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语:茹蘖老青春为有母在 抱石沉碧水犹是儿身】
【原文】:
浣纱女者,晋时永嘉人也,世居蜃川。家计贫苦。父亡后,依母为居。年已逾笈,有问名者,女辄不顾。母曰:“汝年已属出嫁之年,逾期不嫁,人其谓我何?且汝宁能以丫角终老母家耶?”女曰:“女大当嫁,固是常理。但儿所以不愿出嫁之意,母不知也。我父亲去世,阿母年老,儿又无兄弟,孑然一身。儿嫁后,母将倚何人侍奉?况家中又无生计,所恃以维持生活者,全赖纺织缝纫入款而已。若儿只顾本身有托,其如母老无依何?天地生人,固不歧视男女。父母养儿,男女一样勤劳。子固当尽孝,女岂不当尽孝?据儿本意,此生愿从母而终,不忍舍母而嫁。”母转怒为笑,曰:”痴儿,汝果愿随母了此青春乎?”女曰:“儿志巳坚,块无翻悔。海可枯,石可烂,天伦恩不可断。母请勿为儿忧也。”母由是不再为女议婚事。后经人传播,遂无有登门求亲者。女自次朝夕厮守母侧。每于夜间浣纱,至天明即成布,光泽坚韧,人争购之,唯恐不得。售得之价,胥供甘旨,未尝稍有缺乏,里人称孝女焉。母每语人曰:“吾有此女,胜于男也。谁谓生女不能养老耶?”及母卒,哀毁逾恒。葬事既毕,抱石自投水中而死。后人悲之,为立一祠,以旌其孝。
【译文】:
浣纱女,东晋水嘉(今浙江温州)人,世代居住在蜃川。家中贫苦。父亲死后,和母亲一起生活。已经过了该嫁人的年龄,有人来提亲,她看也不看。母亲说:“你已经到了出嫁的年龄,年龄大了还不嫁,别人该怎么说我呢?再说,你难道要一辈子老死娘家吗?”女儿说:“女大当嫁,固然是常理。但是,女儿不愿出嫁的意思,母亲不明白,我父亲去世了,母亲年纪大了。女儿又没有兄弟,孑然一身。女儿出嫁后。母亲将依靠何人侍奉?况且家里又没有别的生活来源,平时的生活,全靠纺织缝纫赚些钱来维持。如果女儿只顾自己终身有托,母亲老了依靠何人?天地生人,本不歧视男女;父母养育儿女一样辛劳。儿子应该尽孝,女儿难道不应当尽孝吗?女儿的本意是,终生侍奉母亲,不忍心离开母亲而嫁人。”母亲转怒为喜,说:“傻女儿,你真的愿意跟着母亲度过你的青春年华吗?”女儿说:“我意已决,决不会翻悔。海可枯,石可烂,天伦之乐不可断。母亲不要为女儿担心。”母亲因此不再给女儿议婚事。这件事后来传了出去,就再没有人来求亲了。女儿从此以后早早晚晚和母亲在一起,夜里洗纱纺线,到天亮就已经织成布了。她织的布既有光泽又坚韧,人们争相求购,惟恐买不到。卖布得来的钱,她都用来照顾母亲的生活,不曾有过缺失。乡里的人都说她是孝女。她的母亲经常对人说:“我有这样一个女儿,胜过一个儿子。谁说生女儿不能养老?”母亲去世后,女儿悲伤过度。等葬事安排完毕,女儿就抱着石头投河而死。后人悲怜她,为她建了一座祠堂,以表彰她的孝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