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语:《张果见明皇图》(局部),元代画家任仁发所画】
过 晋 阳 宫
缅想封唐处,实惟建国初。
俯察伊晋野,仰观乃参虚。
井邑龙斯跃,城池凤翔余。
林塘犹沛泽,台榭宛归居。
运革祚中否,时迁命兹符。
顾循承丕构,怵惕多忧虞。
尚恐威不逮,复虑化未孚。
岂徒劳辙迹,所期训戎车。
习俗问黎人,亲巡慰里闾。
永言念成功,颂德临康衢。
长怀经纶日,叹息履庭隅。
艰危安可忘,欲去良踟蹰。
【说明】:疑此诗作于开元十一年(公元723)视察并州时。
【简注】:①晋阳宫:是隋炀帝在太原所建的行宫,以备皇帝巡幸时驻跸。《新唐书·本纪第一·高祖》谓“(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拜太原留守。”“是时,炀帝南游江都。天下盗起。高祖子世民知隋必亡,阴结豪杰,招纳亡命,与晋阳令刘文静谋举大事,计已决,而高祖(李渊)未之知,欲以情告,惧不见听。高祖留守太原,领晋阳宫监,而所善客裴寂为副监。世民阴与寂谋,寂因选晋阳宫人私侍高祖。高祖与寂饮酒,酒酣从容,寂具以大事告之,高祖大惊。寂曰‘正为宫人奉公,事发当诛,为此尔。’世民因亦入白其事。高祖初阳不许,欲执世民送官,已而许之。曰‘吾爱汝,岂忍告汝邪?’然未有以发。而所在盗贼益多,突厥数犯边,高祖出兵无功。炀帝遣使者执高祖诣江都,高祖大惧。世民曰‘事急矣,可举事。’”又《新唐书·本纪第五·玄宗》谓“(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正月,己巳,如并州,降囚罪,徒以下原之。赐侍老物。庚辰,次潞州,赦囚,给复五年,以故第为飞龙宫。辛卯,次并州,改并州为北都。癸已,赦太原府。给复一年,下户三年,元从家五年。”
②缅想封唐处,实惟建国初:缅想,即缅怀,怀念。封唐处:《新唐书·本纪第一·高祖》“天赐(李渊祖父)生虎(李虎,即李渊父)。西魏时,赐姓大野氏,官至太尉,与李弼等八人佐周代魏有功,皆为柱国。号‘八柱国家。’周闵帝受魏禅,虎已卒,乃追录其功,封唐国公。”此即玄宗所谓“缅想封唐处,实惟建国初”之意。
③俯察伊晋野,仰观乃参虚:俯,屈身,低头,向下。如俯察即俯视。晋,古国名。公元前十一世纪周分封的诸侯国。姬姓,开国君主是周成王的弟弟虞叔,在今山西西南部。建都于唐(今山西翼城西)。春秋初期晋昭侯分封叔父成师于曲活(今山西闻喜东北)。造成分裂局面,后为曲沃武公所统一。晋献公迁都于绛(今山西翼城东南),陆续攻灭周围小国。晋文公、晋景公时,疆城已扩展到今山西大部,河北西南部,河南北部和陕西一带。玄宗“俯察伊晋野”,意谓详细视察了这里全晋的社会情况。仰观,抬头向上看。《易·系辞上》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参虚,是古代天文学家将二十八宿天区与地上某一区域相为对应的分野。李生龙编撰的《占星术·分野》中将二十八宿中的“虚、危、室、璧、奎、娄、胃、昴、毕、觜、参”十一宿所对应的是“齐、卫、鲁、魏、赵”。也就是从虚到参对应的是春秋时期这几个诸侯国的区域。如果从虚到参对十三州的分野而言,则对应的是青州、并州、徐州、冀州、益州。”玄宗“仰观乃参虚”,意谓晋地分野广大,周成王的弟弟就曾在唐地建都,早就孕育了王家气象。是说李唐发迹晋地,合有天下。且虚宿主北方,参宿主西方。李唐高祖,祖藉陇西成纪。寓李唐天下乃天命所定。
④井邑龙斯跃,城池凤翔余:喻晋之分野实富帝王气象。
⑤林塘犹沛泽,台榭宛旧居:谓高祖李渊,太宗世民在太原起事的晋阳宫苑,依旧保护如初,还是先帝创业时的那种样子。沛泽,喻先帝旧居依然是那样的显得光彩灿然,大唐伟业愈显旧居辉煌。
