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品读经典>【帝王之诗】魏武帝曹操·相和歌·精列
【帝王之诗】魏武帝曹操·相和歌·精列
来源: 立身国学教育  2014-09-24 14:32:00   责任编辑:郝菁  www.k618.cn
内容提要:图语:曹操:155年—220年字孟德,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后为魏王,去世后谥号为武王。

 

  【图语:曹操:155年—220年字孟德,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后为魏王,去世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相和歌·精列

  厥初生,造化之陶物,莫不有终期。

  莫不有终期,圣贤不能免。

  何为怀此忧。

  愿螭龙之驾,思想昆仑居。

  思想昆仓居,见期于迂怪。

  志意在蓬莱。

  志意在蓬莱,周孔圣徂落。

  会稽以土贲 丘。

  会稽以坟丘,陶陶谁能渡?

  君子以弗忧,年之暮奈何。

  时达时来微。


  说明:此是曹操晚年诗作。他不忌讳死的问题。在学仙、学周孔、学大禹的三者之间他选择了大禹。反映了对死的达观态度。体现了他“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情。


  简注:①精列:(未能查出原委。)

  ②厥初生:厥,之意。《书·无逸》“自时厥后。”初生,即初度。指初生之时。《离骚》“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后称生日为初度。又宋·王应麟《三字经》谓“人之初,性本善。”曹操此句谓万物始生之初。

  ③造化之陶物:造化,创造化育。《淮南子·精神训》“伟哉造化者其以我为此拘拘邪!”也指天地自然界。杜甫《望岳》诗“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陶物:培养和造就事物。《宋书·礼志一》“化之所陶者广,而德之所被者大。”在这里,造化、陶物意同。此句是说宇宙自然有育物功能。

  ④莫不有终期:终期,最后,结束时。或者末了,终点。有始有终。《诗·大雅·荡》“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此句承前二句意谓,一切事物都有他产生,发展和成熟的过程。是有可遵循的普遍规律的,也是不可例外的。

  ⑤圣贤不能免,何为怀此忧:圣贤,即圣人和贤者。道德智慧极高的人为圣人。《易乾·文言》“圣人作而万物睹。”《论语·述而》“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荀子·性恶》“故圣人者,人之所积而致也。”才能德行俱善的人可称为贤者。《荀子·儒效》“身不肖而诬贤,是犹伛身而好升高也。”有时专指才能。《谷梁传·文公六年》“使贤者佐仁者。”范宁集解“贤者,多才也。”有时专指德行。《荀子·王制》“欲立功名,则莫若尚贤使能矣。”曹操此句是说,终结是一切事物的必然过程。那些有高超智慧德行的圣人亦不能逾越其制。又何必戚切于怀呢!实际是已经认识到人应当胸怀旷达宽广坦荡而无挂碍。

  ⑥愿螭龙之驾,思想昆仑居:螭龙,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蛟龙之属。《说文·虫部》“螭,若龙而黄。”《楚辞·九歌·河伯》“驾两龙兮骖螭。”又晋·郭璞《游仙诗·三》咏“虽欲腾丹奚谷,云螭非我驾”又《文选》唐·李善注引曹丕《典论》谓“夫生之必死,成之必败,天地所不能变,圣贤所不能免。然而惑者望乘风云,与螭龙共驾,适不死之国。”又谓“然死者相袭,丘垄相望。逝者莫反,潜者莫形,足以觉也。”曹操此二句意为要实现向生命更高层次过渡的升华目标。

  ⑦见期于迂怪:迂,拘泥而固执,不切实际。《论语·子路》“有是哉,子之迂也。”怪,怪诞。离奇古怪。韩愈《游青龙寺赠崔大补阙》诗“忽惊颜色变韶稚,却信灵仙非怪诞。”迂怪,即迂腐怪诞。曹操此句意为,世俗把修出世升华生命质量的实践,总认为是迂腐的或怪诞的不够现实的行为。

  ⑧志意在蓬莱:蓬莱,古代传说中三神山之一。三神山为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传俱在渤海中。此句意谓,将着意于修学仙道。

  ⑨周孔圣徂落:周即周公。姬昌子,姬发弟。名旦,亦称叔旦。因采邑在周(今陕西岐山北),称为周公。司马迁《史记·鲁周公世家》谓“旦为子孝,笃仁,异于群子。”“周公佐武王,作《牧誓》,破殷。”“其后武王即崩,成王少,在强葆之中。周公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周公乃践阼代成王摄行政当国。”“及七年后,还政成王,北面就臣位。”周公曾预言“呜呼,鲁后世其北面事齐矣!夫政不简不易,民不有近;平易近民,民必归之。”后果然。孔,即孔子。孔子鲁人。藉昌平乡陬邑。父叔梁纥,母颜氏。祷于尼丘而生孔子。善学通古,精诗女间 乐,熟礼善著,可遁金木水火土而无碍。通彻预测,长于预言。有预测专著《三备卜经》一书,诸篇多言佛事。读《易》,韦编三绝,叹“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曾对弟子预言“后世知丘者以《春秋》,而罪丘者亦以《春秋》。”宋·邵雍称孔子曾预言秦必代周。曹操此句意谓,周公、孔子是举世公认的大圣人,但还是要死亡的(徂落、死亡。)

