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克 德国摄影师, 2007年从北京出发,徒步走到乌鲁木齐。历时一年,全程4646公里。
“我羡慕你,还有那么多布考斯基的好小说没读过。”这是德国人雷克标准的说话方式,他的意思是:他全读完了,再也看不到更多的好小说了,人间顿时少了许多乐趣。
在中国,布考斯基太小众,能遇到一个读懂并最爱他的读者,顿时有了亲近感。
雷克也写作,用汉语写专栏,他用手指做了一个拈起烟丝的动作——靠写作赚的钱,只有这么多。
其实,雷克的《徒步中国》还算畅销,今年他又推出了《中国,特色》。
在序言中,雷克说方舟子质疑韩寒代笔,可雷克嫌疑不更大?他几乎写不好汉字,怎么能用汉语写文章呢?一定有人代笔。雷克甚至还在微博上@了方舟子,留言说:快来质疑我吧,我更可疑,那样我就红了。显然,雷克失败了,他沮丧地写道:知名度不够,连被质疑的资格都没有。
在以刻板著称的德国,雷克这样的神汉是怎么活下来的?
翻开雷克用汉字签名的书,他的脸真实地红了起来,他严肃地说:不许嘲笑我的字。
30岁以上的人不爱看我的专栏
其实我的汉语水平并不好,可能只有小学生的水平。中国报纸找我写专栏时,吓了我一跳,可编辑说,语言不是问题,这样读者才会觉得新鲜。文笔好的人,文章会更有内涵,但我做不到,我想,30多岁上过学的人大概不爱看我的专栏。
现在我在德国生活,如果说未来5年有什么计划,那就是靠写作、摄影养活自己。我更希望到中国来,因为在德国生活30年了,没新鲜感了。
在专栏中,确实教训人的东西多了一点儿,其实我更喜欢讲故事,但在德国,确实没太多可写的东西。总教训人,我也觉得无聊,但我想它也是有价值的。
德国网友为什么不骂我
在微博上,经常挨中国网友骂,很少有德国人来骂。
一方面,我用德文发的内容争议话题少,无非是一些旅行照片,顶多有人说我的胡子太难看,或者说我一个月就能长这么长,而你却用了一年。
另一方面,德国社会有共识,很多话题争不起来,比如纳粹,你乱说话是会坐牢的,即使是新纳粹,他们也不敢否认历史。而中国不太一样,很多问题没有共识,有的问题一年会出一个新的解释版本,让人难以适从。
期待写心灵鸡汤的日子
在德国,我不是非主流,在中国就很难说了。很多现实问题你没法回避,如果都解决了,我当然也只想写心灵鸡汤,我很期待那一天到来。
喜欢争论,因为透明度不够,人们对一些问题感到无奈、无助,所以有情绪。在德国,我也讨厌一些政客,可他们一举一动你都能看清楚,没必要争论。
我认识一些新纳粹,他们都是很温和的人,社会这么大,有几个脑残很正常,如果连脑残都没有了,我会很恐慌:这些人都去哪儿了?是不是被你消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