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品读经典>【帝王之诗】魏武帝曹操·相和歌·秋胡行·愿登泰华山
【帝王之诗】魏武帝曹操·相和歌·秋胡行·愿登泰华山
来源: 立身国学教育  2014-09-24 14:30:00   责任编辑:郝菁  www.k618.cn
内容提要:图语:曹操:155年—220年字孟德,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后为魏王,去世后谥号为武王。曹操独善其身的志趣就是在完成“吾为周文王矣”的事业之后,再登泰华而与神人共游。

 

  【图语:曹操:155年—220年字孟德,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后为魏王,去世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相和歌·秋胡行

  愿登泰华山

  愿登泰华山,神人共远游。

  愿登泰华山,神人共远游。

  经历昆仑山,到蓬莱,飘摇八极。

  与神人俱。思得神药,万岁为期。

  歌以言志。愿登泰华山。

  天地何长久,人道居之短。

  天地何长久,人道居之短。

  世言伯阳,殊不知老。

  赤松王乔,亦云得道。

  得之未闻,庶以寿考。

  歌以言志,天地何长久。

  明明日月光,何所不光昭。

  二仪合圣化,贵者独人不。

  万国率土,莫非王臣。

  仁义为名,礼乐为荣。

  歌以言志,明明日月光。

  四时更逝去,昼夜以成岁。

  四时更逝去,昼夜以成岁。

  大人先天,而天弗违。

  不戚年往,忧世不治。

  存亡有命,虑之为蚩。

  歌以言志。四时更逝去。

  戚戚欲何念,欢笑意所之。

  戚戚欲何念,欢笑意所之。

  壮盛智惠,殊不再来。

  爱时进趋,将以惠谁。

  泛泛放逸,亦同何为。

  歌以言志,戚戚欲何念。


  说明:也可能是晚年之作。


  简注:①秋胡行:乐府《清调曲》名。秋胡事见《列女传》及《西京杂记》。古辞已亡。曹操,曹丕俱有此作。但与原秋胡故事已无直接关系。

  ②神人:古代有理想中得道而神妙莫则的人。庄子《逍遥游》“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又“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

  ③神药:谓服后可收长生不死之效药饵。

  ④万岁:永远存在之意。本为臣下对君主的祝贺之辞。《事物纪原》卷一“战国对秦王见蔺相如奉璧,田单伪约降燕,冯谖焚孟尝君债券,左右及民皆呼万岁。秦汉以来,臣下对见于君,拜恩庆贺,率以为常。”

  ⑤天地何长久,人道居之短:天地宇宙永恒存在,作为三才之一的人却寿命短促。曹操在此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课题,即人也应当与天地共存。或者说可以实现共存,因而达到与天地齐寿的理想境界。

  ⑥伯阳:疑即魏伯阳。东汉炼丹术家。一说名翱,自号云牙子。会稽上虞(今属浙江)人。传说他曾和弟子三人入山炼丹。丹成,试喂狗,狗死。伯阳说“吾违背世路,委家入山,不得道,亦耻复还。死之与生,吾当服之。”乃服丹入口即死。独一弟子曰“吾师非常人也,服此而死,得无意也。”乃因取丹服之,亦死。其余两人不敢服,出山而去。伯阳见两人去,乃起,将所服纳入弟子与白犬口中,皆起。事见葛洪《神仙传》。他借《周易》爻象以论作丹之意。著有《参同契》三卷,为后世道家所宗。

  ⑦得道:谓已掌握了长生不死仙法。

  ⑧二仪:指天地。成公绥《天地赋》“何阴阳之难测,伟二仪之奢阔。”

  ⑨圣化:即达到无所不通的境界。《书·洪范》“睿作圣。”孔传“于事无不通谓之圣。”又谓道德极高,仅次于神。《孟子·尽心下》“大而化之谓之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赵岐注“大行其道,使天下化之,是为圣人。有圣知之明,其道不可得知,是为神人。”曹操“二仪合圣化,贵者独人否,”谓圣人是能够达到天人合一的高境界而与之齐寿的。这可能就是人为三才之一的原因吧!《易传·系辞下》谓“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

  ⑩万国率土:率土,《诗·小雅·北山》“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率,循。率土之滨,犹言四海之内。“率土”为率土之滨的省语。《魏书·尔朱荣传》“道格普天,仁沾率土。”此句意谓普天之下。

  ⑾仁义为名:仁,儒家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孔子言仁指恭、宽、信、敏、惠、智、勇、忠、恕、孝、弟等内容。集中体现在“爱人”。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又《孟子·公孙丑上》谓“以德行仁者王。”又《孟子·滕文公上》谓“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义,谓利人。利物为义。

