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师道尊严 > 密云教师山区任职往返80公里 新观念带来新变化
密云教师山区任职往返80公里 新观念带来新变化
来源: 北京晚报    2024-09-30 11:25:32   责任编辑: 郝菁   www.k618.cn
内容提要: 还好,佟志新走到通勤车站点只要几分钟。通勤车会在密云县城绕上一圈,接上二三十位他的同事,然后一起奔赴40多公里以外的目的地——密云县北庄镇。

 

  【图语:往返路线】

  还好,佟志新走到通勤车站点只要几分钟。通勤车会在密云县城绕上一圈,接上二三十位他的同事,然后一起奔赴40多公里以外的目的地——密云县北庄镇。

  去年7月,通过自愿申请和竞聘考试,佟志新被聘为北庄镇中心小学的副校长,并因此成为密云县“城乡教师交流计划”的一分子,这种每天往返80多公里、用时将近3个小时的上下班之旅就成为他生活的新常态。

  这一天早上,在整个密云县界内,和佟志新一样奔波在路上的老师大概有七八百位,他们的目的地,是那些遍布在密云山区里的各所学校。

  1、走,到山区学校去

  密云县教工委书记张文亮,对“择校”、“拼爹”、“赞助费”等等这些曾经是北京城区幼升小、小升初过程中的流行词汇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作为教育工作管理者,这些事情他自然耳熟能详,但陌生的是,“在我们密云压根儿就没有过啊!”张文亮语气里不无骄傲。

  面积2229.45平方千米的密云县,是北京市行政区划最大的区县,“八山一水一分田”是密云人对本县自然环境的概括。在这样一个地理上多山的远郊区县,山区孩子的教育问题无疑是重点和难点。

  密云县有10个山区乡镇,每个乡镇至少有一所小学、一所中学和一所幼儿园,所有在校生加在一起,目前有1.2万人。密云县现在一共有中小学教师5850名,其中近四分之一在山区学校工作。

  十指有长短。不可否认的是,在城乡差距相对还比较明显的密云县,县城里的学校在教育观念和教学质量上,一度确实领先于山区学校。

  为了让山区的孩子们也能享受到和县城孩子们一样的教育资源,8年前,一项旨在实现全县境内教育均衡与公平的“城乡教师交流计划”开始在密云启动。

  佟志新就是这项计划最新一批的参与者。原本,他是县城学校密云四小的教务主任,去年暑假前,他报名参加交流,最终成功竞聘成为山区学校北庄镇中心小学副校长。作为土生土长的密云县人,2000年首师大初等教育专业毕业后,全班40名同学中,他是唯一回到郊区县工作的,现在,他把自己工作的足迹又向距离城市更远的地方推进了一步。

  2、嗯,有通勤车方便多了

  佟志新拥有一个典型的教师家庭,爱人是密云二小教师,目前在更偏远一些的古北口镇小学交流,他们的女儿现在上小学三年级。

  像佟志新这样两口子同时参与城乡教师交流计划的并不多。毕竟,对于上有老下有小的老师们来说,除了教书育人,照顾家人也是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密云县近6000名中小学教师,98%都住在县城里,去山区学校上班,交通是很关键的问题。

  通勤车的出现,解决了老师们的后顾之忧,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城乡教师交流计划的实施。以佟志新为例,他每天清晨6点20从家里出发,搭乘北庄镇的教师通勤车,7点45分左右到达学校。每天下午,通勤车会在4点40分左右发车,大约6点半回到密云县城里。“现在父母身体还硬朗,我们每天回来也不算晚,孩子们会留在学校等着我们去接,买菜做饭也不耽误。”佟志新说。

  目前每天运行在密云县内的教师通勤车有将近30辆,这些车都是山区各乡镇向公交公司租赁的,每年的开支大约为8万元。在北庄镇党委书记王贺虎看来,这笔钱必须花,而且花得很值,“通勤车不仅帮助老师们解决了每天从城区到乡村、到山区的奔波之苦,更打破了密云城乡间的教育壁垒,使全县的师资实现了城区和山区的平等、有序流转”。

