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品读经典>中兴诗话34—尉缭《尉缭子·十二陵》
中兴诗话34—尉缭《尉缭子·十二陵》
来源: 立身国学教育  2014-09-24 10:35:00   责任编辑:郝菁  www.k618.cn
内容提要:我认为,青年干部不能只热衷于做“质变”的突破工作,而要注重做“量变”的积累工作。著名的军事理论家,著有《尉缭子》的兵书,他为秦王嬴政统一六国立下汗马功劳,主...

  《中兴诗话—习近平讲话引用中华古语名句完全读本》34

 

  【不实在于轻发】

  【典出】战国·尉缭《尉缭子·十二陵》

  【文稿摘要】常言道:“新官上任三把火”。“三把火”该不该烧,什么时候烧适宜,都要从实际出发。要多深人群众,多做调查研究,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而后审时度势,该烧则烧,不该烧决不要赶时髦,勉强“烧火”。所谓“不实在于轻发”,意即做事不踏实,常由轻举妄动所致。当然,某地方有个急迫棘手的问题,上级要你去攻坚,短期内拔掉“钉子”。在这种情况下,烧它三把火是可以的,也可能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即使这样,也要以情况明为前提。如果是上级派你到某个地方去工作,要你干上三年五年,这时候,看的就不是你的“三把火”,而是你的“过山劲”了。我认为,青年干部不能只热衷于做“质变”的突破工作,而要注重做“量变”的积累工作。我赞赏“滴水穿石”的精神,赞赏默默奉献的精神,提倡干部埋头苦干,着眼于长期的、为人铺垫的工作。因为事物的发展变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质变要有量变的积累。比如闽东的落后状况是历史形成的,改变闽东的落后面貌不能靠一朝一夕之功,而需要有一股韧劲。没有锲而不舍的毅力,不愿付出艰辛于他人数倍的努力,不靠一点一滴量的积累,涓滴成流,聚沙成塔,是不能做成事业的。

  【刊文背景】(1990年3月,《从政杂谈》)


  【典出原文】《尉缭子·十二陵》

  威在于不变;惠在于因时;机在于应事;战在于治气;攻在于意表;守在于外饰;无过在于度数;无困在于豫备;谨在于畏小;智在于治大;除害在于果断;得众在于下人。

  悔在于任疑;孽在于屠戮;偏在于多私;不详在于恶闻己过;不度在于竭民财;不明在于受间;不实在于轻发;固陋在于离质;祸在于好利;害在于亲小人;亡在于无所守;危在于无号令。

  (说明:《尉缭子》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的兵书,汉民族古典军事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尉缭子》一书,对于它的作者、成书年代以及性质归属历代都颇有争议。一说《尉缭子》的作者是魏惠王时的隐士,一说为秦始皇时的大梁人尉缭。一般署名是尉缭子。最早著录于《汉书·艺文志》,书中杂家类著录《尉缭》29篇,兵形势家类著录《尉缭》31篇。1972年在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了《尉缭子》残简,说明此书在西汉已流行,一般认为成书于战国时代。)


  【典出作者】

  尉缭,生卒年不详,战国兵家人物。魏国大梁(今河南开封)人。姓失传,名缭。秦王政十年(公元前237年)入秦游说,被任为国尉,因称尉缭。著名的军事理论家, 著有《尉缭子》的兵书,他为秦王嬴政统一六国立下汗马功劳,主张‘并兼广大,以一其制度’。

【本文责编:郝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