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品读经典>【帝王之诗】唐太宗·远山澄碧雾
【帝王之诗】唐太宗李世民·远山澄碧雾
来源: 立身国学教育  2014-11-15 11:17:00   责任编辑:沈碧梅  www.k618.cn
内容提要:疑此诗作于贞观二十一年或稍后。皇基虽固,然创业征战不易。大唐江山,胜如终南之秀,乃愈看愈觉美不胜收也。

 

  【图语:李世民与长孙皇后(资料图)】

  远山澄碧雾

  残云收翠岭,夕雾结长空。

  带岫凝全碧,障霞隐半红。

  仿佛分初月,飘摇度晓风。

  还因三里处,冠盖远相通。

  【说明】:疑此诗作于贞观二十一年或稍后。皇基虽固,然创业征战不易。大唐江山,胜如终南之秀,乃愈看愈觉美不胜收也。然皇风氤氲,冠盖通远,岂非所有由哉?当年汉武曾设祭太乙于终南,今虽止余遗迹,而大唐今又其远承汉绪者耶?

  【简注】:①远山澄碧雾:远山,《西京杂记》卷二:“文君姣好,眉色如远山,脸际常如芙蓉。”旧用“远山眉”形容女子眉毛秀丽。亦用来指美丽的女子。杜牧《少年行》“豪持出塞节,笑别远山眉。”太宗在此的“远山”或许指从长安京城遥望见到的终南山。所谓“秋日疑翠岭”也是描述终南山秋日云气凝碧景象。

  ②夕雾结长空:夕雾,傍晚夕阳斜照下的富含水份的云气。此类云气在空山相结处,因少尘埃,夕阳斜照时视觉处有澄凝洗练感。

  ③带岫 凝全碧,障霞隐半红:谓夕雾被岫影所掩,则山碧烟霞而相映焕彩貌。

  ④仿佛分初月,飘摇度晓风:此谓夕照下的“远山碧雾”,恰似媚月初绽,颇有婵娟欲翼之状。此二句不无妙景难留之感。

  ⑤还因三里处,冠盖远相通:冠盖,此指帝胄王臣车驾。三里谓云霞紫气逶迤貌。此二句归结诗意,之所以远山如眉,紫雾逶迤,妙景焕然,乃帝王之乡,紫气氤氲所致,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也。

  【释义】:此诗说景而非言景。此诗乃唐太宗怡悦之时于夕照下远观终南云霞掩映妙景寄思而作。可谓与《秋日翠微宫》、《初秋夜坐》互为姊妹篇。当属晚年之作。

  以残云收于翠岭之内,而冠盖远通三里之外为咏,实颇富寓意。唐太宗对己数十年的文治武功甚是欣慰,对近半个世纪的苦心经营成果亦不无自豪。但为帝王者,无不欲传皇基于万世而为忧。此诗实不无此意。就浅而言之,将大唐基业喻为一景,亦未尝不可。其实太宗就是这般隐喻的。远望终南天空,障蔽妙景的残云已然退尽,终南的青峰翠色尽入眼帘,在夕阳霞雾的簇拥下依空娉婷而立,虽初月亦不足以喻其媚,纵婵娟又何可尽其度。如此看来乃太宗对终南可谓独有情钟也。大唐定鼎,已历二世,国度粗备,国基甚稳。虽时有不豫,只不过是片段之残云,必不能障蔽终南之妩媚。犹如晓月初度,遍照冠盖皇风,定可氤氲通远。

  唐·吴兢《贞观政要·慎终》谓“贞观十六年,太宗问魏征曰:‘观近古代帝王有传位十代者,有一代两代者,亦有身得身失者。朕所以常怀忧惧,或恐抚养生民不得其所,或恐心生骄逸,喜怒过度。然不自知,卿可为朕言之,当以为楷模哉?征对曰‘嗜欲喜怒之情,贤愚皆同。贤者能节之,不使过度,愚者纵之,多至失所。陛下圣德玄远,居安思危,伏愿陛下常能自制,以保克终之美,则万代永赖。’”品味此段君臣问对,可知太宗“还因三里处,冠盖远相通”之句,意味深长。皇基已创,而皇业又岂易守哉?欲“冠盖远相通”需知创业艰难,守业愈难之意,故太宗常怀忧惧。

  可见此诗,实为太宗深寓常怀忧患居安思危之作也。

 

【本文责编:沈碧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