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校教育>中国古代书院|书院教育起于唐末五代
中国古代书院|书院教育起于唐末五代
来源: 中国文化小百科  2015-03-24 11:04:00   责任编辑:施婷  www.k618.cn
内容提要:私人讲学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从孔子首创私学,到诸子百家率徒讲学,私学大盛,奠定了私人讲学的良好基础。

 

  【图语:中国古代书院】

  作为教育组织性质的书院起源于民间的私人聚书讲学活动。

  私人讲学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从孔子首创私学,到诸子百家率徒讲学,私学大盛,奠定了私人讲学的良好基础。秦代虽明令禁私学,而事实上私人讲学禁而不止,至汉代私人讲学更蓬勃兴起,并创立了私学的高级形式——精舍、精庐。杨荣春先生在《中国封建社会教育史》一书中说:“书院是私学的高级表现形式。”陈登原先生在《中国文化史》一书中也说过:“在唐以前,私人授学之所,名曰精舍。谢承的《后汉书》云:‘陈实,字仲弓,归家立精舍讲授,诸生数百人’,‘董春,会稽余姚人。立精舍,远方门徒从学者常数百人。诸生多升讲堂,鸣鼓三通,横经捧手请问者百人,追随上堂问难者百余人’,此即书院之前身。六朝以后,此风愈盛,僧道又各有精舍,以授其徒。此盖书院之前身云。”

  将汉魏以来的精舍或精庐看作是书院教育的“前身”,这是很有见地的。一方面表明了书院教育是私人讲学悠久历史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另一方面也表明了汉魏以来的精舍或精庐,只是书院教育的“前身”,还不是唐末五代以后的书院教育本身。

  书院教育的本质特征是私人藏书聚徒讲学。民间或私人具备藏书条件,构成书院教育产生的前提。汉代以经术造士,大师立精舍,从学者至数千百人。正如皮锡瑞《经学历史》所言:“所以如此盛者,汉人无无师之学,训诂句读,皆由口授,非若后世之书,音训备具,可视简而诵也。书皆竹简,得之甚难,若不从师,无从写录。非若后世之书,购买极易,可兼两而载也。”这说明汉魏以来的精舍或精庐,大师私人讲学皆由口授,尚不具备藏书条件。因而,精舍或精庐还不是书院教育,尽管宋以后有些典型的书院也有以精舍命名者,那只是表明后世学者对前世传统的崇尚或追慕,而不能证明精舍或精庐已经是书院教育本身了。

  唐代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发明了雕版印刷术,并迅速得到推广。明代学者胡应麟在《少石山房笔丛》中称:“雕版肇自隋,行于唐世,扩于五代,精于宋人。”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并在唐五代得以大规模推广应用,为书籍的印刷制作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印刷业的发展,书籍的质量改善,使之数量大增。除了官方藏书的丽正书院、集贤书院之外,民间或私家藏书具备了较好的条件。唐中叶之后,各地民间或私人创建的书舍、书屋、书楼、书堂、书院之类的设施先后一批批地涌现。在官方丽正书院、集贤书院首先以书院命名为“修书之地”、“藏书之所”的诱发下,书院之名在民间或私人中更广泛地流行起来。

  唐代私人创建的书院在文献记载中已屡见不鲜。仅在《全唐诗》中就可见以书院为题的诗十一首。如:李秘书院、第四郎新修书院(一名薛载少府新书院)、赵氏昆季书院、杜中丞书院、费君书院、李宽中秀才书院、南溪书院、田将军书院、子侄书院、沈彬进士书院。这些书院多以个人命名,还不像稳定的正式名称,这反映了书院初建时期的特点。见于各地方史志,注明建于唐代的书院有:

  浙江省

  青山书院 建德县 翁洮建于唐

  蓬莱书院 象山县 县令杨弘正建于唐大中四年(公元850年)

  溪山书院 诸暨市 吴少邦读书处,建于唐大中四年

  九峰书院 龙游县 徐安员读书处,建于唐大中四年

  丽正书院 绍兴市 建于唐大中四年

  福建省

  梁山书院 漳浦县 潘有美读书处,建于唐

  闻读书院 福清县 陈灿建于唐

  鳌峰书院 建阳县 熊秘建于唐

  草堂书院 福鼎县 林嵩建于唐

  松洲书院 漳州市 传为陈珦〔xiang向〕读书处,建于唐

  江西省

  桂岩书院 高安县 幸南容建于唐元和九年(公元814年)

  景星书院 九江市 李渤建于唐长庆初

  李渤书堂 德安县 李渤建于唐长庆初

  (少室书院)

  东佳书堂 德安县 陈崇建于唐大顺元年(公元890年)

  (陈氏书堂)

  皇尞书院 永丰县 刘庆霖建于唐

【本文责编:施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