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说春节】春节的起源
【图语:春节的起源】
古人云:“入国而问俗”。风俗是一个迷人的世界
我国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各民族都流传着许多动人的神话、瑰丽的传说、美妙的故事、风趣的逸闻,久而久之,有些相沿成俗,最后演变成节日。在由俗成节的演变过程中,每个节日都有一个甚至多个有关起源的故事,并且因节日风俗的盛行而使之广为流传。这些饶有趣味的风俗和故事,褒贬历史事件和人物,传播人生悲欢,反映人民喜怒哀乐,动情而感人,历久而弥新。我们从众多风俗中选摘了代表性、知识性和趣味性子一体的春节习俗庆典,加以戏说,以与读者共享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节日欢乐。同时,徜徉在这绚丽多彩的风俗领域里,采撷先祖的智慧节令花朵,奉献给读者,算是对节日的祝福吧!
春节民间俗称“过年”。我们的先祖最初是出于什么原因而推出春节这一节日的,学术界里有兰种不同的说法。
腊祭(蜡祭)之说
较为流行的说法是春节起源于上古时期的腊祭或蜡祭。《中国民间信仰辞典》在春节这一词条中指出:“关于春节的由来,或起源于上古社会的腊祭,腊即岁终祭众神之名,因而春节乃由一年农事后的报答神的恩赐而来。”另有段宝林在《中国古代的狂欢节——春节蜡祭时傩》一文中指出:“春节是中国最大的一个节日,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一般认为其源为上古的蜡祭。”
巫术之说
王文娟在《中国的春节》一文中说:“从春节的一系列仪式活动来看,春节应该源于古代巫术仪式,是古代人原始信仰之一——巫术的具体表现。所谓巫术仪式就是原始人相信,通过人本身的意志和力量可以调整和控制自然事物的发展。春节期间的各种活动,例如:饮食、祭祀、装饰、娱乐、游艺以及春节期间的各种禁忌,包括语言、行为、饮食等禁忌,都是围绕着避邪祈吉而展开的。人们希望通过自己的行为、语言和表演来驱赶或避开邪恶,获得平安和幸福。随着社会的发展,春节逐渐失去了其巫术的内涵而演变成一种庆祝活动。”
鬼节之说
徐华龙在《春节源于鬼节考》一文中云:“其(按:指春节)时间在寒冷的冬天即将过去,暖和的春天即将来临之际。古时候人们由于科学知识的贫乏和生产力的低下,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很差,常为冬天的寒潮所侵扰,又为粮食的匮乏而提心吊胆,早春更是青黄不接、生命受到严重威胁的时候,老人和儿童首先因饥饿、寒冷及其他各种恶劣的气候环境,而生病后相继死去。看到这种情景,人们会恐惧,会以为是鬼神的作祟。”“一旦人们跨越了这样具有神秘色彩、使人们战栗的节气,才会感到庆幸,欢呼雀跃,相互道贺,久而久之成为一种习俗而固定下来了”,“因此,我们可断言,春节的欢庆是因胜鬼的缘故”。
以上三种论述,都有一定的论据,难以得出一个谁是谁非的结论。
既然春节是“年”的别称,是作为时序循环一个周期的记载,春节是“年”的节日,它的出现就一定早于“年”的时间概念。在上古时期,人们为了生存,在与自然界斗争中就必须掌握“年、月、日”循环运行的规律。《尔雅。释天》中说:“夏日岁,商曰祀,周日年,唐虞曰载。”这就是说我国早在夏商时就有了年的概念,此处唐虞是指尧。《尚书。尧典》中云,尧命羲氏与和氏观测天象,“敬受氏时”。后来羲氏与和氏在观测与实践中得出,年为“三百有六旬有六,以闰月定四时成岁”之说。虽然那时科学还不发达,观测手段还不齐全,试验条件还不具备,结果比较粗糙,但毕竟有了“年”这一时间概念,这是无可置疑的。由此不难推断,春节是由“年”演变而来的。(原文刊载于《春节文化》,作者李英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