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院智库 > 南师怀瑾先生|楼成人去散亦聚
南师怀瑾先生|楼成人去散亦聚
来源: 立身国学教育    2024-09-30 12:12:37   责任编辑: 郝菁   www.k618.cn
内容提要: 南师的长随弟子李慈雄先生一直以来有一个心愿,要在上海为南师建一个书院,让南师方便在上海讲课。经过持续半年的测试,都没有让我打退堂鼓.依然坚持不懈地做那些最再简...

 

  【图语:南师怀瑾先生】

  【王国平专栏】南怀瑾的最后100天|楼成人去散亦聚

  楼成人去散亦聚

  1

  南师的长随弟子李慈雄先生一直以来有一个心愿,要在上海为南师建一个书院,让南师方便在上海讲课。

  经过南师首肯。定名为“恒南书院”。

  无论何时何地见到,李慈雄,他都是精神饱满,声音宏亮,浑身散发着书卷气息,只要无重大事情,李慈雄就会从上海赶回学堂,陪南师吃晚饭,然后在禅堂里的一间关房里静坐修习,我曾到过他的关房,房内陈设极其简约,除了一张书案和些许纸笔之外,几无他物,你完全想不到住在这里的竟然是享有建筑界的“地砖之王”的商界大亨。

  有天晚上,讨论结束,南师回主楼后,李慈雄与我在餐厅继续聊天。他说,早在台湾大学电机系读大二时。他就开始关注传统文化。而他之所以引起南师的关注,缘于他推荐南师新书《论语别裁》非常努力,卖的书总是最多的,他自己也在书中获益匪浅。虽然他学习的是现代物理,但是他依然感到现代物理学无法解决他心中对宇宙源起的困惑,于是就去拜访南老师,希望在南老师那里学习。南师看了看他说:“你到我这里听课要交费的。”李慈雄说:“我家境困难,勉强交了大学学费,没有钱来这里听课。”南师说:“那你可以在我这里打工。”

  李慈雄端起茶喝了一口,爽朗地笑了笑,接着跟我讲。

  当时李慈雄对南老师说:“我不知能否干得了?”

  南老师说:“就是打扫厕所、擦地及倒茶待客这些杂事。”

  李慈雄高兴地说:“这些我干得了。”

  南老师师问:“什么时候开始干?”

  李慈雄回答说:“现在就干。”

  于是,他当场挽起袖子就做起来……

  李慈雄悠悠地回忆道:“当时老师很严格,会趴在马桶旁边看里面有没有刷干净。我洗刷的玻璃茶杯,他会拿到太阳光底下看,发现杯沿不净处就要我再去洗。尤其是当我给客人倒茶,不小心洒水到茶杯外,南老师当众不客气地说:‘看,这就是台大电机系的学生,茶都不会倒。’我常常羞愧难当,下不了台。”

  同样的话题,南师、李淑君和刘雨虹老师都对我讲过。

  南师说:“国平啊,你可能想不到,我当年还教过慈雄刷马桶,跟在我身边的人,我要求相当严格,做什么事情都要认真。”

  李慈雄说:“其实,我明白,南老师这样做,是想打掉台大学生骄傲自大的习气,磨难我,考验我,让我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经过持续半年的测试,都没有让我打退堂鼓.依然坚持不懈地做那些最再简单不过的琐碎之事。”

  半年后,南师开始教他第一篇文章《史记·货殖列传》。

  李慈雄说,他当时想学的是佛学,老师讲《史记·货殖列传》,开始他感到迷惑不解:“我又不做生意,学这个干啥?想不到十年后,我在美国斯坦福大学拿了博士学位,到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工作,后来又到世界银行工作。1987年,老师突然叫我离开美国回大陆做生意了。冥冥中老师似乎在几十年前就规划了我今天的行止。”

  说起南师的教导,李慈雄永远记得,自己在离开美国前往上海的时候,南师语重心长地说:“世界上最厉害、最有效的东西就是诚实、信用,你去大陆就带这个文化理念回去。”

  于是,李慈雄放弃高薪,卖掉了在美国的别墅,带着妻儿在上海白手起家。1989年,创办了斯米克有限公司,1990年5月起开始中国的企业投资,主要经营建筑陶瓷、电器电子及消费品、造纸、房地产等行业。于1993年设立了上海斯米克建筑陶瓷有限公司并担任董事长。十年前其在大陆总投资额就已达25亿元。