⑥运革祚中否,时迁命兹符:《新唐书·列传第一·后妃上·武氏》“太后自名曌。改诏书为制书。以周、汉为二王后,虞、夏、殷后为三恪,除唐属籍。拜薛怀义为辅国大将军,封鄂国公。令与群浮屠作《大云经》,言神皇受命事。春官尚书李思文诡言‘《周书·武成》为篇,辞有垂拱天下治,为受命之符。’后喜,皆班示天下,稍图革命。”又“御史大夫傅游艺,率关内父老请革命,改帝氏为武。又胁群臣固请,妄言凤集上阳宫,赤雀见朝堂。天子不自安,亦请氏武,示一尊。太后知威柄在己,因大赦天下,改国号周。自称圣神皇帝,旗帜尚赤,以皇帝为皇嗣。立武氏七庙于神都(即东都洛阳)”。否,与泰相对,谓中阻不通。玄宗此二句,即谓此武则天以伪造《大云经》为据,改唐为周,使唐祚中否这样一段已经成为过去的历史事件。
⑦顾循承丕构,怵惕多忧虞:顾,回看,瞻望。《诗·桧风·匪风》“顾瞻周道,中心恒兮。”李白《行路难》诗“拔剑四顾心茫然。”循,顺着。《左传·昭公二十三年》“循山而进。”引申为沿袭,依照。如循规蹈矩,循序渐进。《淮南子·汜论训》“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顾循,在此谓回想走过的路或已经历过的事件。丕,大,奉。《书·大禹谋》“嘉乃丕德。”《汉书·郊祀志下》“丕天之大律。”丕构,伟大的宏图和构建,喻大唐社稷。怵惕:戒惧。《书·囗命》“怵惕惟厉,中夜以兴,思免厥愆。”孔传“言常悚惧惟危,夜半以起。思所以免其过悔。”《汉书·淮南厉王传》“日夜怵惕,修身正行。”忧虞:忧,忧患。《易·系辞下》“作《易》者,其有忧患乎?”《孟子·告子下》“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虞,臆度,料想。《诗·大雅·抑》“谨尔侯度,用戒不虞。”孔颖达疏“用此以戒备将来不亿(臆)度之事。”玄宗此二句谓,回想拔乱反正,继承大统的那段已走过的路子,常使人半夜惊醒,不能安寝,总觉得有许多忧患,或未曾考虑到的许多困难或问题。《新唐书·本纪第五·睿宗》“景云元年(710年)六月壬子,韦皇后弑中宗。矫诏立温王重茂为皇太子。”“发诸府兵五万屯京师。”“又矫遗诏自立为皇太后”。“改元曰:唐隆。太后临朝摄政”。“庚子,临淄王隆基率万骑入北军讨乱。诛韦氏、安乐公主及韦巨源、马秦客、附马都尉武延秀、光禄少卿杨均。睿宗奉皇帝御安福门,大赦。赐文武官阶、勋、爵,免天下岁租之半。进封隆基为平王”。又《新唐书·本纪第五·玄宗》“景龙四年(公元710年)朝于京师,遂留不遣。庶人韦氏已弑中宗,矫诏称制。玄宗乃与太平公主子薛崇简、尚衣奉御王崇晔、公主府典签王师虔、朝邑尉刘幽求、苑总监钟绍京、长上折冲麻嗣宗、押万骑果毅葛福顺、李仙凫、道士冯处尘、僧普润定策讨乱。”“开元元年(公元713年),七月甲子,太平公主及岑羲、萧至忠、窦怀贞谋反,伏诛。乙丑,始听政。丁卯,大赦,则文武官阶、爵。”在公元710到713年这四年间,玄宗以大臣身份于唐祚艰危之际,挺身而出,勇毅不惧,断然果敢地解决了韦后与太平公主的两次险恶宫廷政变。玄宗后来回忆这段惊心动魄地你死我活的历史斗争事件时,还很后怕。玄宗《过晋阳宫》诗中的“运革祚中丕,时迁命兹符,顾循承丕构,怵惕多忧虞”这四句完全是针对上述这段史实而言的。
⑧尚恐威不逮,复虑化未孚:威,威望,威信。逮,及、到。《左传·哀公六年》“逮夜至于齐。”《汉书·文帝纪》“能直言极谏者,以匡朕之不逮。”化,教育,教化,治理天下的宏观思想、方针、政策。孚,信用。《诗·大雅·下武》“成王之孚,下土之式。”又为人所信服。如深孚众望。《左传·庄公十年》“小信未孚,神弗福也。”玄宗虽然助睿宗完成平息韦后、太平公主祸国殃民之乱,实现拔乱反正,但人心依然不稳,众臣观望尚多贰心。玄宗即位之初,朝廷内外安定团结局面尚未真正形成。玄宗“尚恐威不逮,复虑化未孚”二句即反映了作者当时的这种焦虑心态。
