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品读经典 > 【帝王之诗】魏文帝曹丕·相和歌·秋胡行
【帝王之诗】魏文帝曹丕·相和歌·秋胡行
来源: 立身国学教育    2024-09-30 11:53:11   责任编辑: 郝菁   www.k618.cn
内容提要: 百兽犬率舞,凤凰来仪。史记·五帝本纪第一》谓“尧立七十年而得舜,二十年而老,令舜摄行天子之政,荐之于天。又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五月献帝策魏公诏谓:“君有定天下...

 

【图语:曹丕借刀欲残弟,曹植智赋七步诗。(资料图)】

  相和歌·秋胡行

  尧任舜禹,当复何为。

  百兽犬 率舞,凤凰来仪。

  得人则安,失人则危。

  唯贤知贤,人不易知。

  歌以咏 言,诚不易移。

  鸣条之役,万举必全。

  明德通灵,降福自天。

  【说明】:疑此赋予受汉禅之前。曹丕在处心积虑,急急得魏太子位之后,日夜筹划帷幄,图谋受禅。曹操在六十五岁时曾对夏侯惇谓“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夏侯惇谓“宜先灭蜀,蜀亡则吴服。二方既定,然后遵舜禹之轨。”王(曹操)从之。曹丕在此实际是按曹操生前的既定方针行事。这其实是一道开始实施“受禅”计划的命令。

  【简注】:①尧任舜禹:尧,传说中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领袖。陶唐氏,名放勋。史称唐尧。传曾设官掌管时令,制定历法。咨询四岳,推选舜为其继承人。对舜进行三年考核,命舜摄位行政。他死后,即由舜继位。《史记·五帝本纪第一》谓“尧立七十年而得舜,二十年而老,令舜摄行天子之政,荐之于天。尧辟位凡二十八年而崩。百姓悲哀,如丧父母。三年,四方莫举乐,以思尧,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受舜。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而卒授舜以天下。”舜:《史记·五帝本纪第一》谓“舜,冀州之人也。”“年二十以孝闻,年三十尧举之,年五十摄行天子事,年五十八尧崩,年六十一代尧践帝位。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嶷,是为零陵。”禹:《史记·夏本纪第二》谓“禹者,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帝舜荐禹于天,为嗣,十七年而帝舜崩。”“十年,帝禹东巡狩,至于会稽而崩。”又《孟子·滕文公上》谓“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氾滥于天下。……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氵四 而注之江,然后中国可得而食也。当是时也,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

  ②当复何为:曹丕此句,谓尧能让天下于舜,舜又能让天下于禹,他们究竟是为了什么?不是为自己,为忧民而安天下。这是为后面发议论而张本。

  ③百兽率舞:《史记·五帝本纪第一》谓“舜曰‘谁能驯予上下草木鸟兽?’皆曰益可。于是以益为朕虞。益拜稽首,让于诸臣朱虎、熊罴。舜曰‘往矣,汝谐。’遂以朱虎、熊罴为佐。”“夔曰‘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言天下大治。

  ④凤凰来仪:《史记·夏本纪第二》谓“皋陶于是敬禹之德,令民皆则禹。不如言,刑从之。舜德大明。于是夔行乐,祖考至,群后相让。鸟兽 翔舞。《箫韶》九成。凤凰来仪,百兽率舞,百官信谐。于是天下皆宗禹为山川神主。”

  ⑤得人则安,失人则危:《孟子·滕文公上》谓“尧以不得舜为己忧,舜以不得禹、皋陶为己忧。夫以百亩之不得,易为己忧者,农夫也。分人以财谓之惠,教人以善谓之忠,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是故以天下与人易,为天下得人难。孔子曰‘大哉尧之为君,惟天惟大,惟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君哉舜也,巍巍乎有天下而不与焉。’尧舜之治天下,岂无所用其心哉?”

  ⑥唯贤知贤:人不易知:《吕氏春秋·慎大览·慎大》谓“故贤主于安思危,于达思穷,于得思丧。”又《慎大览·下贤》谓“尧不以帝见善绻,北面而问焉。尧天子也,善绻,布衣也。何故礼之若此其甚也?善绻,得道之士也,得道之人,不可骄也。尧论其德行,达智而弗若,故北面而问焉。上之谓至公,非至公其孰能礼贤?”又《吕氏春秋·慎行论·求人》谓“身定,国安,天下治,”必贤人。古之有天下也者,七十一圣。观于《春秋》,自鲁隐公以至哀公十有二世,其所以得之,所以失之,其术一也。得贤人,国无不安,名无不荣;失贤人,国无不危,名无不辱。先王之索贤人无不以也。极卑极贱,极远极劳。”曹丕此句有不无暗示群下及献帝自己即为所当求之贤者意。

  ⑦歌以咏言,诚不易移:我赞叹贤人求贤的愿望啊,是多么的热忱和坚定。汉高祖刘邦十一年(公元前196年)《求贤诏》谓“盖闻王者莫高于周文,伯者莫高于齐桓,皆待贤人而成名。今天下贤者智能,岂特古之人乎?患在人主不交故也。士奚由进?今吾以天之灵,贤士大夫,定有天下,以为一家,欲其长久世世奉宗庙亡绝也。贤人已与我共平之矣,而不与吾共安利之,可乎?贤士大夫有肯从我游者,吾能尊显之。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

  ⑧鸣条之役,万举必全:鸣条,古地名,又名高侯原,在今山西运城安邑镇北。相传商汤伐夏桀,战于鸣条之野,即此。一说为河南封丘东。郑福田等主编的《中国将帅全传·伊尹》谓“公元前16世纪,商发动了灭夏的鸣条之战。战前,汤大举誓师,喻告说,不是我小子敢犯上作乱,因为夏国犯下许多罪行,天帝命我去讨伐它。夏王耗尽了民力,割剥夏国人民,人民痛恨他。说‘这个太阳什么时候才能消失呢?我们跟你一起灭亡。’夏王的品德坏到这样,现在我一定要去讨伐他。临战,汤和伊尹率战车七十乘,敢死战士六千人发起猛攻。夏桀率军迎战,结果夏师大败,商军追击,桀逃奔南巢氏(居今安徽巢湖北岸)而死。夏亡。汤在西亳(今河南偃师西)建立商王朝。’”曹丕在此所说“鸣条之役,万举必全”,完全在借用《尚书·汤誓》之意,即喻汉末如夏桀之朝,已经是人神共愤,可人人共诛之,天下共讨之。即要必须彻底改朝换代之意。这无疑给汉献帝下了一道最后通牒,也等于给部属及诸臣下动员令,即要做好一切准备,随时准备改朝换代。象夏桀这样的太阳还要它干什么?万举必全,其要义在于推翻夏桀时,汤王已做好了一切准备,天时地利人和,都有利于汤而不利于桀,即推翻夏桀统治,已是万事俱备。

  ⑨明德通灵,降福自天:明德,指贤明者的德性。通灵,即感应。曹丕此句谓圣贤的高尚道德能够感动上天,而降福邦国兆民。屈原《离骚》咏“昔三后之能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又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五月献帝策魏公诏谓:“君有定天下之功,重之以明德,班叙海内。”

【本文责编: 郝菁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