  李慈雄对我说:“国平,我最听老师的话,老师叫我辞去世界银行的工作,我就辞,老师叫我到上海建厂,我就到上海,我是第一个到上海投资的台商。老师叫我恢复洞山寺,我就恢复。”

  位于江西宜丰洞山普利禅寺是曹洞宗祖庭,由洞山良价禅师在此创宗,沧海桑田,该寺毁损严重。李慈雄、吕松涛、陈金霞、戴卫东等几位响应南师号召,出资复建该寺,如今即将竣工。而为之付出巨大心血的南师,却再也无法亲临欣赏巍峨庙貌,聆听梵声缭绕。

  南师多次对我们说:“在今天这个人情淡泊、世风日下,传统文化命悬一丝的时代,像李慈雄这样的商人已经越来越少了。”

  2

  去太湖大学堂之前,就已经听说慈雄兄在建恒南书院,一心想去看看。

  7月11日晚上,南师说:“慈雄,你的书院建得怎样了?”

  李慈雄说:“主体结构已经完成,正在进行内部装修。”

  南师说:“明天,牟炼、国平、王红,你们三位就代表我去慈雄那里看看吧。牟炼,你把摄像机带上吧,可以拍点东西回来。”

  我们三人听了非常高兴。

  第二天,我们匆匆吃过早饭,坐上慈雄兄的车直奔书院而去。在车上,慈雄兄向我们介绍了书院的情况:“书院是秉承南老师意愿而建造。作为南老师弘扬文化基地之一。南师欣然首肯。我把这件事当作回报南老师的第一等大事在做。”据介绍,2007年选定浦江镇恒南路为书院院址,该处位于友谊河及三友河之侧,颇有儒释道三友及东西文化二友之意涵。由美国著名设计师Ken Jenkins设计,南师并亲加指示,再由斯米克公司房产部汪松及他的团队负责建造,已近五年,即将竣工建成。

  南师曾于2011年对李慈雄兄说:“慈雄啊!房屋不重要,重要的是内容,赶快盖好吧!不要等公路修好时,车子已跑不动了。”岂知知南师一语成谶,先生竟未能亲临讲课,令人痛悔无尽。

  恒南书院位于上海闵行区恒南路1288号,这是一处环境优美的所在,主体坐北朝南,俯瞰是一片开阔的绿地,而且东侧与南侧都有河流经过,波光粼粼,杨柳依依,生气十足。

  陪同我们参观的是斯米克公司的郑主任和戚小姐,他们一路引领我们,一边向我们介绍书院的情况。

  书院的整体建筑和室内设计风格虽然延续了太湖大学堂的精髓,但是融入了城市中大学所需要的校园设计、同时也考虑周围环境而对不同功能区域以及一些显著不同的建筑风格作了适当的调整。

  整个大楼是由主楼、及东翼与西翼两侧辅楼所组成。综合大楼由主楼与两侧较低的辅楼组成,构成了一个U型的中央庭园。东楼内侧连接着主回廊,外侧有树木、植物围绕着一个四方形的中央草坪。坐落于东翼辅楼 (东楼) 的钟楼高于其他较低的建筑,可以引领访客进入中央庭园。

  郑主任说:“这种建筑风格不仅反映了欧美大学的学术传统、而且还可以从许多著名的学术机构找到类似的建筑风格。这种类似大学校园的空间是整体设计的主要亮点。”

  据介绍,这也是庙港太湖大学堂的主要设计灵感,类似的概念也应用在“恒南书院”的建筑中,虽然它坐落于一个比较拥挤的城市里。在庙港,它的影响更倾向于苏州园林与欧亚建筑的结合,它的设计结合了简约的西方经典建筑比例、亚洲屋顶建筑形式以及传统苏州建筑中的白、灰、黑、紅的色系,建筑的屋顶瓦片是以香港政府大楼的屋顶瓦片为模板,同样的瓦片也运用在了“南怀瑾书院”的建筑中。

  我们缓步走入主楼大堂,大堂为挑高三层的空间,整体设计为中西结合式风格。高耸的拱廊延续着外围回廊的设计风格,使得内外空间自然连接。在延续回廊整体设计的同时,设计师还特别处理墙面、地面拼花及天花铁艺等细节,不仅完善表达更美化了大堂区,更加强了大堂作为一楼空间中最重要的地位。

  大堂包括接待区、茶水吧、会议室及教室等功能区,一个专门展陈和销售南师作品的书店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