  ⑩会稽以坟丘:《史记·夏本纪》“十年,帝禹东巡狩,至于会稽(今浙江境内)而崩。”又晋·皇甫谧《帝王世家·伯禹》谓“年百岁,崩于会稽山阴县之南,今山上有禹冢井祠。”“禹葬会稽,衣衾三领,桐棺三寸,葛纟崩 囗 之,下不及泉,上不通臭。既葬,收余壤为垄,若参耕之亩。禹葬会稽,有群鸟应民,春耕则衔去草根,啄除其芜秽,故谓之‘鸟社’”。“曹操此句含意颇深。禹治洪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遂有大功于人类。百岁而崩,葬于会稽之山,仅衣三领,棺三寸,务求薄葬。故不必挂怀身后荣辱,那才是圣人的榜样。”

  ⑾陶陶谁能渡:陶陶,即陶陶遂遂。思念貌。《礼记·祭仪》“及祭之后,陶陶遂遂,如将复放然。”郑玄注“思念既深,如睹亲将复入也。”陶陶、遂遂,相随行之貌。孙希旦集解“陶如郁陶之陶。陶陶,思之结于中也。遂遂,思之达于外也。”以陶陶遂遂为思念之貌。渡:过河。《史记·项羽本纪》“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曹操此句意谓,人们对大禹的殷切怀念,自古以来谁能超过他呢?

  ⑿君子以弗忧:君子,西周春秋时期对贵族的通称。《书·无逸》“君子所其无逸。”孔颖达疏引郑玄曰“君子,止谓在官长者。”《国语·鲁语上》“君子务治,小人务力。”君子指当时的统治阶级,小人指当时被统治的劳动人民。春秋末年以后,君子与小人逐渐成为“有德者”与“无德者”的称谓。《礼记·曲礼上》“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以,据此。弗忧,不应忧心忡忡。曹操此句谓,如果能效法大禹那样,生前利国利民,坦荡不计厚葬,这才算得上君子德操,还忧虑什么呢!⒀年之暮奈何:奈何,不是没有办法。此句是说,对待晚景就应如大禹这般达观。⒁时过时来微:时过,时光迅速。微,减少意。时来微,即剩下的时光不多了。


  释义:生老病死这四大苦恼过程,任何人都不能免,下至黎民百姓,上至皇室帝胄,下至卑微小人,上至闻达君子以至于贤圣无一能逃其困,出其谷,逾其池。周公不可谓不贤,犹嘱“必葬我成周,以明吾不敢离成王。”孔子不可谓不圣,犹见获麟而叹“吾道穷矣。”皆不无身后憾。独大禹虽百岁之龄,仍亲考诸侯贡献于会稽,遂殁而不返,随地而葬,不堆壤为丘以示坟。平坦如耕。衣三领,棺三寸,无所挂怀。人难觅葬址,唯见群鸟衔去草根,除去芜秽之地者是。如此,后世对大禹思念者谁能过之?有如此胸怀而能坦荡效法者方为君子。时过时来微,剩下的岁月并不多。要认真珍惜,深刻反省原来那些“志意在蓬莱”的迂怪思想。昆仑不可居,又何需驾螭龙。最要紧的是应当向大禹看齐。他确实是贤圣的楷模,君子的榜样。贵在生时事业之伟大,而不在死后坟丘之高峻。纵然是近黄昏之夕,仍将有满天为霞之时,又安得常戚戚而有失君子之度乎!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乃知非追秦皇巨迹之曹操者实不能为也。生死问题是历来帝王将相及政治、哲学、军事、宗教、医学诸家竟相追逐研究的大问题。研究的动机和方式及结果虽大相迳庭,但契入点都是生死。中国以老聃、墨翟、孔丘、庄周、列御寇等为代表的古代诸子百家都曾对生死这个人类共同关心的大课题,均予以严肃审慎的苦苦研究,且得出了相当高深的趋于归一的丰硕成果。即生死是造命的不同运功过程,其经营有机规律并非不可识。但世之庸俗之辈皆喜生而恶死。对死之维数境界因一无所知而大畏。故孔子批评“不知生,焉知死。”那些不能正确对待生的人,又有什么能力知道死呢!

    《列子·天瑞篇》谓“舜问乎囗曰‘道可得而有乎?’曰‘汝身非汝有也,汝何得有夫道?’舜曰‘吾身非吾有,孰有之哉?’曰‘是天地之委形也。生非汝有,是天地之委和也。性命非汝有,是天地之委顺也。孙子非汝有,是天地之委蜕也。故行不知所往,处不知所持,食不知所以。天地强阳,气也;又胡可得而有邪?’”曹操虽未入孔丘、列御寇之幽微境界,但却知生的伟大,才能死的光荣哲理,岂俗家望其项背?释迦氏之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一切众生服务,使其离苦得乐而达永生之域,所谓只愿众生皆离苦,不为自己求安乐。大禹劬劳百岁而不自耀其功,身殁又悄然葬于深山而无坟丘,谁敢谓不符此宗旨?而曹操诚敬,奋起直追禹迹,不顾身后之名,而欲生了天下之事。果真大矣哉曹操。
【本文责编:郝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