  3、嘿,感觉确实不一样

  城里的老师到山区去,山区的老师也到城里来,密云县城乡教师交流计划是双向的。在北庄镇中心小学,记者见到的体育老师李亚兰,就是曾经到密云一小交流的山区老师。

  李亚兰中等个子,身材匀称,性格活泼爽快,一番交谈之后,记者更是对她刮目相看。今年35岁、拥有16年教龄的李亚兰已经撰写了2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在《密云教育》、《体育教学》等刊物上,其中7篇还获了奖。2005年,她参加北京市情景教学体育课比赛,拿到一等奖。现在,密云全县168名体育教师中有三位县级体育学科带头人,李亚兰是其中之一。

  参与城乡教师交流计划,让李亚兰觉得获益不小。她曾去县城的密云一小交流了3年,她说,在那里自己开阔了视野,也学到了不少新的观念。交流结束回到北庄镇,她把密云一小的传统项目踢毽子也带了回来。今年,在密云县中小学生综合运动会上,北庄镇小学学生参加了踢毽子比赛,成绩不输密云一小。

  46岁的罗海英也是密云县县级骨干教师之一,连续10年被评为语文学科指导教师,她这次从密云三小交流到北庄镇,任务是指导全校的语文教学,更具体的,是推广学校阅读工程,指导1至6年级课外阅读,不仅如此,罗老师还主动承担起一个6年级班的班主任工作。

  虽然去年暑假结束后才交流到北庄镇,但罗老师觉得,4个多月的时间已经让自己感觉和以前很不一样了,“过去只想高年级的事,现在要考虑中年级和低年级学生适合读什么书。我制定了相应的计划,包括阶段小结和展示等实施方案,特别是在精细阅读方面,现在各个年级都已经完成至少一本书的精读。让孩子们养成读书的好习惯,会让他们终身受益。”罗海英说,“在一个地方工作久了,难免产生惰性,北庄镇的教师相对年轻,这让我感到工作有了新的热情。”

  在北庄镇中心小学,记者还采访了从城里交流来的校长王春艳、音乐老师王东梅。说起交流的事,俩人都给人自信、认同的感觉,都有自己的计划和目标。王春艳侃侃地谈着她的幸福教育理念、开放课堂方案、学生兴趣培养,还有各班家访的落实;而王东梅,则兴奋地介绍着她新近辅导的、由16个男孩子组成的舞蹈社团……

  4、啊,老师我们想你

  与北庄镇中心小学一街之隔,就是北庄中学。这里的中学生们,绝大多数都是从北庄镇中心小学毕业的。北庄中学也有交流教师,但不如小学多,说起当年教过自己的交流老师,已经上了中学的孩子们还是记忆犹新。

  今年上初二的果梦,是个戴着眼镜的文静女孩儿。她说,自己最难忘的是小学四年级时从城里交流来的语文老师崔艳红。“做事公正,特别关心同学”是崔老师留给果梦最深刻的印象。那一年,果梦想参加学校艺术节的朗诵比赛,选定的篇目是《卖火柴的小女孩》,但赛前练习是,果梦总是和音乐配合不好,声音、节奏的把握也不到位,她几乎就想放弃了。崔老师一遍遍地为她辅导、示范,非常耐心,终于帮她提高了朗诵技巧。那次比赛,果梦得了一等奖。“这是我唯一一次得到朗诵奖。”果梦说,“崔老师交流结束要回去的时候,全班同学都哭了”。

  而让初二女生许欣然难以忘怀的,则是从城里来的吴晓力老师。看到许欣然和班里的另一位男生在书法上挺有基础,吴老师就鼓励他们每天坚持写一篇书法,每次练字的时候,吴老师都会抽时间来指导。有一次,教室里突然停电了,吴老师带着他们趴在窗台上,就着外面的自然光坚持练字。一段时间以后,许欣然的字有了明显进步,后来还获得了北京市中小学生硬笔书法比赛的一等奖。

  这样的故事岂止发生在北庄镇,在密云县的任何一所山区中小学,都能听到孩子们讲述自己和交流老师的故事。正是由于参加城乡教师交流计划的老师们不懈的努力,现在,密云县城区和山区的教学水平几乎没有差异,全县小学、初中的完成率保持在99.5%,初中升高中的比例稳定在98%以上,高考本科上线率连续五年保持在70%以上,2014年高考本科上线率达83.2%,11人考取了北大、清华。密云山区里的孩子们,从教育均衡的工程里,获得了真正的实惠。

  密云教工委书记张文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代表着一种理想的发展境界,一种新型的教育发展观,更是一种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状态。我们会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本文责编: 郝菁 】

相关新闻: