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师道尊严>做“名师”不如做“明师”
做“名师”不如做“明师”
来源: 立身国学教育  2014-11-25 16:56:00   责任编辑:沈碧梅  www.k618.cn
内容提要:名师是指功成名就的教师,是有名望的教师。

【图语:文学习则为明师,为明师则显荣。(资料图)】

  名师是指功成名就的教师,是有名望的教师。然而,事实告诉我们,有些名师一旦华冠加身,往往会发生令人沮丧的变化,或是放弃了真才实学,固步自封,或是以“名”自居,骄傲自满,不再热心育人。

  我以为,与其做这样的“名师”,不如做一个“明师”。“明师”与“名师”尽管只差一字,却有着天壤之别。“明师”是明白天下学问及做人道理的教师,未必有“名”,而“名师”也未必做到“明”。

  明师,乃贤明之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须知道,“授业”须明法,“解惑”要通理。《韩非子·五蠹》中说:“文学习则为明师,为明师则显荣。”我认为“明师”有三层含义:一是明白之师,清楚不糊涂;二是明辨之师,辨别是非曲直,懂得教人做人;三是明日之师,推动教育发展。

  明了天下学问及做人道理的教师,就是永远把教书育人放在第一位,永远以学生的成功作为自己的成功,永远以生命激情承担智慧德业的教师,这样的教师才是真正的“明师”。

  “明师”首先是“明德”,其次是学问。“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意思是大学的宗旨是让人习得学问道理,发扬人们天赋的善良美德。这里强调的就是“德”。“德者,师之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是对教师职业特征的概括,也是对现代教师人格塑造的要求。

  学校要将“德”作为考核每一名教师、班主任、中层及校级干部的第一标杆,“德”关不过,一票否决。做一名“明师”,就要将教师职业作为自己终生的事业,并产生一种坚持不懈的追求和热爱之情,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只有这样,教师才会真爱学生,才会严以律己,乐于奉献,自觉地为每一名学生的健康成长尽心尽力,尽职尽责。

  “明师”要“明道”。“明师”授课,以启发学生领悟道理规律作为根本;“明师”要“明术”,就是因时因地因材而施教,不是授学生以“鱼”,而是授人以“渔”;“明师”要“明礼”,倡导文明礼仪,造福社会,报效祖国。教育即影响,教师不仅要有丰厚的文化素养,更要懂得怎样去真爱学生,怎样去做学生一生中的领路人。

  概括说来,“明师”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做起:

  其一,教育效果好。这一方面指学生的知识、技能掌握得牢,另一方面指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丰富端正。我们要看学生分数和成绩的背后,在基础知识和技能之上去关注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关注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我们要实现关注学生、服务他人、提升自己、回报社会的人生价值。

  其二,课业负担轻。首先,要树立效率意识,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不增加课时,不加班加点,不拖堂,不布置过量作业。其次,不机械重复,让学生讲规则、找规律,学会方法,形成习惯。再次,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有休闲的时间。我们可以通过选修课程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情调。

  其三,师生关系和谐。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尊重人,解放人,成就人;要教学相长,亦师亦友,让学生有尊严地学习生活;同事之间要相互尊重理解,互通有无,注重团队发展;家校之间要达成共识,做到同心、同德、同向、共行,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其四,勇于创新。一位“明师”应具有独特的教育教学艺术,具备过硬的本领,善于因材施教,勇于创造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能够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质,发展学生的个性,帮助学生追求成功,塑造完整健全的人格。

  一名好教师一定会为学生营造富有诗意的课堂,使其成为师生智慧碰撞的天堂,成为学生生命发展的载体,成为焕发师生生命活力的乐园。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是学生的良师益友,知识由师生互动生成,学生的评价是全方位的、立体的、运动的。

归根结底,“名”往往是外人给贴的标签,而“明”则是内在的自省和清醒。“明师”不像“名师”那样有名,也不至于为虚名所累。他们的内心自由而轻灵,默默无闻,他们的语言朴实无华,不标新立异,不哗众取宠;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发光发热,因材施教,人尽其才,带领学子开创幸福的人生道路。 
【本文责编:沈碧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