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品读经典>【帝王之诗】李璟·浣溪沙
【帝王之诗】南唐中主李璟·浣溪沙 春恨
来源: 立身国学教育  2014-11-20 10:20:00   责任编辑:沈碧梅  www.k618.cn
内容提要:窃疑此词作于南唐未建立时李璟留守金陵时所作。即作于太和三年(公元931年)前后或稍后。想得到当时政治中心扬州的变动消息。

 

【图语:南唐中主李璟,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第二位皇帝(资料图)】

  浣溪沙

  春恨

  风压轻云贴水飞,

  乍晴池馆燕争泥。

  沈郎多病不胜衣。

  沙上未闻鸿雁信,

  竹间时有鹧鸪啼。

  此情惟有落花知。

  【说明】:窃疑此词作于南唐未建立时李璟留守金陵时所作。即作于太和三年(公元931年)前后或稍后。想得到当时政治中心扬州的变动消息。或许也是当初不愿离开扬州而又无可奈何苦闷心情的流露。

  【简注】:①浣溪沙:词牌名。严建文《词牌释例》谓“沙或作纱。又名《小庭花》、《减字浣溪沙》、《满院春》、《东风寒》、《醉木犀》、《霜菊黄》、《试香罗》、《清和风》、《怨啼鹃》、《广寒枝》。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调名。此调有不同诸格体,俱为双调。”李璟此体,前后片各三句,共四十二字。前片句句押韵,后片第二、三句押韵,均用平声韵。

  ②春恨:俞陛云谓“词人赋春恨者多矣,皆未明言,此词独标题之。”故此春恨是有寓意的。窃以为与“储位”未定相关。

  ③风压轻云贴水飞:唐·李贺《雁门太守行》咏“黑云压城城欲摧。”又唐·李白《清平调》咏“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李璟此句,全无李贺之心,不无李白之意。然更飘逸。

  ④乍晴池馆燕争泥:唐·李商隐《池边》咏“流莺上下燕参差。”又唐·杜牧《村舍燕》咏:“何处营巢夏将半,茅檐烟里语双双。”李商隐、杜牧所咏皆不及李璟 此句境界高超。虽不言“乍阴”而“乍晴”自含其意。“燕争泥”不言营巢,其意偏在营巢。李璟此句,实凝结杜牧《村舍燕》所咏要意。因“汉宫一百四十五,多少珠帘闭锁窗”故。

  ⑤沈郎多病不胜衣:沈郎,即沈约。沈约字休文,吴兴武康(今浙江省武康县附近)人。(公元441—513年)。他的生活经历宋、齐、梁三代。是齐梁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也是著名的史学家。传很想提高南方世族的政治地位,曾多次示意梁武帝萧衍,希望自己能够升任台司(三公),以冀一展其才,但梁武帝始终不允。求外任,又不允。遂称病,言百日数旬,革带常移孔,意为腰围减损,提不起裤子了。这就是所谓的“沈腰”。李璟此句,可谓泄露天机。当群燕争泥营巢之际,他自己为久久不能高居“台司”而抑郁消瘦。这是一句消极语,几乎有绝望之叹。

  ⑥沙上未闻鸿雁信:唐·杜牧《闻雁》:“带霜南去雁,夜好宿汀 沙。”又咏:“归梦当时断,参差欲到家。”杜牧《雁》咏:“数声孤枕堪垂泪,几处高楼欲断肠。”李璟此句,意含迫切欲知扬州动势。因李璟不知其父李昇把自己安排到扬州的用意,以为自己已失父宠。

  ⑦竹间时闻鹧鸪啼:鹧鸪,鸟纲,雉科。体长约30厘米。羽色大多数黑白相杂。尤以背上和胸腹等部的眼装白斑更为显著,足橙黄至红褐色。栖息于生有灌木丛和疏树的山地。鸣时常立于山巅树上。主食谷粒,豆类和其他植物种子。此句衬托上句描述江边沙滩竹林间,寂静难奈的使人忧虑的气氛。唐·李益《鹧鸪词》咏:“湘江斑竹枝,锦翅鹧鸪飞;处处湘云合,郎从何处归。”古人认为鹧鸪的鸣声好似“行不得也哥哥。”李璟 此句或许借鹧鸪的叫声“行不得也哥哥”,暗示他当初不愿离开父亲李昇的或恐失宠的矛盾心情。

  ⑧此情唯有落花知:唐·白居易《东坡种花二首》咏:“花枝荫我头,花蕊落我怀;独酌复独咏,不觉日平西;巴俗不爱花,竟春无人来。”又《除苏州刺史·别洛城东花》咏:“乱雪千花落,新丝两鬓生。”“别花何用伴,劝酒有残莺。”又《花非花》咏:“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李璟 此句,意谓无情之流水,摧有意之落花。离开扬州政治活动中心,颇有失意感。

  【释义】:未建立南唐小朝廷之前,李昇曾一度命长子李璟离开广陵至金陵。时广陵即今扬州,是当时政治活动中心。李昇初留长子李璟 辅政,参决军国大事。突然间李昇命李璟 由扬州前往金陵,而以次子景迁留广陵(扬州)辅政,取代了李璟在扬州随父的一应职事,大有夺嫡之渐。

  李璟 此时顿感失落而生“此情唯有落花知”之悲慨。偶闻竹林间鹧鸪啼叫,分明告他“行不得也哥哥。”明明是自己告诫自己此行不利,却偏说成是鹧鸪嘱他不可前往。其婉蓄无痕非巧于心计者实难企及。这与他素来苦心韦舀 晦而屡次在父王李昇前矫演“固辞”太子位戏,是完全吻合的。但这次遣往金陵,使他几乎无法继续韦舀 光,然仍只能暗暗地悲叹“此情唯有落花知”了。既是落花,定然无声。故李璟 慨然前往,实李璟已识破父王李昇升又一次考验自己之用心。可见李璟 韦舀 光隐晦之术,在迫于无耐之际,仍运用地如此娴熟。不难窥知“落花知”,虽自叹亦自尉之词也。

  【史事】:①清·吴任臣《十国春秋》卷第十九谓:“景迁,烈祖(李昇)第二子也。……遂以左仆射参政事,留广陵(扬州)辅政,时甫成童。寻加同平章事,知左右军事。”

  ②清·吴任臣《十国春秋》卷第十九引马令《南唐书》谓:“宋齐丘每忌元宗(李璟),欲自结于景迁,乃荐陈觉为景迁教授,以贾其声闻。齐丘参决时政,多为不法,辄归过于元宗(李璟),而盛称景迁之美。烈祖于是召元宗于金陵,镇海节度副使,即以景迁为太保、平章事、代秉国政、有夺嫡之渐。”

  【诗话】:①俞陛云撰《唐五代两宋词选释》谓:“首二句写景婉妙而有风韵,晚唐佳句也。值此芳辰,而沈郎多病,以病源愁起,故下阙接以“鸿雁”、“鹧鸪”二语,一见天远书沉,一见欲归不得,深愁脉脉,惟有花知,未肯逢人而语,其用之专挚可知矣。”

  ②梁启勋《词学》谓:“如南唐元宗之《浣溪沙》的是病人情绪。‘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此种极微细之景物,亦唯病人乃能察之,粗心浮气者不见也。此所谓溶情入景者矣。”

 

【本文责编:沈碧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