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语:“迟到大王”颁“奖”背后的教育隐忧】
12月16日上午,一则“温州苍南龙港五小给学生颁发‘迟到大王’奖状”的消息在网上流传,引发网友热议。专业心理老师说,此举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容易对孩子造成心理伤害。当事老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承认自己的教育方法欠妥当。(12月16日《钱江晚报》)
“留守儿童”、“迟到大王”“奖励”的关键词,拼凑出的语句或许滑稽,但应不至于残酷。不过,对于故事的主人公三年级小学生小欣来说,这却无异于一场噩梦。老师别出心裁的惩罚,同学讶异的目光和嘲笑的表情,将她阳光明媚的日子涂上了灰暗的底色。时光或许可以让那张“无厘头”的奖状褶皱破碎,但内心深处的阴霾与恐惧,有谁能为小欣来驱散?
不知从何时起,“恐师症”成了小学生中的流行病:从二十九段詈骂的录音,到指着鼻子怒骂滚出去的烦躁,从“死不要脸”到“不念拉倒”的威胁,温文尔雅的先生之风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充斥着暴戾的野蛮和冷酷。在所谓“师道尊严”的执念中,教育却止步于“铁如意指挥倜傥”的历史尘埃中。
众所周知,小学生正处于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如果在他们心田播撒尊重的种子,那收获的将是其成人之后的人格独立和以尊重为基础的人际交往原则;若是任由暴虐、讽刺的恶之花在小学的热土蔓延,那便为成长的畸变埋下伏笔。
让阳光照进孩子的成长之路,用尊重和信任去浇灌他们的心灵,是让教育充满人性光辉的必由之路。“迟到大王”式噩梦的终结,正是教育的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