  二层公共区域的走廊采完全开放的设计,站在二楼可以看见整个大堂的空间,而且石拱门还将1层和2层结合为一体,铁艺栏杆也延续了楼梯间的设计风格。

  戚小姐建议我们走楼梯上楼,说是让我们感受一下受西方传统建筑中楼梯样式所启发的楼梯风格,每一层台阶都优雅而宽大以方便上下楼。这种设计鼓励人们多走楼梯而不搭乘电梯,从而更有利于健康与环保。楼梯中央是开放的,不仅创造明亮而通风的环境,而且在视觉上连接着主楼的所有主要楼层。

  主楼六层为南师的工作及居住区域,主要风格延续太湖大学堂的中西式设计,色彩丰富的胡桃木镶板及房门烘托出整个空间的大气与稳重氛围,而且营造出宁静舒适的工作环境。

  接待区外是图书馆和一个很大的会议室。图书馆有桌椅以供阅读与学习。居住区、南老师的私人接待室和个人书房、餐厅、厨房、药房分别在坐落在东面,办公室皆在西面。

  牟炼姐告诉我们,楼上的一桌一椅,一床一凳皆是南师亲手设计的,南师说,一定要为大家提供最好的舒适度。

  参观完主楼,郑主任说:“我们先看看禅堂吧,这是南老师最关心的地方。”于是我们来到东翼辅楼,一层多功能厅设计风格同太湖大学堂多功能厅一脉相承,并使用回廊将整体环境融合在一起。室内的主要色彩是由深褐色的胡桃木及黑白色的地砖所组成。因为是多功能厅,为达到良好的音响传播效果,设计师特意将天花设计成手帕型的弧线造型。

  通往二层禅堂的大楼梯间也是设计的重中之重——宽广的阶梯、传统的左右对称造型,天窗不仅可以看到前方的河流、还有充足的自然光投射进来。楼梯的扶手墙面使用仿石材的马来漆装饰,搭配着古铜色的扶手栏杆,营造出一种只能在五星级酒店或重要公共建筑才能见到的安静而幽美的氛围。

  二、三层的禅堂设计大致与太湖大学堂的禅堂设计相同,大量使用色采丰富的胡桃木。讲台区域贯通两层,整体呈现圆拱造型,搭配外围可移动的拱门,成为整个空间的注目焦点。椭圆天花板造型及顶面仿太阳光的设计,意在营造出神圣宁静的氛围,也增强了禅堂的立体感。禅堂周围的走廊和太湖大学堂的禅堂一样有不同的修禅功用。

  我们一路参观,不断赞叹,王红则不断请牟炼帮忙留影。

  沿着回榔,我们来到了西翼附楼。一层员工餐厅设计为现代风格。厚实而高耸的深褐色系胡桃木连续门拱,将交替的网型柱子变成一面连续的有镂空的墙与庙港的墙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面墙也区隔了就餐区域,形成舒适愉快的就餐环境。墙面上的水纹和晚餐盘造形的斯米克瓷砖在图像上区分就餐的重点区域。

  二层主要是由酒店式的客房所组成,三层主要作为居家及客房使用的空间。

  午饭就在一层餐厅就餐,我们吃着建筑人员的工作餐,憧憬着南师来这里讲课的场景,仿佛现在已经开讲了。

  3

  晚餐桌上,见到一位新面孔,头发花白,戴着眼镜。南师介绍:“这是著名佛像雕塑家詹文魁詹大师。”

  我很早就知道詹先生的大名,于2001年9月正式落成的中台禅寺二十余尊以全新意念形塑的大佛奠定了他的声誉。早在1985年,他就在美国文化中心首开石雕个展,声动美邦。吾蜀峨眉山金顶的十方普贤金像亦是他的杰作,该像通高48米,重达600多吨,建筑面积1000m2,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高的十方普贤像。詹先生在塑此普贤像前,曾专程到沪请教南师,得到了南师的重要指导与帮助。

  詹文魁曾说,“我的人生是为雕大佛来的”,他曾经发愿要雕大佛,认为雕大佛的心境宽拓、没有边际,而中台寺的惟觉老和尚也圆满了他的愿力。他记得老和尚第一次邀请他雕中台主体的佛像时,他告诉和尚,“我不为名来,亦不为利来”,而老和尚开示,“不求名,名自来;不求利,利自来,雕佛成佛!”