⑨岂徒劳辙迹,所期训戎车:辙迹,车轮碾过的痕迹。《左传·昭公十二年》“(穆王)周行天下,将皆必有车辙马迹焉。”玄宗在此用“辙迹”一词,实寓覆辙之意。亦即失败。刘昼《新论·法术》“立法者譬如善御,察马之力,揣途之数,齐其衔辔,以从其势,故能登阪赴险,无覆轶之败。”所期:有所寄托和希望。训戎车,戎车,《诗·小雅·六月》“元戎十乘,以先启行。”又戎马,《汉书·刑法志》“戎马四万匹,兵车万乘。”崔马因 《安封侯诗》“戎马鸣兮金鼓震,壮士激兮忘身命。”《新唐书·本纪第五·玄宗》“开元元年(公元713年)十月,癸卯,讲武于骊山。”“甲辰,猎于渭川。同州刺史姚元之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玄宗此二句谓,如果按当前的内外形势和局面,不改弦更张,就会重蹈覆辙,即必然会徒劳无益。但是必须要有一支训练有素、战必胜、攻必克的军队作为坚强后盾。
⑩习俗问黎人:习俗,风俗习惯。《史记·秦始皇本纪》“遂登会稽,宣省习俗,黔首斋庄。”黎人,即黎民,亦即民众。《诗·大雅·云汉》“周余黎民,靡有孑遗。”郑玄笺“黎,众也。”一说因黑发得名。《孟子·梁惠王上》“黎民不饥不寒。”朱熹注“黎,黑也。”黎民,黑发之人。犹秦言黔首也。《书·尧典》“黎民于变时雍。”此句谓考察民俗风尚,促进社会文明,进行易风移俗,使之与朝廷宏观治国方略合拍。玄宗在此有效法秦始皇“遂登会稽,宣省习俗,黔首斋庄”之意。
11亲巡慰里闾:亲巡,即巡狩。汉·孔鲋《孔丛子·巡狩》谓“古者,天子巡狩,必先告于祖祢,命史告群庙及社稷,圻内名山大川,所过诸侯各待于境。天子先问百年者所在而亲问之。然后觐方岳诸侯,有功德者,则发爵赐服,以顺阳义。无功者则削黜贬退,以顺阴义。命史采民诗谣,以观其风。命市纳价,察民之所好恶,以知其志。命典礼,正制度,均量衡,考衣服之等,协时月日辰。入其疆,遗老失贤,掊克在位,则君免。山川社稷有不亲举,土荒民游为无教。无教者则君退。民淫僭上者为无法,无法者则君罪。入其疆,土地垦辟,养老尊贤。俊杰在位,则君有庆,遂南巡。”里闾,即乡里。《古诗十九首》“思还故里闾,欲归道无因。”玄宗此句谓欲进行社会调查,了解分土人情、善恶、风化及民众疾苦。
12永言念成功:此句谓希望能在史册中永远留下自己成功的纪念。
13颂德临康衢:颂德,即歌功颂德。颂扬德声。《荀子·天论》“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康衢,大路。《尔雅·释宫》“四达谓之衢,五达谓之康。”《列子·仲尼》“尧乃微服游于康衢。”此句谓希望在微服私访时,能够在大路上听到路人对他的治绩有歌功颂德之声。
14长怀经纶日:怀,藏,如胸怀壮志。《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乃使从者衣褐,怀其璧,从经道亡。”经纶,整理丝缕。引申为处理国家大事。《礼记·中庸》“惟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宋·辛弃疾《水龙吟·为韩南涧尚书寿》词“渡江天马南来,几人真是经纶手。”也指政治才能。王安石《祭范文州文》“盖公之才,犹不尽试,肆其经纶,功孰与计?”此句谓胸怀韬略,素有经纬天下之志。
15叹息履庭隅:叹息,即太息嗟叹。诸葛亮《出师表》“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玄宗此句与前句谓,从前怀治国平天下之志,可惜报效无门,不为人所重,只有在一傍叹息。此“叹息”宜深注意,玄宗用典精当,有暗责自武后以来,几近东汉末年桓灵之危。
16艰危安可忘:艰危,艰难危困。《诗·邶风·北门》咏“终窭且贫,莫知我艰。”又《易·系辞下》谓“非所据而据焉,身必危。”又谓“危者,安其位者也。”又谓“君子安而不忘危。”又谓“危以动,则民不与也。”玄宗此句谓一见到晋阳宫,就使人想起高祖太宗创建大唐的艰难岁月,因而告诫自己接承平治世,应安而不忘危。
17欲去良踟蹰:踟蹰,亦作踟躇。徘徊不进,犹豫。《诗·邶风·静女》“爱而不见,搔首踟蹰。”曹植《赠白马王彪诗》咏“欲还绝无蹊,揽辔止踟蹰。”成公绥《啸赋》“逍遥携手,踟蹰步趾。”玄宗此句谓过晋阳宫参观过先帝创业故居后,浮想联翩,心绪久久不能宁静。徘徊流连,欲去不去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