19:22   责任编辑: 沈碧梅   www.k618.cn
内容提要: 进行传统文化教育首先要理解什么是传统文化,什么是传统文化教育,然后再关注如何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原则、措施等。

  【传承—漫谈中国教育】之十一

  进行传统文化教育首先要理解什么是传统文化,什么是传统文化教育,然后再关注如何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原则、措施等。

  任何活动都带有目的性。对于传统文化教育,首先应该反思传统文化教育的目的是什么?这里既有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又有由传统文化自身价值决定的因素。经典的传统文化是我国古人智慧的结晶,是他们对自身及整个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和难题以及解决原则和措施的深入思考。因此,传统文化的价值包括文化知识的价值以及文化背后所隐藏的思维价值两个方面。如果仅学习文化知识只是关注了传统文化的“皮毛”,却没有学到传统文化的“精华”。以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失败教训为例,“师夷长技以制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我们只是学习西方现有的科学技术成果,而不是去学习他们为什么创造出这些成果背后所隐含的思维方式,以致今天我们在一些重大科学领域仍然不能实现理论突破,仍在简单复制西方的科学技术。中国科学院杨福家院士认为,我们能从思想文化中获得的最重要的两点就是:思维的训练和知识的教养,而在这两者之间,思维的训练更为重要。因此,通过学习经典文化,我们不仅要积累传统文化知识,掌握一些特殊技艺技能,还要为我们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寻找分析和解决的思路和策略。

  从教育的目的来说,传统文化教育也应注重对学生的思维训练。“思维发展是智力发展的核心”,国外把思维训练当作教育目的的历史悠久。1828年,美国《耶鲁报告》把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平衡发展作为本科教育的最主要和首要目标。1929年,英国数学家、哲学家、教育家怀特海在其专著《教育的目的》一书中写道:“教育是教人们掌握如何运用知识的艺术。教育的全部目的就是使人具有活跃的智慧。”美国著名教育家罗伯特·M·赫钦斯在1936年就明确指出:“教育的目的是将人与人、现在和过去联系起来,增进人类的思维”。教育的目的不只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对学生思维的训练。因此,传统文化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学习古代经典文化知识和一些特殊技艺技能从而达到对思维的提升和改善。

  谈及传统文化和思维,不少学术研究者认为,中国人思维的弱点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这种误解的根源不是传统文化中的思维弱势深刻影响后人的思维方式,而是后人没有全面认识我国传统文化思维特点而深受影响的缘故。以《易经》为例,是以2的N次幂展开解释整个世界的抽象的、数理逻辑思维和阴阳卦辞相结合的、具体的审美形象思维的完美结合,但是国人却把它仅当作算卦问卜的神秘之书,对其丰富内涵的解释也简单化为卦辞的直观解释,侧重继承它的直观、形象思维,并被中国几千年来文化传承下来,深刻影响中国人的思维模式。一些西方科学家正确认识《易经》的逻辑思维,并取得重大科学发现。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在法国传教士白晋给他的回信中看到《易经》中八卦图的排列顺序与他的二进制计数法相同,为自己发现《易经》之谜而欣喜若狂,也更加肯定自己对二进制计数法的历史发现。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丹麦物理学家内尔斯·波尔声称他的“并协原理”的创建,得益于阴阳相抱的周易太极论的开导,在《易经》和现代物理学之间发现二者的平行关系。

因此,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是对文化内容的教育,更应该深刻、全面地挖掘文化内容背后隐含的思维方式,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维训练,这才是传统文化教育应该大有作为之处,也是传统文化教育的真正价值所在。 

  (作者系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博士生)

【本文责编: 沈碧梅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