  那天晚上,詹先生又带来了他最新的几件佛像雕塑作品,请南师欣赏并提意见。通过电脑,詹先生的作品在电视屏幕上得以展示,他刀下不采纳台湾固有日本殖民文化下的佛像造型——脸大大、脖子短短、眼睛眯眯、体型胖胖,亦不采取大陆造型,完全是以佛之心,造佛之像,自是无相成相,最高境界。超越一般艺术领域所探讨的至真、至善、至美,显现出另一种佛像。

  据詹文魁介绍,他的团队都是理念的结合,唯有对名利看得很淡才能投入。他们完全照古法来,工作前要打坐、持斋、诵经,从选好石材开始,艺术家们便以虔诚之心早晚礼拜所雕之佛。

  南师对詹文魁的发心与作品赞誉有加,并提了许多极有价值的意见与建议,詹先生欣然领受。

  随后,南师说:“牟炼,把你们今天拍的东西让我们看看怎么样啊?看看慈雄这五年来的成绩吧。”

  南师一边看视频,一边频频点头称好。

  看完后,南师问:“慈雄,全部完工,大概还需要多久?”

  李慈雄说:“如果不出意外,九月底可以使用,那里办公设施和生活设施一应俱全,老师可以搬过去办公、讲课。”

  南师高兴地说:“那好哇!我一定去!”

  李慈雄说:“到时候,老师就更累了,太湖大学堂和书院两个地方跑。”

  当天晚上,南师反复叮嘱李慈雄:“你的书院建好后,一定要多做弘扬东西精华文化的事业。”

  2012年8月,诸事完备。

  那是李慈雄倾尽一生的智慧和心血,为南师建造的一个修习、工作和讲课的地方,大厅墙壁上画中的那尾鱼栩栩如生,仿佛要游出墙壁,六楼的书房、客厅、餐厅、厨房、洗手间、药房布置一新,庄严肃穆的禅堂里檀香弥漫、梵声低回……

  慈雄兄原定于10月1日至10日,请南师入驻书院讲学,不料南师已掩关谢客,但仍召李慈雄入室:“学院你先安排开始文化活动吧!总要开始尝试的,不对就改嘛。慈雄,你以后要多用功!”

  而南师,却最终没有去成。

  离书院开讲时间原定的10月1日还有两天,南师辞世。

  空空的房间里有风穿过,那是一座书院呜呜的悲声。

  4

  南师离去,悲不自尽。

  2013年3月17日,南师诞辰。

  这一天,李慈雄在恒南书院倡议发起“身心性命研讨会”,来自美国、新加坡、北京、香港、四川、澳门、台湾等各地的南师之亲友学生两百多人参加这一活动。

  中科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先生,中国佛学院副院长兼教务长、文殊院方丈宗性法师,台湾著名书法家、曾任台湾师范大学副教授、中华书道学会创会理事长、现为明道大学讲座教授杜忠诰先生,香港太平绅士、世界遗传学会联盟主席、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荣誉教授林德深先生在研讨会上做了精彩演讲。

  与其说,这是一次学术活动,倒不如说这是一次以学术的方式向南师表达哀思与缅怀的追思活动。

  所有与会者都参观了恒南书院,大家在为南师准备的房间里驻足,摩挲着那些返着木头芬方的书架、椅子、茶几、餐桌……忆及南师的音容笑貌、点点滴滴,人们情绪哀伤,思潮起伏,有的友朋学生眼中已经泛起了泪花,久久徘徊,不忍离去。

  大家不远万里,来到这里,就是为了纪念南师。

  因为我们相信,南师虽已往生,但南师从来都不曾离开我们。

  离开恒南书院的时候,天上淅淅沥沥地下起了小雨,难道这是因为所有友朋学生思念南师,感动了上苍,连天公都动了情?

  看着眼前的绿树流水,我想,南师或许早已到了这里。

  (王国平:1976年生,诗人、作家。四川江油人。著有人文地理随笔《都江堰——比长城更伟大的工程》《都江堰:两个世纪的影像记录》,大型访谈录《现在的我们——5·12大地震都江堰幸存者口述》,诗集《挽歌与颂辞》《琴歌》等。作品曾入围全国鲁迅文学奖,荣获四川省“五个一工程”奖、四川文学奖等。现居四川都江堰,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全省委员会委员。本文节选自《南怀瑾的最后100天》。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责编: 郝菁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