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语:李隆基吹箫像(资料图)】
早渡蒲津关
钟鼓严更曙,山河野望通。
鸣銮下蒲坂,飞旆入秦中。
地险关逾壮,天平镇尚雄。
春来津树合,月落戌楼空。
马色分朝景,鸡声逐晓风。
所希道常泰,非复候纟薷 同。
【说明】:疑此诗作于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春。《新唐书·本纪第五·玄宗》谓“十一年(公元723)正月丁卯,降东都囚罪,杖以下原之。己已,如并州(即太原)。降囚罪,徒以下原之。赐侍老物。庚辰,次路州,赦囚。给复五年。以故第为飞龙宫。辛卯,次并州。改并州为北都。”“二月,如汾阴,祠后土。”“癸亥,张说兼中书令。”此为玄宗由河东入京师途经蒲津关时所作。因此次巡幸是玄宗听张说建议而效汉武之行专祠后土的。
【简注】:①蒲津关:即临晋关。战国时魏置于临晋(今陕西大荔东)城东黄河西岸。扼蒲津渡口。历代倚为秦晋间重险。公元前205年刘邦既定关中,自此渡河下河内。汉武帝改称蒲津关。或仍沿用临晋旧称。中唐属河东道。又“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铸八牛。牛有一人策之,牛下有山皆铁也。夹岸以为浮梁。”
②钟鼓严更曙,山河野望通:此二句,谓守关者钟鼓不乱,从深夜到天明秩序井然,确实是险关森严。在戌楼上,时闻更鼓之声,带着将要黎明的夜色四眺,野外空旷,显得雄关下,山河格外宁静。唐·李百药《晚渡江津》咏“寂寂江山晚,苍苍原野暮。”又唐·杨炯《送郑州周司功》咏“望极关山远,秋深烟雾多。”
③鸣銮下蒲坂,飞旆入秦中:銮,古时皇帝车驾所用的铃。晋·崔豹《古今注·舆服》谓“鸾口衔铃,故谓之銮铃。今或为銮,或为鸾,事一而意异也。”蒲坂:古邑名。今山西永济县西蒲州。相传虞舜都此。春秋属晋,战国属魏。秦置县。西汉作蒲反。地当黄河弯曲处。有风陵渡隔河与潼关相对。为河东通往关中要冲。蒲坂是唐河东府治所,位于蒲津关东岸。旆:大旗。飞旆,指皇帝扈从所搴之旗,烈烈招展貌。秦中:古地区名。含义与关中略同。指今陕西中部平原地区。因春秋战国时地属秦国而得名。《汉书·娄敬传》有“秦中新破”句。唐·白居易《秦中吟》诗,所称“秦中”亦指此。唐·宋璟《蒲坂迎驾》咏“回銮下蒲坂,飞旆指秦京。”
④地险关逾壮,天平镇尚雄:逾通愈,更加甚意。天平:萧枫主编《唐诗宋词元曲》注为“山名,在今河南林县西。又唐代设天平县,在今河南灵宝县西,正与蒲津关为邻。”此处不仅写其地理位置,更借地名字义,与上句‘地险’相对。”玄宗此两句,赞美了蒲津关的雄姿。
⑤春来津树合,月落戌楼空:春天时关津两岸,密树浓荫,驿桥渡口,清爽宜人。而傍晚月落,吊斗声稀,戌楼空寂。白日里春华拂郁,夜色里楼暗月深。玄宗此二句,是说天还未亮,已早到关前,但这样的一座险隘,却只见津树森古,浓荫掩合,竟然未发现驻守驿站的戌卒有什么动静。一方面对戌守者的责任性似有疑问,但另一方面对这一方的社会安宁表示了无为而治的赞许。
⑥马色分朝景,鸡声逐晓风:唐·宋璟《蒲津迎驾》咏“霞朝看马色,月晓听鸡鸣。”在戌楼月落,津树烟弥之际;吊斗无声,随风鸡唱,曙光微露,霞华映马之时,玄宗一行,鸣銮飞旆而来,蒲津清早关险庄严,呈现一派万类沉静,自然归朴景象。
⑦所希道常泰,非复候纟需 同:道常泰,路道通畅无阻障意,喻社会稳定,国泰民安。候纟需 :候即候人。周代整治道路及迎送宾客的小官。《周礼·夏官司候人》“各掌其方道之治与其禁令,以设候人。”《国语·周语》“敌国宾至,关尹以告,行礼以节逆之,候人为导。”韦昭注“导宾至于朝,出送之于境也。”故候人相当于今公安部门设置的道路检查站工作人员。纟需 :古代作通行证用的帛,上写字,分成两半,过关验合,以为凭信。《汉书·终军传》“军从济南当诣博士,步入关,关吏予军纟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