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语:武汉大学】
11月26日,武汉大学第七届珞珈金秋国际文化节开幕,来自70多个国家的留学生身着各自民族的节日盛装,带来了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艺术品、图片、书籍和乐器,以及异域风情浓郁的歌曲和舞蹈,并制作了本国美食。据悉,武汉大学从2005年开始,每到11月、12月间,就会举办珞珈金秋国际文化节。
武汉大学今年的珞珈金秋国际文化节以“海纳百川,交流融合”为主题,作为主打活动之一,各国文化展总能吸引很多武汉地区大学生的眼球。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展台上精心摆放了极具民族特色的文化艺术品,还现场制作本国美食让参观者品尝。每个国家和地区的展台都异彩纷呈,彰显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特色。
“在这里很好玩,跟逛世博会似的,一天就能看到全世界几十个国家的特色民族文化。”武汉大学文学院的大一学生小刘在现场整整呆了一个上午,她要求留学生给她签名留念,“吃了香港学生做的鱼丸,喝了越南的特色咖啡,还吃了意大利学生亲手做的罗宋汤,都很不错。”
许多武大同学则表示,国际文化节给了他们与不同国家学生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让他们不出校门便能一览天下、感知世界,这是一种别样的人生阅历和文化体验。
韩国留学生梁景洙认为最大的收获是结交了许多中国和其他国家的朋友,并有机会展示本国文化,让更多的人对韩国有更深入的了解。日本留学生胜山泰史则用流利的中文表示,通过这个活动认识了很多新朋友,也有幸一睹各国的特色文化。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张老师告诉记者,“国际文化节作为世界各国学生交流的桥梁和纽带,对加强中外文化交流,甚至对推动湖北地区的国际化进程起到积极作用。”
珞珈金秋国际文化节不仅吸引了武汉大学和湖北地区的外国留学生,还吸引了外省市高校的许多留学生,不少留学生与珞珈金秋国际文化节年年有约,专程从北京、广州等外地赶来。
留学生们带着各自祖国的文化和语言,带着对中国的热爱来到这里,欢度珞珈金秋国际文化节,共同感受和分享国际大家庭异彩纷呈的文化魅力,传播着友谊和欢乐。他们在此相互交流融合,多元文化的相遇和碰撞,给文化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扩大了文化基因。
“每名学生都是一位‘大使’,在文化交流中起着重要作用。”老挝驻华使馆一等秘书艾伦·西拉达拿昆说,在海外学习的过程中,留学生不仅学习知识,也学会了尊重不同国家和不同文化。
据武汉大学校长李晓红介绍,武汉大学充分突出了珞珈金秋国际文化节的精神内涵,摆脱了固有的文化节模式,积极动员全校师生员工及武汉市民、在汉外籍教师等广泛参与,通过国际文化节找到学校未来国际化发展的突破口,形成独具武大特色的国际化大学精神。
武汉大学试图通过举办珞珈金秋国际文化节改变文化基因的探索,在一定程度上,广受欢迎。记者在武汉地区大学生的博客上看到,不少学生把珞珈金秋国际文化节的内容放在了自己博客上。有的点击率还频频出现创新记录。一些外地学生还主动要求武汉大学预报明年的活动时间,还有学生请求在武汉上学的老乡帮助联系明年参加活动的相关行程。
有专家认为,珞珈金秋国际文化节的成功举办表明,高校在提升国家软实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方面大有可为,大学的国际品格、大学生的国际视野可以通过自己搭建的平台得以实现。只有通过搭建这样的交流平台,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全球各国的多元文化,从而有效扩大文化基因。
也有专家认为,今天的高等教育在无法改变大学土著化的现实环境下,通过校园“世博会”这种方式,放大多元文化基因,对目前的高等教育来说,无疑是一剂良药、补方,以此弥补现阶段高等教育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