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慈孝文化 > 【文言启蒙·孝篇】王哀痛父废
【文言启蒙·孝篇】王哀痛父废《蓼莪》
来源: 立身国学教育    2024-09-30 11:07:13   责任编辑: 沈碧梅   www.k618.cn
内容提要: 王哀,字伟元,晋时城阳营陵人也。父名仪,高亮雅直,为晋文帝司马。

绕墓呼阿母风雷息声 抗刃守先茔精神不死

   【图语:绕墓呼阿母风雷息声 抗刃守先茔精神不死】

  【原文】:

  王哀,字伟元,晋时城阳营陵人也。父名仪,高亮雅直,为晋文帝司马。当东关之败,文帝集僚佐问曰:“今日战事,覆军折将,罪应归谁?”众皆默然无语,仪抗声曰:“责在元帅一人。”文帝大怒曰:“司马乃以败军之罪全归于孤一身乎?”立命推出斩之。众皆股栗。裒少立志操,身长八尺四寸,容貌甚伟。痛父死非命,故坐时从不向西。征聘屡至,皆力辞不就。守丧时,为庐居于墓侧,早晚手攀墓柏,俯仰哀嚎,啼泪挥溅树上,树为之枯。母性素畏雷声,及母殁后,每值阴雨,风雷交作,裒即至母墓所,绕墓而呼曰:“阿母无恐,儿在此。”雷声不止,呼声亦不止也。每读《诗经?蓼莪》篇,至“哀哀父母,生我劬劳”二句,未尝不往复循诵,泪下如雨,悲不自胜。裒时设帐授徒,弟子甚众,因见先生对于《蓼莪》一篇触景生感,哀悲逾恒,遂相率不读《蓼莪》,以免先生闻声伤情。足征裒之孝思感动人者深矣。后京师陷于贼,人劝裒速走避,裒以不忍抛弃父母坟墓自寻安土,坚守不去,被贼执。其渠强迫令降,裒誓不屈,遂遇害。孝子烈士,王裒兼之矣。

  【译文】:

  王哀,字伟元,西晋城阳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人。父王仪,高风亮节,为人率直,任晋文帝司马昭的司马。东关之败后,司马昭聚集僚佐,问:“今天这场战事,损兵折将,应该归咎于何人?”众人都默不作声,王仪高声说:“责任在元帅一人。”司马昭大怒,说:“司马把打败仗的罪责都归咎于我一人吗?”命令立刻王仪推出去斩首。众人都很害怕。王裒自幼有志向节操,身高八尺四寸,相貌魁伟。他因父亲死于非命而悲痛,所以,坐的时候从不面朝西(晋都洛阳在吕乐之丙,不面西而坐,以示不臣于晋之意)。朝廷多次征聘他出来做官,他都坚辞不就。为母守丧的时候,在母亲的坟墓旁筑一茅草屋,早晚手扶墓前的柏树,痛哭哀号,泪水洒在树上,树就枯死了。母亲在世时害怕雷声,母亲死后,每逢阴雨天气,风雷交加之时,王裒就来到母亲墓前,绕墓呼唤:“母亲不要惊恐,儿子在这里呢!”雷声不停,呼唤不止。每当读到《诗经·蓼莪》篇,至“哀哀父母,生我劬劳”二句,就不停地反复诵读,泪如雨下,悲痛难忍。王裒教授学生,弟子很多。弟子见先生对《蓼莪》篇触景生情,悲痛得超出常人,就都不再读《蓼莪》篇,以免先生闻声伤情。从这件事足可以看出王裒的孝思是多么感人至深啊!后来,京城陷于贼手,人们劝王裒赶快躲避。王裒不忍抛弃父母的坟墓自寻安全之地,坚守墓前,不愿离去,被贼抓获。贼首强迫他投降,王裒宁死不屈,于是就被杀害了。王裒既是孝子,又是刚烈之士啊!

【本文责编: 沈碧梅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