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语:祭灶节】
在上古时代,灶神的地位并不高,灶君是个不起眼的小官,其祭祀附于腊祭的祭祀中。到了汉代以后,随着祭祀灶神风俗的发展,其地位逐渐提高,与此同时,灶神也逐渐被人格化,成为有名有姓的具体人格神;祭祀日期由夏孟之腊日,逐渐发展最后演变为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独立的灶日,祭灶风俗的演变,反映了时代精神文化的发展。
据《史记·孝武本纪》记载,西汉时有位叫李少君的人,他十分重视灶祭。一天他对孝武帝说:“祠灶则致物,致物而丹沙可化为黄金,黄金成以为饮食器则益寿,益寿而海中蓬莱仙者可见。见之以封禅则不死,黄帝是也。臣尝游海上,见安期生,食臣枣,大如瓜。安期生仙者,通蓬莱中,合则见人,不合则隐。”李少君的意思是,祭灶可以使丹沙化黄金,用黄金制造的器具吃饭可以长寿,长寿就可以在海上见到蓬莱神仙。他还在海上碰见了蓬莱山上的神仙安期生。安期生给他的枣子像瓜一样大。传说,汉武帝听了李少君这番自编自演的谎言故事之后开始了祀灶神。又据《汉书》记载,李少君死后就成了神仙,“李少君将去。武帝梦与共登嵩高山,半道,有使乘龙时从云中云’太一请少君’,帝谓左右,‘将舍我去矣’。数月而少君病死。又发棺看,惟衣冠在也”。
宋洪迈在《夷坚志》中记录了关于灶神的一则有趣的故事:“南城杨氏,家颇富。长子不肖,父逐之。天寒无所向,人所贮牛藁屋中,藉草而寝,霜重月明,寒不得寝。忽一虎跃而来,翼从数鬼,皆伥也。直趋屋所,取草鼓舞为戏。子不敢喘。俄黑云劲风,咫尽翳螟,虎若被物逐,仓皇走,众伥亦散。既神人传呼而至,命唤土地神。老叟出拜,神人责之日:‘汝受杨氏祭祀有年矣,公纵虎为暴,郎君几为所食,致烦吾出神兵驱之,汝可谓不职矣!吾乃其家灶君司命也,汝识乎?’土地谢罪而退。明日起祀,外有虎迹,草皆散掷地上。后其父怒解,子得归,具言之,由是事灶益谨。”
这一则有趣的故事讲述了杨家的大儿子在外面遇见了老虎,管理一方的土地爷不管这事,是灶神来到人间查看,派神兵把老虎赶走,救了杨家儿子的命,从此杨家供奉灶君更加恭谨。由于祭灶可以得到神灵保护,所以古之祭灶就发展成为全社会的习俗。因此,灶神在全社会的供奉与祭祀中,空洞的神灵已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逐渐由炎帝、祝融、先炊衍变成后世有名有姓的人物,其灶君的形象也日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