  ⑿礼乐:礼,泛指旧时贵族等级制度,含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论语·为政》“齐之以礼。”朱熹注“礼,谓制度品节也。”乐,《礼记·乐记》“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又《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乐在过去皇朝中也是很庄严的等级制度。《论语·八佾》“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⒀四时:即四季。《礼记·孔子闲居》“天有四时,春秋冬夏。”又指朝暮昼夜。《左传·昭公元年》“君子有四时,朝以听政,昼以妨问,夕以修令,夜以安身。”又《易传·系辞》谓“变通莫大乎四时”。

  ⒁更逝:交替,循环往复。

  ⒂昼夜以成岁:《易传·系辞上》“刚柔者,昼夜之象也。”又《易传·系辞下》谓“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

  ⒃明明日月光:《易传·系辞上》谓“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又《易传·系辞下》谓“日月之道,贞明者也。”“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

  ⒄大人先天,而天弗违:《易传·乾文言》谓“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⒅不戚年往,忧世不治:戚,忧愁悲伤貌。《诗·小雅·小明》谓“自治伊戚。”又《论语·八佾》“丧,与其易也,宁戚。”又《论语·述而》“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又陶潜《五柳先生传》谓“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曹操此二句谓,不要为自己渐入老境而愁眉不展,但为天下仍然不能太平大可忧虑。这确实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德仁思想。

  ⒆存亡有命,虑之为蚩:通常认为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蚩,痴貌。欺骗。《后汉书·刘盆子传》“儿大黠,宗室无蚩者。”又张衡《西京赋》“鬻良杂苦,蚩眩边鄙。”曹操意谓,生死是自然规律,经常为寿命长短忧虑是愚蠢的。

  ⒇壮盛智惠,殊不再来:此二句意谓,人到晚年要超过壮年鼎盛时的聪敏才智,那种美好的时光是不会重新出现的。

  (21)爱时进趋,将以惠谁:此二句谓,人要珍惜时光,积极进取,这样奋发向上者是会有所作为的。

  (22)泛泛放逸,亦同何为:泛泛,漂浮貌。《诗·邶风·二子乘舟》“泛泛其逝。”《楚辞·卜居》“将泛泛若水中凫乎。”又深浅寻常貌。放逸,谓不严格要求自己,消磨岁月。曹操此二句谓,言行浮躁而又不律己者,要获得与有作为者同样的成果,那是不可能的。


  释义:曹操的一生,确实是勇敢战斗的一生,乐于实践的一生。“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这首《秋胡行·愿登泰华山》主要反映了两个内容,但思想主流是一致的。一是要在盛壮之年必须建功立业,做仁义礼乐为荣而天弗违的大人,不做长戚戚的小人。二是也要实现登泰华山,与神人共游,也即求得长生的愿望。因为人既为三才之一,与天地并列,那齐寿的机理是存在的。如果既不想干大事业,又不想与天地齐寿而共存,整日为死神的逼近而愁眉苦脸,那就是泛泛放逸的寻常之辈了。所以谆谆告诫,人必须奋发向上,积极进取,时时放光,昂扬践志,这才是应有的人生态度。

    所谓“欢笑意所之”是也。是故曹操认为只要顺天时,尽人力就可以了。在兼济天下之后再求独善其身,这应该是实现人生理想的达观态度。曹操独善其身的志趣就是在完成“吾为周文王矣”的事业之后,再登泰华而与神人共游。这里看不出有什么消极意味。然而魏伯阳和赤松王乔曾闻已经修成道行。但仅“庶以寿考而已”。曹操却认为只要“爱时进趣”至于受益的将会是谁就不必再多虑,而最要紧的不能泛泛放逸而戚戚以忧。其实这就是身欲劳而心欲安的为君境界。政治家祈盼长生,这是比泛泛庸者更趋成熟的伟大之处。历史上的秦皇汉武都曾有过探索口尝 试长生的勇敢实践,皆以遗憾告终。曹操以顺天应人效法坦荡大人而弗违为法所祈长生,可以说远超秦皇汉武,然皆不果。云谷禅师谓“释氏门中,有求必应,求长寿得长寿。”《佛说大乘无量寿庄清净平等觉经·寿乐无极第三十二》谓“自然严整,检敛端直,身心洁净,无有爱贪。志愿安定,无增缺减。求道和正,不误倾邪。随经约令,不敢蹉跌。若于绳墨,咸为道慕。旷无他念,无有忧思。自然无为,虚空无力。淡安无欲,作得善愿。尽心求索,含哀慈愍。礼义都合,苞罗表里,过度解脱。”如曹孟德早悟此妙义,恐赤松王乔伯阳辈亦争相往拜而师事矣。
【本文责编:郝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