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师道尊严>让传统文化之光照进现实
让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价值之光照进现实
来源: 立身国学教育  2014-09-30 11:43:00   责任编辑:沈碧梅  www.k618.cn
内容提要:传统文化给人强大的归属感,但传统向现代的转变中,必然存在着断裂,文化的断裂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现代人强烈的不适应感和甚至孤独感。

拈花老人图》,清代画家黄慎所画

【图语:《拈花老人图》,清代画家黄慎所画】

  去年和《爸爸去哪儿》一起火的还有一档叫《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电视节目,后一档节目带给人更多的是一种文化思考,仅仅是现代的键盘代替了传统的手写,才让我们与汉字产生膈膜和疏离吗?

  也许更深层的原因在于,在一个快节奏和充满焦虑的时代,我们已经失去了对汉字之美的一种审美意义上的停留和思考习惯,充满灵性的汉字,也仅仅成了一种传递信息的工具。但汉字之美恰恰在于它一撇一捺之中蕴含的灵性和意味,人生的哲理与警示。比如一个“信”字,《说文解字》的解释是:“信,诚也。从人,从言,会意。”孔子还有“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的名句,而老子则有“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的哲语。这个字从字面到其字后面所蕴含的思想,也构成中国传统文化中精妙而丰富的一部分。当我们不能在这一层面审视一个“信”字,诚信的普遍缺失也就必然有失去传统文化支撑的深层次原因。

  传统文化给人强大的归属感,但传统向现代的转变中,必然存在着断裂,文化的断裂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现代人强烈的不适应感和甚至孤独感。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社会转型期,作为文化的重要呈现方式的价值观反容易变得单一、单向,比如对“成功”的崇拜,简单功利主义的成功学让拜金主义蔓延,社会诚信缺损,人心日渐浮躁……这个语境之下,传统文化的精髓可以为我们找到纠正价值观的坐标,弘扬传统文化、深播儒家文化、发扬孝道文化,依然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呼唤!因为中国古代思想家曾为我们创造过多元而美好的价值,比如“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温馨天伦,“仁者爱人”的优美道德,“匈奴未破,何以家为”的家国情怀等,也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另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也可以解决社会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看到道德的滑坡,我们可以用“克己复礼”自勉;解决社会的冲突,我们可以寄望“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下,从上至下已意识到,传统文化的缺失,让我们犹如无根之木。习近平总书记出席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大会讲话时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

  在社会普遍陷入焦躁、价值观出现扭曲、内心存在多重疑问之时,对于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我们要继承、借鉴,更要创新和主动融入世界文化,这也是中国今后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我们不妨在每夜临睡前刷完微信上的八卦和段子时,也在网上搜读一两首古诗,在那些优美的意境之中,舒缓内心的焦虑;在过节群发完短信之后,也可以给亲朋写封书信……当我们的目光由粗暴单一的“成功学”转向蕴藉万千、和谐平衡的传统文化之中,一定能激荡起我们更积极向上的价值追求,也因此会形成崇德、向善的社会氛围。 
【本文责编:沈碧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