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校教育>【古代学校】秦代的学校教育
【中国古代学校系列】13秦代的学校教育
来源: 立身国学教育  2014-10-27 10:18:00   责任编辑:郝菁  www.k618.cn
内容提要: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兼并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

 

 【图语:秦始皇嬴政(前259年—前210年),秦庄襄王之子。】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兼并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为了适应统一的封建国家的政治需要,秦代在文化教育方面采取了许多重大的措施。

  (1)整理和统一文字

  中国的文字产生很早,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期即出现了彩陶刻画文字,殷商出现成熟的文字——甲骨文,西周始有大篆,亦称籀文。战国时期,由于长时期的封建割据,各国文字受方音的影响,出现了许多不同方音的假借字,加上各国书法形体也有很大差异,这对秦代推行统一的政令极为不利。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下令整理和统一文字,规定以统一前秦国的小篆(即秦篆)为统一的书体,改变“文字异形”的混乱现象。这样,不但为秦代政策法令的顺利推行扫清了障碍,也为文化的传播和学校教育的普及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在改革文字以后,丞相李斯编写了《苍颉篇》、中车府令赵高编写了《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编写了《博学篇》,作为标准文字的范本,推行于社会,并供学童识字之用。这些课本,四字为句,押韵,便于诵记,成为汉以后蒙学识字课本的先驱。整理统一后的文字,笔画多求简省,形体力求规范,今存的《泰山刻石》、《琅琊台刻石》及峄〔yi义〕山、会稽〔kuai ji快机〕刻石的摹本,可看出其面貌。后来又有狱吏程邈,专心十年,造成一种笔画更省便的文字,叫作隶书。隶书在小篆的基础上,改曲笔为直笔,变圆形为方形,化繁画为简易,使书写更为方便。今出土的秦简,书体多用隶书。整理和统一文字,是秦王朝对中国古代文化教育作出的一大功绩。

  (2)普设官学——学室

  秦代郡县普遍设有官学——“学室”。“学室”中的学生称为“弟子”。“弟子”的来源有一定限制,规定至少必须是“史”的儿子。所谓“史”,即是政府各级机关的文书、书记、档案员等低级文官。为了便于管理,“学室弟子”都立有花名册,政府官吏不仅可以随时使唤他们,还可以笞打他们。当然,对于弟子,政府也有一些优待,可免除兵役和徭役,这在当时不能不说是一种很大的照顾。因为秦朝的兵役与徭役都是很重的。

  “学室”的教育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是要学习文化,书写姓名,认识名物,读诵《苍颉篇》、《爰历篇》、《博学篇》;二是要明习法令。因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将来入仕当官,秦朝崇尚法治,所以明习法令是十分重要的,要求也非常严格。

  “学室弟子”学成之后,弟子名字就可以从花名册中除去,表明已经毕业可以为吏了。不过,在被任用之前,弟子还必须进行一定时期的考察和实习,合格以后,才能被任命为官吏,最初即任命为“史”这一类较低级的官职。 

【本文责编:郝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