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语:孝道】
道纪事其母也,母游必以身荷之。或与之助,而道纪必曰:「吾母,非君母也,其形骸之累,乃吾事也,乌可以劳君耶?」是可谓笃于亲也。惠能②始鬻薪以养其母,将从师,患无以为母储,殆欲为佣以取资。及还,而其母已殂,慨不得以道见之,遂寺其家以善之,终亦归死于是也。故曰,叶落归根。能公,至人也,岂测其异德?犹示人而不忘其本也。
道丕,会其世之乱,乃负母逃于华阴山中,丐食以为养。父死于事,而丕往求其遗骸。既至,而乱骨不辨,道丕③即祝之,遽有髑髅跃至其前,盖其父之骸也。道丕可谓全孝也。智藏④,古僧之劲直者也,事师恭于事父。师没,则心丧⑤三年也。常超事师中礼,及其没也,奉之如存。故燕人美其孝悌焉。
故律制:佛子,必减其衣盂之资,以养父母也。以此诸公,不遗其亲,于圣人之意得之矣。智藏、常超谨于奉师,盖亦合于其起教之大戒者也,可法也矣。
注释
①道纪:生卒年不详,此齐僧人。精于《成实论》,住邺下讲授三十余年。周武帝灭齐,毁灭佛法,道纪乃不知所终。
②惠能:(公元六三八——七一三年),一作慧能。俗姓卢,新州(今广东新兴)人。高宗咸亨间入黄梅东禅寺,参禅宗五祖弘忍,由于所作禅偈受到赏识,得法衣。后归住韶州宝林寺,为众说法三十年.影响遍于南方。卒后,宪宗赐号大鉴禅师。惠能为南宗禅之创始者,倡导「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顿悟法门,后人尊其为禅宗六祖。门人辑其语录为《六祖法宝坛经》。
③道丕:(公元八八九——九五五年),俗姓李,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七岁时即随继能法师学佛,九岁即善梵音礼赞。二十七岁时,住洛阳福先弥勒院。历梁、后唐、晋,经常应制谈论,并任左街僧录。同时百官士庶,都对他深加礼敬。道丕负母避乱及求父遗骸事,见《宋高僧传》卷十七〈周洛京福先寺道丕传〉。
④智藏:(公元四五八——五二二年),南朝齐、梁间僧人。俗姓顾,名净藏,吴(今江苏苏州)人。十六岁时,代宋明帝刘或出家。先后师事名僧僧远、僧佑等,精通佛典与戒律。精于《成实论》,是当时成实宗的代表人物。入梁,深为梁武帝萧衍所信崇。与僧旻、法云并称「梁代三大法师」。著有《成实论义疏》等。
⑤心丧:古时师死,弟子守丧,不穿丧服,只在心中悼念,称为心丧。《史记·孔子世家》:「孔子葬鲁城北泗上,弟子皆服三年。三年心丧毕,相诀而去。」
译文
道纪是这样事奉母亲的:每当母亲出门时,总是背着她走,碰到有人想帮助他时,道纪总是说:「这是我的母亲,不是您的母亲,背她走路,是我份内的事,怎么可以有劳您呢?」这种行为,真可谓是全心全意事奉双亲。没有出家时,惠能靠砍柴养活母亲。后来将要跟随师父修行,担心母亲缺乏供给,于是就想给人家做佣工,挣些钱给母亲过日子。等到学成归来时,母亲已经逝世了。他感慨母亲未能见到他所学之道,于是就把自己的家改建成寺庙,做善事超度母亲的亡灵。最终,他也死在这里。所以说,他是叶落归根。惠能是获得至道的人,他的奇异的德行是凡人无法得知的,但他却仍然能够做到不忘本。
当世道大乱的时候,道丕背着母亲逃到华阴山中,向人讨饭来供养母亲。父亲死于战乱中,道丕前去寻找遗骸。到了地方,但见遍地乱骨,分不清那是父亲的遗骸。道丕当时就对天祝告,语音未落,一具髑髅已跳到他身旁,那就是他父亲的遗骸。道丕这位僧人真可以称得上是全孝了。智藏是古代一位坚毅正直的僧人,他事奉师父比事奉父亲还恭敬。师父死后,他在心里守丧三年。常超的师父叫中礼,中礼死后,常超的恭敬之心不变,一举一动就像师父还活着一样。燕地的人无不赞美他的孝悌。
因此,律条中规定:需要的时候,僧人必须减少自己的衣食之资,以供养父母。从这一点来看,上述诸公能够不忘自己的双亲,做到了圣人提出的要求。智藏、常超二位僧人恭谨地事奉师父,也符合扶持教义的大戒,应该加以提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